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彈炮彈殼是銅的嗎?打完就丟棄了嗎?

遨遊電子世界


各國的子彈、炮彈彈殼口徑不一,製作材料也不盡相同。目前主要有黃銅製作的,也有鋼殼或覆/鍍銅製作的,近年來還出現過塑料製作的。我國應該是五十年代後期就大量使用覆銅鋼彈殼了,一二十年前,獵槍還合法的時候。大家都是買彈殼,底火,自己裝藥裝底火鑄彈頭的。步驟和現在正規兵工廠做的差不多一模一樣,就是少了縮頸的步驟,也沒他那麼多的專用工具而已。縮頸這個,和鑄彈頭一樣,沒啥技術含量。做子彈的難點是什麼,第一是深衝引伸,把材料從銅板變成圓柱形筒體(底部還得帶火臺),這得用大型設備。第二是底火,這兩步靠手工是無法實現批量生產的。你只能去買市面上的成品。

至於彈殼是否打完就要丟棄,這個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比如和平時期,軍艦上的大口徑鋼製炮彈彈殼會回收,若是戰時肯定管不了那麼多了。1950年10月入朝,連打3大戰役,國內無限制供應子彈。4次戰役前部分部隊已經無法保證子彈供應了,實際供應量是1億發左右。但是大家可能忽略當時用的還是拴動步槍。100億發子彈,換今天的全自動步槍與機槍,打個區域性戰爭也就能撐個半年而已。假定一顆子彈彈頭彈殼用銅10克,戰略儲備100億發,那麼才區區10萬噸左右。八路軍那年代都會回收彈殼,真的打到山窮水盡,再撿起來生產塗漆彈殼火鶴覆銅彈殼就是了,所以像那麼多銅彈殼蒐集起來都可以煉了重新用。

前幾年敘利亞戰場上還出現過從我國購買的鋼製炮彈彈殼半成品,現在只有我國有這種鋼製炮彈殼的生產能力,畢竟比起銅製炮彈殼來,鋼製炮彈殼要便宜多了。敘利亞打了這麼多年,各方勢力庫存的彈藥早都打光了,以現在的銅價,只有從我國進口鋼製彈殼才能維持火力持續性。現在美國和一些國家的軍艦上,經常會看到收集大口徑炮彈彈殼的簡易裝置,比如一張網或一塊布,回收後的彈殼可以經過簡單的處理就能復裝,其目的還是節約吧。








梁無咎


彈殼從發明開始就是以黃銅作為材料,黃銅這種材料延展性、耐腐蝕度都很好,製作容易,加工方便,是製作彈殼的不二選擇。而且黃銅彈殼在擊發的時候由於熱漲會有輕微變形,反而增加了氣密性,銅的自潤性好,還不易卡殼。它唯一的缺點那就是成本比較高。

但是就這麼一種材料也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的,像我國就是一個極度缺銅的國家,如果彈殼用黃銅製造,一旦到了戰時,黃銅進口線路被切斷,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我國集中精力研發鋼製彈殼,這樣才不會受制於人。從1964年開始,我國先從子彈下手,掌握了鋼子彈殼的技術,此後慢慢摸索,也逐漸掌握了各口徑炮彈鋼殼技術。所以我國使用的子彈與炮彈彈殼都是鋼製的。


有的小夥伴就會問了那為什麼我見過的子彈殼還是黃色的呢,其實,那是用在鋼彈殼的覆銅技術,在在鋼殼上覆一層黃銅或者塗漆,鋼的硬度大,直接長期使用會造成武器磨損過快,塗上一層黃銅既解決了磨損變形問題,又可以防止生鏽,延長壽命。

這種鋼製彈殼讓我國擺脫了對銅的依賴,還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戰時,打完直接丟掉就好了。


奇趣生活百姿態


炮彈是黃銅的~槍彈黃銅少……都是鍍銅的。只有高價值的阻擊步槍是黃銅的。銅殼彈比鋼殼彈好,銅軟不易卡殼對槍膛磨損小🙏


PAP佬兵


和平年代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