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K1(A)、K2(A)

是两条在“天上跑”的

忙到飞起的公交线路

特别是在早晚高峰

上班族们选择乘坐二环快速公交

到达成都的东南西北

方便、快捷的K1(A)、K2(A)已经成为

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在二环高架路建成通车前

K1(A)、K2(A)的前世

51、52路承担着沿二环路运送乘客的任务

在二环高架路建成前,52路和51路分别沿二环路顺、逆时针行驶,组成了二环路顺、逆时针循环线,所以被称为K1、K2的前身。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回忆一下存在在我们记忆里的51路、52路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1994年8月,成都公交52路正式开行

起讫点 火车北站—红牌楼

1986年参加工作的严成义

在驾驶员岗位一干就30多年

现在是社区巴士1021的驾驶员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他回忆说

自己是95年分到52路开车的,当时的52路有很多个第一

第一条星级服务明星线路,第一批开中巴车的线路,第一条绿色线路,服务质量和营运收入排名第一,2008年抗震救灾冲在第一……

说到这些,严师傅眼里满满都是自豪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严成义看着那张“405车队52路星级服务明星授牌仪式”的照片

自豪的说:“那个时候只有我们线路是穿西服打领带的,洋气得很!“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左二 严成义 )

严师傅惊喜的发现,这些老照片里居然有他本人

严师傅指着这张老照片说

“诶?这不是我吗?那个时候52路要开行绿色文明营运线,大家在车上讨论如何提升工作质量,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

严成义指着下图中花白头发的老人说

“这个是当时社区居民和线路上联建的线路乘客监督员,监督员协助车队做好乘客疏导工作及监督驾驶员工作等。“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看着这一张张老照片,严师傅回忆如泉涌,他说

关于52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08年5.12抗震救灾的经历

“那时候我们可是第一批奔赴抗震救灾前线的驾驶员。“

说起2008年5.12抗震救灾,严成义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

得知灾情严重后,当天晚上52路的伙计们自发在火车北站集结,连夜出发赶往现场,大家分批在红白镇、都江堰等多地开展救援,搬运物资、抢救伤员,困了就在车上眯一眯,累了大家就靠在一起歇一歇,那个时候的52路人就是一股绳,一条心。

严成义说

“自己现在在客流相对较少的社区巴士线路工作,工作相对轻松一些,但还是会经常想起自己在52路的那些日子,还有曾经属于它的辉煌。“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1999年,52路终点站延长至了普尔玛斯特

郑宇也被分到了当时的成都公交五公司501车队52路实习乘务员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他说

当时的52路是成都首条绿色环保线路,新崭崭的红色CNG车,整齐的服装,让被分到其他线路的小伙伴羡慕不已

“当时带我的师傅姓郑,和我一个姓。第一天上车就被他极具穿透力的嗓门给震撼到了,‘红牌楼红牌楼,沙湾黄鹤楼,西南交大营门口’,这是干嘛?公交车还要喊客?“

郑宇说

当时的52路就是这么特殊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原52路调度室)

那时候52路的线路是从火车北站始发沿二环路行驶到红牌楼调头返程的,全程有11公里左右,站点有13个。在这短短的11公里路段上,民营的中巴车数量可以达到四、五十台。

在52路往返的26个站点,民营的中巴车的身影随处可见

这就是郑师傅为什么要提高嗓门喊客的原因了

其实,不光是郑师傅要喊客

据了解,当时整条线路的乘务员都有喊客的情况

“因为当时的二环路周边感觉还是挺偏僻的,路上车也不多是很多,赶车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蓉务工的农民工,要是不喊上两嗓子,真还有好多人不知道可以赶这趟车。“

不仅喊客,“点刹”也是这条线独有的特色

郑宇说

“但是我们只点上,不点下。‘走不走,红牌楼的?’路口的乘客点头了,司机师傅就会将车正正的停在要上车乘客的面前,老乘客都懂,“点刹”上的都是给钱买票的,就算兜里有月票也不好意思用“

“没办法!当时竞争太激烈了,民营的中巴车的竞争造就了52路特殊的经营方式。“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52路乘务员)

随着城市的发展,二环路周边的人和车越来越多,施工建设的地方也越来越多,52路的客流量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的增长

郑宇说

“人多车多,道路就容易拥堵。当时的龙腾路施工、老川藏路拓宽挖得底朝天,我和师傅为了不被堵起,驾驶着自编号55014号车‘梭边边’,进小区穿小巷,‘打游击’,想法设法的把乘客送到目的地。这些动作现在回想起来真感觉不可思议,换成今天不被公司严肃处理才怪。“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直到2001年,成都的民营中巴车陆续退出公交运营,52路的运营秩序才逐渐得到规范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52路曾获“成都市绿色文明营运线”荣誉)

2007年2月1日,52路调整为火车北站至火车北站外循环线

2013年5月,因二环BRT开通,52路停止了运行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1994年9月8日,成都公交汽车51路正式开行

这是继2路、52路两条在二环路上已营运的公交汽车后新辟的第三条线路

最初的51路,是由双林路经万年场、牛市口、龙舟路口人民南路立交桥、高新区到达红牌楼,线路全长11.75公里,早晨7点出车,晚上7点收车

它的开行,使成都公交线路在二环路上全线贯通,为广大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实惠绿色、安全的出行新体验,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1994年,成都工人报刊登51路开线信息)

后来,51路线路经优化调整,起讫点调整为小龙桥路北口—双楠小区

调整后的51路从小龙桥路北口发出途径双桥子牛市口、人民南路立交桥、红牌楼到达双楠小区,早晨6点出车,晚上9点半收车

2007年2月16日,51路迎来重大线路调整(调整为成仁公交站—成仁公交站的循环线路)

调整后的51路,顺时针绕二环行驶,由成仁公交站发出,经二环路科华路口、红牌楼、武侯大道口 、营门口、火车北站、高笋塘、万年场行驶回成仁公交站,早晨6点出车,晚上23点收车。

该项优化调整线路举措增加了站点设置,引导更多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51路也是首批使用18米铰接式公交车的公交线路,2011年,首批100辆18米铰接式公交车为27路、34路、51路、52路、81路等月客流量在150万人次的线路增加运力

原51路的驾驶员,现在在二环BRT担任驾驶员,在51路上工作了10余年的齐燕对二环公交的变化感触颇深

“大概是跟二环的缘分很深,我是九几年的样子在跑51路,那时候周边房子都矮矮旧旧的,路过沙河的时候,水沟沟又脏又臭也很不安全,那时候的火车北站、红牌楼也是出了名的堵车和混乱……“

齐燕说

当时很多乘客都是前往火车北站坐车的,一个大背包加三个大口袋是乘客的标配,有时候车厢里面因为行李太多,就显得很拥挤。

“我印象最深就是以前过永丰立交桥了,那个时候车子动力不行,每次拉了满满一车人到永丰立交,就要请车上所有乘客下车,步行一段路,等车子过了桥在回到车厢里面,继续开……到后面我们用上了双层公交车,虽然在上面风景好了,但是也多了一份担心,害怕乘客被路边树枝打到或者因为车辆摇晃引起客伤。“

说起51路以前的种种,齐燕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最辛苦的时候大概就是在修建二环高架桥的时候了,以前51路跑一趟大概一个半小时,修二环的时候我每趟都在2-3小时左右,真是很不容易的日子。“

令原51路的伙计们印象深刻的还有5.12抗震救灾的那些日子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2008年5月12日下午,当特大地震灾害突然袭来时,成都公交集团东星巴士有限公司

义不容辞地紧急调派车辆和驾驶员投入了这场时间与灾难的竞赛之中

原51路的伙计说

“那天接到公司通知,说需要伙计去支援地震灾区,大家都抢着要去。“

和52路一样,51路的伙计们在地震来临时冲锋在前,充分体现了公交人临危不惧、勇于奉献的职业风范和精神风貌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2013年5月31日,因BRT开行,51路停运,结束了它近二十年的运营使命,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变迁

51路、52路的停运是因为后继有K1(A)、K2(A)这样更方便、更快捷的线路取而代之,这是发展,是创新,也是成都公交线网优化的结果

K1(A)、K2(A)作为成都最“繁忙”的公交线路之一,每日合计发班约1400班,高峰最快发车频率仅30秒,自2013年开线至今,K1(A)、K2(A)已累计服务超5亿人次,截至目前,K1(A)、K2(A)单日最高人次为35.2万人,单月最高人次为938.2万人。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未来,成都公交集团还将继续完善快速公交体系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成都公交集团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优化线网体系

一些运载能力不佳的公交线路也逐渐被新的、更方便快捷的线路取代

后来,我就活成了你——听老公交人讲二环公交的前世今生

但即便如此,那些我们曾经坐过的“老线路”依然会存在在我们的脑海里

变成“那些年”的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