很多人都認為丘吉爾是偉人,卻又為何被稱為“戰爭販子”

由於希特勒的原因,美國和蘇聯在二戰時期度過了一段難得的“蜜月期”,當時,雙方在易北河會師,親的真的像親兄弟一樣,然而,面紗揭開,雙方才明白,親兄弟還要明算賬,這關係,八竿子打不著,裝著也沒啥意思。

很多人都認為丘吉爾是偉人,卻又為何被稱為“戰爭販子”

就這樣,冷戰自然而然的也就來到了,合乎情理,意料之中,本不是一家人,也就進不了一家門。

平常我們提起來,美蘇冷戰的開端是以“馬歇爾計劃”為重要標誌事件,以東西德為主要戰場。在以原子彈為標誌的軍事競爭、以石油為代表的經濟競爭和以姓“資”姓“社”為路線的政治競爭中,冷戰這才全方位的展開了。

這種說法是不錯,但這卻不是冷戰真正的開端。冷戰的開始,早有眉目,這事和丘吉爾先生還有關係。

很多人都認為丘吉爾是偉人,卻又為何被稱為“戰爭販子”

大家都聽說過丘吉爾的“鐵幕演講”。由於在戰爭中使用了過於嚴苛的管制手段,戰爭剛一結束,丘吉爾在1946年3月份被老百姓轟下了臺,二戰中的英雄,此刻成了落魄者。但是丘吉爾不是凡人,他對當時的蘇聯和西方國家的關係看的還是很準確的。

縱然丘吉爾長久以來就是一個“反動分子”,但是,在戰後國際局勢的未來形勢上,丘吉爾無疑“洞若觀火”,還真有兩把刷子。

下臺後的丘吉爾來到杜魯門的家鄉-密蘇里州,隨即在威斯敏特學院發表了“鐵幕”演講,瞬間震撼全場。丘吉爾用鐵幕形容了二戰後西方國家和蘇聯的關係,他說“就我和俄國人打交道的經驗而言,蘇聯是很看重實力的”。

很多人都認為丘吉爾是偉人,卻又為何被稱為“戰爭販子”

言者有心,聽者也有意 。在戰後早就已經看清形勢的各國領導人來說,對抗已經不可避免,每個人都心知肚明,但是,誰開這個頭,是個問題,畢竟名聲不好,還要承擔挑起冷戰的責任。

丘吉爾鐵幕說一出,斯大林馬上就出擊了,他通過媒體表示,丘吉爾先生是個“戰爭販子”,隨即丘吉爾又被扣上了“冷戰的梟雄”的大帽子。然而丘吉爾畢竟代表的是個人,他的演講雖然造成了輿論漩渦,但是卻讓蘇聯對英美仍舊無法進行“口伐”。

很多人都認為丘吉爾是偉人,卻又為何被稱為“戰爭販子”

直到1947年2月份,美國副國務卿艾奇遜在談話中提到“俄國的外交政策是侵略性的和擴張性的”。蘇聯隨即反擊,對此抗議,稱艾奇遜的講話是“對蘇聯的粗暴汙衊和敵視”並對美國發出外交照會。

但是艾奇遜很硬氣,他回應說“我完全認為俄國的外交政策是侵略性的和擴張性的”,這還不算完,艾奇遜還驕傲的說,根據美國的標準,他這樣說蘇聯是符合“規範標準和國家要求”的,不犯規。潛臺詞就是,他的意思其實就是美國的意思,這個態度,總要有人吐出來。

很多人都認為丘吉爾是偉人,卻又為何被稱為“戰爭販子”

艾奇遜的發言,正式明確了美蘇已經首次處於公開對抗的狀態。至此,美蘇兩國也隨即加快了拉攏各國的步伐。都試圖將對方的人拉過來,所以,美國很快就提出了“馬歇爾計劃”,蘇聯也醞釀了“經互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