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0美元跟中國10人民幣的購買力是一樣的嗎?

是的珍珠糖a


即使不考慮匯率,同樣的10元錢,人民幣的購買力遠不如美元,這也是為什麼兩國生活水平差距巨大的原因。

首先看美國的物價,總體而言,美國的物價算是比較便宜的。

牛肉6.99美元/磅

豬肉1.99美元/磅

牛肉3.49美元/磅

一磅約等於0.9斤,所以至少豬肉牛肉的價格還是比較低的,如果是按照我們常吃的豬肉來看,10美元能買差不多五斤,而我國豬肉價格平均十幾塊錢一斤,如果是牛肉價格就更高了。


美國地大物博,領土面積與我國相近,但是擁有大片肥沃的土地,人口數量只有3.27億,遠遠少於我國,美國實行大規模機械化耕種,降低了生產成本,所以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出口量佔世界總量的10%左右,農產品價格低廉是很正常的。

但是在工業品方面,美國的物價同樣低廉,大家都知道,美國產業升級之後,低端製造業大不如前,美國的服裝、玩具等低端工業品大多都來自於我國,可是從表中可以看出來,即使折算成人民幣,許多還是要比國內便宜,因為同樣的產品,從廣東運到北京的運費比運到紐約還高。


美國物價偏低,主要是美元的優勢地位所帶來的便利,此外美國稅收偏低,共用有水、電的價格也不高,降低了生產成本。而美國最貴的是人工費用,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美國物價低,生活水平高,社會福利好,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移民美國了,儘管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視野新觀


美元和人民幣匯率不一樣,硬去比購買力本身就不公平,也沒比的道理。我僅就我哥和他一個去美國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同學生活對比,評論一下。

我哥這位問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去美國華盛頓一所大學任教,月薪四、五千美元左右。此君平時很扣門,起初幾年每次回國都會請我哥等幾位同學吃飯,付款時找零都不要,讓我哥和眾同學羨慕不已。當時我哥在國內每月僅六、七十元人民幣,人家每月卻是四、五千美元呀。

可問題是我哥這位同學在美國任教幾十年,收入基本沒增長,我哥的收入卻不斷的增加,至今超出當初的二、三百倍,現在我哥的生活就幸福感和購買力來說完超其美國同學,且我哥還是他們這群同學裡收入偏低的。現在他同學回國特別低調,都是我哥及同學們做東請他。他自己都說他趕不上國內同學的消費水平,這就是幾十年祖國的發展變化帶給國民的宏利。

我哥這位美國同學告訴我哥,綜合來講,五千美元和國內五千人民幣消費差別不太大,他在國內二十元人民幣可以到箇中檔理髮店理髮,可同樣在美國卻要二百元以上。醫保上他的條件也比不上國內便宜方便,所以他每年回國都看牙科,在美國看牙科至少高於國內幾十甚至上百倍。

至於交通工具,美國就沒法和中國比,國內太方便了。他的感受是他對家鄉總是陌生的,因為城區一直不斷的建設和發展,這些變化,讓他每次回國即驚喜,又忐忑,他常常為此迷惑。在美國他不是喜歡開車,而是不得不開車,因為許多地方根本沒有國內四通八達的公交和地鐵,他的收入在美國打的是承受不起的。

至於五千美元在美國消費與國內五千人民幣在國內的消費水平要綜合去比,單一對比各有優勢。何況美元從匯率上講,是人民幣的六點七倍左右,有可比性嗎?至於生活水平,從發展的形式看,排除戰爭風險,我堅信我們勤勞智慧的國人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趕超美國。

那些整天在網上羨慕美國,貶低祖國的人,不是美國槍手,就是懶惰無能,如果你努力了,現在的國情不至於讓你生活太差,就是那些退休僅拿三千右的職工,因醫保和房改政策(都有房改房),生活也會衣食無憂的,我的父母親和他們的同事大多如此,過得挺快樂的。


零點起飛18


看了上面很多回答我真的無語了!什麼叫購買力?是要和你的購買力掛鉤的!如果你一個月掙5000美元,在國內也能掙5000人民幣,那麼再看看5000美元在美國能過什麼樣得生活吧:你能買一輛屬於你自己的代步車;你能貸款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大約五六年能還清;你去超市買食物不需太猶豫,想吃什麼就買吧;每個季節都能買幾件大牌服飾。具體舉幾個例子:家用電費,我們最便宜的是0.3元/度的夜裡用電,美國0.1美元/度不算便宜;每天喝的礦泉水,我們最少2元/550ml,美國超市0.1美元/550ml;我們牛肉30多元/斤,美國分類很細,平均5美元/磅(1磅大約0.9斤); 當國際原油價格達到80美元/桶時,我們的95號汽油達8元多/升,美國不超過2.5美元/加侖(大約4.5元/升)。單價都擺在這裡了,每個月的收入在中國和美國各能買到多少生活必需品,大家可以自己算了。不管匯率多少,購買力一算就明瞭。


孫紅珍218


我在美國做過交換生,有幸在那裡生活過兩年,拿我自己的親身體會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在美國生活用品很便宜,電子產品價格也不高,但是人工成本就非常高了!首先講一下10美元在美國能買到哪些生活用品,比如買牛奶2L的你能買到10盒,雞蛋差不多能買到100個左右,蔬菜水果也都能買不少,豬肉很少,因為美國人吃牛肉,當然牛肉你也可以買好幾斤,所以美國物價相當便宜!

對比國內,10塊錢估計能買到一盒2L的牛奶,15個雞蛋,肉估計一斤都買不到,所以同樣收入在4000-5000的美國人過的比中國人舒服,但是美國人還有其他支出,比如保險,在美國保險是非常發達的,每個月會有固定的家庭醫療保險,車子的保險,以及夫妻雙方都上班的話,會把孩子交給託兒所,也是固定的支出(美國沒有老年人帶孩子的傳統),因為物價相當便宜,所以美國人可謂是豐衣足食了!

但是,我們在電影裡面看到美國人好像都是家庭小能手,修車,修房子,修電燈以及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車間,所以美國人真能幹,其實我們誤解了他們,因為在美國人工成本真的很高,比如隨便修一下車都要好幾百美元,去餐廳吃飯正常要給15%的小費,同時還要交7-9%的各州所得稅,所以吃飯的成本非常高,美國人很少出去吃,一般都會去超市買東西!

中國之所以成為了世界性工廠,主要就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低廉,所以各國都把工廠開設在中國,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外賣小哥送餐一趟基本在6-10塊錢,如果在美國送外賣上門預計在20-40美元,所以,美國的人工成本特別高!

有人可能會拿匯率來計算,10美元等於69人民幣等,但是你忽略了一點還有進出口關稅的存在自己運輸途中產生的費用,所以綜合來看,只有放在各國國家進行對比比較好





愛吃蘿蔔的飯糰


提這種問題的人,大都是沒出過國的人,一看到國外的物價的文章,想也不用想,下面一堆評論,掙美元花美元啊,這種人的視野大都相對狹隘。

首先,要承認,美國是一個很偉大的國家,收入很高,千萬不要認為中國人和美國人掙得一樣多了,而說掙美元花美元的人,言下之意就是中國人和美國人掙得一樣多,這過於膨脹,美國的物價就是美國的物價,收入就是美國的收入,物價佔收入的比例就是比例,沒必要用這種不科學的算法,尤其是還會推廣到掙歐元華歐元,掙加元花加元 。

其次,美元的購買力很強,但經常有人用打折商品價格,美國原產地產品價格,美國品牌價格,特殊關稅品種價格的東西來比較,比如李維斯牛仔,汽油,寶馬汽車,這種比較是不公平的,如美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汽油價格當然會低一些,美國產很多寶馬汽車,有工廠,低關稅,所以寶馬會比國內價格低。

一般來說,日常用品國內外差不多,美國稍微貴一點有限,超市裡的價格是稅前價格,部分原始食物免稅。

再次,美國有些東西的價格比國內貴,比如醫療保險,醫療,大學學費,私立學校學費,課本價格,維修價格,房產維護價格,培訓班價格,比如個例 學費4萬美元,課本100美金,醫療保險n美元每月,救護車900美元。這個價格就是換成人民幣國人也會覺得貴。

最後,在美國教育階級固化比較嚴重,學校分學區,學區的好處是租房也可以讀。好的大學前教育以私立教育為主,大學學費高昂,奧巴馬伕婦這樣的精英也才四十多歲還完學貸。

醫療費用高昂,沒有醫療保險就是天價,所以美國醫生收入巨高,二十萬美元起,美國人第一大破產原因就是醫療,美國有五千多萬人沒有醫保。

美國很偉大,但也不是天堂,你有錢那裡才是天堂,你沒錢就現在開始努力吧。


諸葛薩斯


如果在美國10美元的購買力和在中國10人民幣的購買力是一樣的話,那麼美元和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之比就是1:1。可實際並不如此。

美國人的平均工資大概是在4000美元左右,如果美元和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之比是1:1的話,那是不是意味著美國4000美元一個月,和中國4000人民幣一個月的生活水平差不多?實際上差得很遠。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寶馬3系在美國的售價大概是三四萬美元,而在中國起步價二十大幾萬。在美國買一輛寶馬,普通人工作一年就買得起。而在中國,普通人需要幾年不吃不喝才能存二三十萬。這個時候美元和人民幣的購買力差距是非常巨大的,達到了1:8。


在汽車方面,美元和人民幣的購買力達到1:8,在其他方面有可能是1:5,有的產品甚至可能達到1:1。而實際上兩者的匯率是,1:6.7。那麼到底哪一個才是兩者的真正購買力之比呢?

1986年,英國知名期刊《經濟學人》在基於購買力平價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巨無霸指數”,意在反映各國貨幣與美元的真實購買力情況。由於漢堡包,在全球各國採用統一的標準,原料統一採購,因此生產成本十分接近。但是,在各國市場出售的價格,卻有極大的不同。


根據2018年1月發佈的巨無霸指數,一個漢堡包在美國5個城市的平均售價是5.28美元,在中國4個城市的平均售價是3.17美元(約20.5元人民幣)。按照巨無霸指數原理,中國市場的售價也應該是在5.28美元,低於這個數則意味著人民幣幣值被低估了。

並且,經濟學人根據巨無霸指數,得出人民幣幣值被低估了40%。假如真的被低估40%,那麼人民幣“實際”匯率又應該是多少呢?2018年1月份人民幣兌美元的平均匯率是1:6.4,那麼升級40%之後,就變成了1比上4.6。

實際上巨無霸指數看似客觀,實際上存在巨大漏洞。漢堡包的生產工藝全球雖然一致,原料也是全球採購,生產採用同樣的配方。但是你只考慮了漢堡包本身的成本,沒有考慮所在國勞動力、店面租金、水電價格的差異。因為漢堡包的售價可不僅僅包括生產成本,還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人工成本等費用。僅僅用漢堡包的平均售價,就得出人民幣幣值被低估40%,是存在巨大漏洞的。


財經知識局


雖然美國的10美元相當於國內近70元人民幣,但從平均工資水平來看,美國平均收入大概3000美元一個月,而國內大概6000元人民幣一個月,摺合美元還不到1000美元的水平。但是,從實際情況分析,在美國到餐館吃飯、租房子、讀書等,將會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其中,與國內相比,美國在餐廳吃飯的時候,不僅需要繳納一筆10%的稅收,而且還需要繳納10%至15%不等的小費,言下之意,一份餐單需要額外繳納20%的費用。但是,也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例如超市購買日常生活品,細化為牛奶、肉類、巧克力等,其價格在當地的收入水平下還是比較合理的,相對於當地平均收入而言,部分產品的價格還是比較惠民。


郭施亮


美元的購買力比人民幣強,這個答案應該是沒什麼爭議的。題主提的這個問題,可以換成另一個相似的問題,買差不多的東西,美元與人民幣的花費情況比較。

先從大家熟悉的匯率說起,目前1美元可以換成6.71元人民幣,後面也會用這個匯率將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接下來,金十君會從吃、穿、行等多方面來為大家舉例,讓大家更好看清美元與人民幣之間的購買力差距,也順便感受一下美國的物價。

美國農產品都是農場統一生產,然後由超市負責售賣,在美國見不到像中國的菜市場,日常的食物都需要在沃爾瑪等大超市購買。經過筆者的調查,得出上面的價格表(僅供參考),可以看到,美國的肉類、牛奶、雞蛋等食物的價格要比國內便宜。

除了自己買,還可以外出用餐,其中以肯德基和麥當勞為代表的快餐最為流行。在麥當勞,現在一份“漢堡、薯條、飲料和派”的套餐的價格是6美元。

其他的普通餐廳吃飯,大約是15~20美元/餐,有點像中式的套餐,比如雞肉套餐,裡面會有些雞肉、蔬菜、土豆和沙拉。

如果是兩人一起出去吃,找個裝修好的餐廳,花掉40~50美元很常見。如果想去環境更好的法國餐廳,花100美元就夠兩個人吃一頓。

穿著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花銷。不出意料,美國的衣服牌子價格也是相當便宜,筆者找了一些美國流行常見的潮牌,進行統計和換算,圖表如下。

公共出行方面,美國的城市實行統一票價,例如芝加哥刷卡收費1.5美元、紐約刷卡收費2美元。在紐約,1周內無限次乘車票價25元,地鐵月票為81美元。還有很多美國城市都有推出日票、七天票、月票、通用票等多種乘車方案,價格也是差不多。總體來說,對於普通大眾商品,美元的購買力比人民幣強。


金十數據


【美元的購買力更強】

在美國,工薪階層平均月薪4000美金左右,和中國差不多平均4000元/人民幣差不多。

但是考慮綜合購買力,還是美元購買力強。

1、日常食品及其他快銷品

民以食為天!這點兩國消費水平差不多。比如一瓶啤酒,國內2元人民幣/瓶;美國是2美元/瓶。

美國這部分支出約1200美元/月/家庭

2、服裝

個人生活經歷還是美國便宜。最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好多服裝都是made in China,但是美國卻比國內便宜。尤其是一些奢侈品差異更大!

服裝支出:平均500美元/月。

3、出行

美國的車和油價比國內便宜很多!這點碾壓國內出行成本。

先說油價:以美國加州今天油價為例(由於稅高,基本算美國油價最貴的),87號油價3.1元/加侖;相當於北京92號,換算成0.819美元/升;今天匯率1:6.7595,約為人民幣:5.536元/升。今天北京92號汽油價格約為:6.53元/升。國內油價貴約20%。據走遍美國君不完全統計,家用汽車價格國內貴35%-150%不等。豪華車價差距最大。

按照每個家庭2輛車算,車險約每月800美元。

油費:600美元/月/家庭

4、住房

美國全國房價均價約:20萬/套;工薪階層一般5-8年都可以擁有自己的house(國內俗稱的別墅)但是美國人對房子是否是自己的沒有國人那麼在意。美國房子每年要交房產稅,平均2.5%/年。

按照租房2居算:平均1500美元/月。

4、教育

美國幼兒園到高中,公立學校免費。甚至部分學校的早餐和午餐都是免費的。這點碾壓國內絕大多數城市。

大約每學期可能有個不到100元的照相和yearbook的費用。

5、醫療

基本一個人在公司繳納的保險可以覆蓋全家。約800元/月。

夫妻雙方每月剩餘:8000-1200-500-1400-800-600-1500-800=1200。

節省點,能剩下2000-3000/月,不節省的可能剩不下,所以他們壓力也大。


走遍美國


對某些剛去海外的中國人特別喜歡向國內同胞展示中美食品物價比較的做法,說句不甚恭維的話,這些同胞大都還停留在剛去國外的窮人思維層面。從我這些年多次去美國、澳洲、歐洲的多個國家考察情況看,凡是國內屌絲階層剛出國的感覺通常都是這樣,進入超市裡看到某些食品和日用品的價格,感覺外國東西特便宜。因為一個人生活剛起步時,吃穿用要佔居屌絲階層大部分的收入。從超市貨架上看,美國的部分食品和日用品確實比國內大城市超市還便宜,所以單從這個層面看,剛開始出國的人感覺似乎良好。但他忽略了在美國日常生活時,還需要持續交納的各種稅費、人工費用、醫保費用、房租費用、交通費用、子女私立教育費用等等,這些支出樣樣都花費不菲。而國內這方面的實際支出與美歐相比還是相對較低的多。在美國,每月三、五千美元收入的人,按普通生活水準花費下來也基本所剩無已,所以歐美大部分家庭和個人都無存款。有人說是因為他們社會保障好不需要存款,但我瞭解的真實情況是他們真也沒有什麼餘錢去存,就是省點餘錢不花掉也會再被稅去一大塊。特別是多年過後,得益於國內經濟飛速的發展變化,原來國內的屌絲階層經過努力,相當一部分人會進入中產或準中產,吃穿用部分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只佔工資收入很少比例了,家庭通常還會積累一定程度的儲蓄結餘。而移民美歐澳等國家的同胞由於華人移民階層的長期固化,大部分人依然還是停留在原來的屌絲階層上,貌似瀟灑的生活過後基本上也不會剩下什麼積蓄。最後只剩下空氣新鮮,精神自由的自我安慰和頭埋沙窩的駝鳥心態來緩解內心的焦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