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威海乳山口大橋,有這樣幾條地理知識

過去一年,關於威海乳山口大橋建設的消息,對於煙威兩地的人們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不過,多數人只知道這座橋要建,但卻對大橋所在區域的地理環境缺乏整體瞭解。本文就以史料為基礎,整理幾條關於乳山口大橋的地理知識。

關於威海乳山口大橋,有這樣幾條地理知識

(配圖均為乳山口灣附近風光)

1、現在跨兩市,以前屬同縣

按照現在的行政區劃,乳山口大橋連接的是乳山市和海陽市,前者歸威海地級市管轄,後者歸煙臺地級市管轄,因此在報道的時候,很多消息直接就說連接煙威兩地的跨海大橋。

實際上,如果按照1940年代以前的行政區劃,這座大橋就可以看做海陽縣的“內橋”,因為清代海陽建縣之後,到乳山建縣之前,現在乳山市南部的乳山寨、乳山口、夏村、海陽所、白沙灘等地,都是海陽縣的一部分。

關於威海乳山口大橋,有這樣幾條地理知識

(乳山口灣西側山上海陽和乳山的界牌)

乳山建縣之後,乳山口才形成了東乳山、西海陽的格局。

2、乳山口是一個V字型海灣

膠東半島南北兩岸都靠海,但兩者的海岸線類型相差較大。半島北部的海岸線相對平直,半島南部的海岸線則彎曲較多,從榮成到青島,分佈著大小不一的海灣,乳山口灣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還有膠州灣、丁字灣、五壘島灣等等。

關於威海乳山口大橋,有這樣幾條地理知識

這些海灣的形狀大多很有特點,比如丁字灣就是因為行如“丁”字而得名。乳山口的形狀,從地圖上看,則像一個稍微像右傾斜的“V”字。

不過,丁畢竟是個漢字,古人可以想得到,但“V”這個英文字母,現代人認識,古人在命名的時候就不知道了。因此,這個海灣在取名的時候,就以附近的大乳山為地標,稱作“乳山口”。

3、乳山口周邊都是什麼地方?

就面積而言,乳山口灣不算太大,但因為形狀獨特,整個海灣範圍內的海岸線頗長,據《乳山市志》的記載,長約75公里。

關於威海乳山口大橋,有這樣幾條地理知識

(圖為從西側的虎頭灣景區遠眺大乳山的風光)

在海灣的最窄處,也就是大橋備建的位置,東西兩側都是風景名勝,東面是大乳山景區,西面是海陽的虎頭灣景區。

海灣的北面則是乳山口和乳山寨等地,風光也不錯,尤其是旗杆石、到根見等村莊,都依山傍海,很適合鄉村遊。

可以想見,乳山口大橋通車之後,天晴的時候在大橋上放眼望去,四周的景色應該都不錯。

4、乳山口的適航性

乳山口只有一個窄口通往外海,內部的封閉性比較好,因此也是一個天然避風港。尤其是在木船風帆時代,這裡是很適合南來北往的船隻停靠。因此,宋代就在海灣北部的乳山寨設立軍寨,控遏乳山口形勢。清代,乳山口也設置了海防炮臺。《乳山市志》中也記載了“北有旅順口,難有乳山口”的說法。

關於威海乳山口大橋,有這樣幾條地理知識

從1950年代開始,乳山口港開始進行大規模建設,1958年, 首次有2艘2000噸級貨輪駛入乳山口港,此後港口吞吐量不斷增大,成為膠東半島南岸一個有名的埠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