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君臣情深还是帝王心术?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病笃于永安,临终前对诸葛亮说下这样一番话,你的才能要比曹丕高十倍,一定能好好治理国家成就大事。倘若我的子嗣还行,您就好好辅佐他,倘若我的子嗣并无治国之才,你就可以取代他。并诏敕后主刘禅,你以后要尊重诸葛先生,就像对待我一样对待他。刘备这样的一番话,看似是对诸葛亮的极大信任,然而仔细思量一下,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帝王心术。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君臣情深还是帝王心术?

历史上关于刘备和诸葛亮最家喻户晓的故事莫过于三顾茅庐了,东汉末年,刘备亲自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有《隆中对》流传下来,此番故事流传下来渐成典故,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有对于刘备亲自前来邀请他入仕,他甚表感激的描写,可见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之情,在三顾茅庐之后最为密切。刘备还曾说过,孔明对于他来说,十分重要,这样的话语,可见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着实密切。然刘备临终时与诸葛亮的关系还一如此时吗,但若君臣二人关系极佳,刘备怎会将诸葛亮与曹丕相比,可见此时刘备诸葛亮二人关系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密切。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君臣情深还是帝王心术?

曹丕是曹操的儿子,其在曹操逝世后,推翻了汉献帝的统治,登上皇位,以魏代汉,建立了魏国。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在先主刘备心中,诸葛亮是否会作出同曹丕同样的事,推翻其子的统治,取而代之。我们皆知,诸葛亮曾为蜀汉立下汉马功劳,但从未显露过其野心,但是并不代表刘备对其没有戒心,为王者多心思缜密,戒心很重,毕竟权力的诱惑对于胸怀大志的人是难以抵挡的。诸葛亮过于优秀,对于刘备来说这既是优点也是威胁。刘备明白,曹操之所以鞠躬尽瘁为汉献帝所用,不是因为其缺乏能力,只因曹操有为臣心而无为君心,但曹丕与其父不同,曹丕追求的是至高的统治权,所以他果断的推翻了汉献帝取而代之。有这样的历史背景在前,刘备很难不去担心,当其离开后,发生在汉献帝身上的事是否会在其子刘禅身上重现,诸葛亮会向曹操一样尽心尽力还是向曹丕一样谋权篡位,这都难以预料。再加上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将次子过继给诸葛亮,此子长刘禅2岁,诸葛亮待之如亲子。那么诸葛亮是否会为后代谋取一份基业?这些刘备都不能确定。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君臣情深还是帝王心术?

人们对于刘备托孤一事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刘备临终的话语是对其子刘禅的警示,让其对诸葛亮产生一定的戒心,做出相应的预防,但刘禅并未看出这其中的深意,反而以此为行为准则,尊重并重用诸葛亮,傻人有傻福,一直安稳坐在其位上。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君臣情深还是帝王心术?

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些话语中包含着对诸葛亮的暗示,刘备认为其子刘禅资质较差,能力不强,倘若诸葛亮夺取了皇位,那么说明诸葛亮是如同曹丕一样的人,诸葛亮便会名声尽毁;而对其子刘禅来说,你要向对待我一样对待诸葛亮,你的安全便有了保证,毕竟虎毒不食子。刘禅给了诸葛亮极大的权力,几乎掌管了蜀汉的一切事务。诸葛亮给了刘禅极大的帮助。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君臣情深还是帝王心术?

后人对于刘备话语的种种解读,均从其有小人之心的方面着手。但事实上,刘备在历史上的评价主要在其高尚的德行,豁达从容,气量入海。从他愿意亲自请诸葛亮帮忙就可以看出。其临终时将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说不定只是对诸葛亮的信任,拿诸葛亮与曹丕相比也只是说出他内心对于诸葛亮的看法,诸葛亮是远超于曹丕的。而且刘备对其子刘禅有着清晰的认识,知道其能力有限,但性格大气有容人之度,故让刘禅尊重诸葛亮,让诸葛亮心甘情愿辅佐刘备。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君臣情深还是帝王心术?

成大事者均有其异于常人之处,刘备能将诸葛亮收至麾下,为他所用,说明刘备自身的人格魅力让诸葛亮为之折服,诸葛亮处于注重三纲五常忠孝礼义的封建社会,他的理想应该是实现自身的政治抱负,刘备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他便甘愿在这乱世中俯首称臣,为之所用。并且在刘备逝后,忠心辅佐其子刘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