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概況

官渡區,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位於昆明主城東南、滇池北岸,東鄰宜良縣,南接呈貢區,東北與嵩明縣交界,西南瀕臨滇池,西北與盤龍區相接,西與西山區相連。界於東經102°38′~103°03′、北緯24°54′~25°17′之間,屬北緯低緯度亞熱帶-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全區總面積552平方公里,轄10個街道,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常住人口88.76萬(2016年末)

[1]

“官渡“係指官渡古鎮曾為滇池古渡口,因此而得名。戰國時期,楚將入滇在滇池沿岸建立“滇國”。 建國後,現今官渡區屬武定專區昆明縣的一、二、三、四區。1953年,昆明縣併入昆明市,今官渡區轄區為昆明市的第五、六、七區。

境內著名景點有:官渡古鎮、金馬寺等。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發佈,官渡區排第52名。

“官渡“係指官渡古鎮曾為滇池古渡口,因此而得名。

戰國時期,楚將入滇在 滇池沿岸建立“ 滇國”。 西漢 元封二年

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概況

官渡區

(公元前109年), 漢在西南地區設 益州郡,置谷昌縣,故縣治始焉。 蜀漢時,縣名仍舊。

魏晉 南北朝縣名因之。 隋初改置昆州,後廢。 唐時改谷昌為益寧縣,屬 昆州州治。

宋 大理國時,高氏於蝸洞置治所,建官渡古城、法定寺。

元 至元十二年(1275),鄯闡府改善州,領昆明、官渡二縣,後廢州,置中慶路,並官渡縣入昆明縣,為路治,於蝸洞置通往高嶢之渡口,“官渡”由此得名。

清代晚期的 同治、 光緒年間,改建堡,初時分為四十八個堡,後又併為四十二個堡。其中的官渡、永福、餌琮、阿角、前衛、西嶽、普自、望城、螺螄、矣苴、嚴家、雄川、大樹、敷澤、小莊、坡羅、金馬、小壩、板橋、長坡、蓮花、永豐等堡,均在2004年區劃前的官渡區轄地之內。

民國十七年(1928年),市縣劃界,以城內為市。昆明縣劃分為8個區,其中:一、二、三、四、五及八區之一部分在今區境內。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昆明縣仍為8區,區下劃為39鄉6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昆明縣撤區,區下設10鄉6鎮。

新中國成立後,現今官渡區屬武定專區昆明縣的一、二、三、四區。

1953年,昆明縣併入昆明市,今官渡區轄區為昆明市的第五、六、七區。

1956年10月19日,經雲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昆明市人民委員會合並原市轄五區、六區,設置官渡區建制。

1957年,五、六區合併為官渡區,區人民政府駐官渡;七區仍為龍泉區,駐波羅村,後遷龍頭街。

1959年,區人民政府由官渡鎮遷駐關上。

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概況

官渡區

位置境域

官渡區位於東經102°38′~103°03′、北緯24°54′~25°17′之間, 昆明主城東南、 滇池北岸,東鄰 宜良縣,南接 呈貢區,東北與 嵩明縣交界,西南瀕臨 滇池,西北與 盤龍區相接,西與 西山區相連。東西寬40.5公里,南北長39公里,總面積552平方公里。

官渡區

地質地貌

官渡區地勢為高原盆地,丘陵和中、低山所構成,地勢是北東高。向南西呈階梯狀逐漸降低,成為自北東向南西傾斜,傾斜方位角203度左右,切出剖面兩條觀其高程之變化由高山嶺走到平壩接連滇池。中山區在北部、東部和東南部,低山丘陵區分佈在中部。全區海拔在1886.6-2731米之間,平壩地區海拔為1900-2000米,屬低緯度高海拔地區。標準高程1891米。

中山地區: 寶象河上游東南部, 盤龍江中游西北部,山勢陡峻,相對高差較大,地勢起伏亦大。低山丘陵區:它處於盤龍江與寶象河之間,又介於中山區與盆地之內山勢平緩,相對高程不大。盆地壩區:為昆明傾斜地形態,背靠群山,面臨滇池,原田廣衍,穗浪千重,堪稱黃金寶地。主要河流流向多數依地勢總的傾向,從北東向南西注入滇池。全區土壤共分五個土類:紅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水稻土、沼澤土。

官渡區境內山多河多,60%的中山淺切割地貌,15%的高原丘陵平壩, 25%的高原盆地,構成階梯狀傾斜的東北高、西南低的地勢,山脈屬梁王山系 ,海拔1925~2630米的大小山脈318座。

氣候

官渡區屬北緯低緯度亞熱帶-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 西南暖溼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年均日照2200小時左右,無霜期240天以上。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毫米,具有典型的 溫帶氣候特點。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力一般為2~3級。

水文

官渡區境內有大小河流35條,分屬金沙江水系和 珠江水系。河流有屬 長江水系的普渡河與屬牛欄江支流的 盤龍江、 寶象河,分別由東北向西南注入 滇池。 盤龍江和 寶象河是區內2條主要河流,流域面積達809.8平方公里,佔全區土地面積的79%。盤龍江主河道46.4公里,官渡區境內41.1公里,總徑流面積847平方公里。屬牛欄江支流的花江河、雙龍河則由境內東部、北部向北流向嵩明縣。其它如金汁河、馬料河、白沙河等以及源於市區並納洩城市汙水的明通河、大清河、梘槽河等河流均由東北流向西南,注入滇池。

土地資源

根據2005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結果,官渡區有土地總面積63549.00平方公里,其中土地利用仍以農業用地為主體(44092.83平方公里),佔69.38%,建設用地次之(13128.59平方公里) ,所佔比例較大,佔20.66%;未利用地面積最小(6327.58平方公里),佔9.96%。

在二級地類中,林地面積最大,為23649.54平方公里,佔土地總面積的37.21%;耕地面積次之,為12658.24平方公里,佔土地總面積的19.92%;水利設施用地面積最小,僅佔土地總面積的0.44%。

礦產資源

官渡區發現的 金屬礦產主要有鉛土礦和 赤鐵礦;非金屬礦產主要有石灰岩磚用土、 陶土、 磷塊巖、 褐煤、 泥炭等,總體上屬於品種少,價值不高的非金屬礦產。

人口

2017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89.8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萬人,出生率12.43‰,死亡率5.21‰,人口自然增長率7.22‰,城鎮人口比重為97.75%。[2]

民族

2017年,官渡區少數民族人口6.88萬人,佔總人口的11.8%,居數量前三的民族為彝族3.72萬人,回族0.91萬人,白族0.86萬人。

  • 官渡古鎮

官渡古鎮,入選雲南省十大旅遊名鎮,位於昆明市南部,離市中心約十公里,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和古滇文華的發祥地之一,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0餘處,2011年4月8日,擁有千年歷史的官渡古鎮,正式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特色景觀與歷史示範名鎮。

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概況

官渡區

  • 金馬寺

金馬寺是 昆明最早的寺院之一。據資料記載,金馬寺原為金馬神祠,創建於 唐 南詔時期,明正統6年(公元1441年)重建後改名為“靈應寺”。寺內碑刻記錄了 古滇國時期金馬、碧雞的傳說,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概況

官渡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