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超級大國比登天還難?為何說印度永遠無法成為超級大國?

靜夜史


在可預見的將來,印度確實成不了超級大國。這不只是印度不行,其他一些環境因素可能也制約了印度的成長。


成為超級大國需要很多條件的,基本上是天時地利人和。

印度能具備這些才行,但實際上印度都不具備。

所謂天時——

就是成為超級大國要有一些客觀因素的幫襯以及主觀的正確選擇。

我們看美國和蘇聯的崛起,都是有客觀因素幫襯的。二戰後傳統的大國扎堆的歐洲不行了,美國國力上升。蘇聯雖然也遭受損失,但是從德國等戰敗國獲利也頗豐。

印度能有什麼別人衰落,它會崛起的因素嗎?目前看不到。相反看到很多國家和他在競爭,無論在經濟還是在軍事。

這對印度而言不能算是天時,相反風險還不小。

再看看地利——

美國就兩個鄰居,關係上百年來維持得不錯,早就沒有戰火了。蘇聯地盤如此龐大,這使他們能禁受得住德國人打擊的重要原因,要是隻有法國那麼大,俄羅斯也早就亡國了。

印度領土雖然也比較大,但和鄰居紛爭太多了。僅和巴基斯坦就一直從獨立打到今天,2個月前還在打仗。

更大的問題是,打了這麼久,印度也沒佔什麼優勢,反而會在某種程度上耽誤國家發展。

第三是人和。

美國和蘇聯當時都有一幫小夥伴和小兄弟為自己搖旗吶喊。

印度有麼?印度是不結盟國家,沒有美國和蘇聯那樣的結盟友誼。不過印度在第三世界人氣還不錯,數十年來成了第三世界的盟主之一。

另外印度和美俄等兩個陣營的關係還都可以。這也是印度有利的一面。

從這點上看,印度的人和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不過這也只是成為超級大國的輔助罷了,本質還是要自己發展。


木春山談天下


印度也有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但註定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

成為超級大國必須具備四大條件,通過與前蘇聯和美國的對比,看看印度能不能具備這這些條件。

(一)廣袤的土地和充足的人口數量。前蘇聯時期控制的領土面積達到22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億,美國的領土面積有930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超過3億。印度領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2億。所以印度具備了成為超級大國的前提條件,試想,如果領土面積只有幾十萬平方公里,人口幾千萬,想要成為超級大國是完全不現實的。

(二)強大的經濟。前蘇聯在建立後用了20年的時間,工業總產值就超過了歐洲國家的總和,到現在,前蘇聯留下的重工業仍然是俄羅斯的支柱。美國更是在二戰後建立了美元霸權,時至今日,美國在電子、互聯網等各個領域領先世界。而印度則還相差很遠,雖然近幾年經濟發展很快,但在工業領域尤其是在重工業製造領域,印度遠遠落後於其他製造業強國。比如用了三十年時間耗費巨資研製的“光輝”輕型戰機,由於機體過重,發動機推力不足,電子系統不完善等原因,面臨著“服役即落後”的尷尬局面。

印度雖然是民主體制,但其腐敗卻位於世界民主國家之首。尤其是軍工企業中的貪腐更是讓人瞠目結舌,經常出現科研經費被貪汙挪用的情況,在向國外軍工企業招標購買武器時,相關負責人會藉機索取回扣和賄賂。最著名的案例當屬2007年,印度向法國採購潛艇案,價值30億美元的合同,回扣卻達到了1億美元。

(三)強大的軍事實力。印度軍隊雖然裝備了大量三代戰機,先進的坦克,也研製了多款導彈和核武器,但與美國和前蘇聯遍佈世界的軍事力量相比,他的軍事實力相差甚遠。他的國際影響力甚至無法與臨國和日本相比。

印度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提出要讓武器裝備國產化比例由30%提高到70%,但時至今日,印度武器裝備的70%需要進口,每年武器進口超過80億美元。一個軍事裝備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的國家距離超級大國的目標還有十萬八千里的路要走。

(四),要有領先世界的科技水平。前蘇聯和美國的科技水平有目共睹,印度雖然是僅次於美國的軟件大國,但他的科研創新能力,無論是在工業、軍事和農業領域,與世界主要大國無法相比。

想要成為超級大國除了自身必須具備的條件,還要有外在的因素,比如機遇。如果沒有二戰,美國和前蘇聯未必就會成為超級大國。現在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強”的局面,美國的綜合國力遙遙領先其他國家,但這並不會阻礙另一個超級大國的產生。


國際時政觀察



印度是否能夠成為超級大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題目有點絕對化了!從人口和國土面積來說,印度無疑已經具備了成為超級大國的雛形。首先,印度已經是個大國,至於是否能夠成為“超級”,那是既要有成為超級大國的基礎和環境,也要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決心和恆心,更要付出後天的努力。再者,目前的世界上,除了美國能夠算得上超級大國外,其它具備成為超級大國條件的國家也不過是正在努力之中,前途仍然佈滿荊棘。而印度也是這個行列中的一員。印度雖然有缺陷,但也有別人沒有的優勢,印度只是起步稍晚了點。世事難料,誰又能武斷的認為印度就一定不能成為超級大國呢?


印度雖然國土面積不大,只有300萬平方公里。相對於13億多人口來說,比例自然沒有美國合理。但印度卻是世界上可耕地可利用面積最多的國家,這也是印度雖然工業基礎薄弱,卻能養活這麼多人的重要原因。土地和人口雖然不是“超級”的決定性因素,但卻是成為超級大國的基本條件。科威特和馬爾代夫這樣體量的國家即使再有錢,估計也沒人會將它們往超級大國上靠。無疑,印度具備了成為超級大國的基礎條件。其次,如果想成為一個超級大國,那就必須有成為超級大國的信心。在信心這個問題上,印度人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印度人從來就不缺“信心”,而且信心還會常常“爆棚”,並因此常常被嘲諷。其實,如果真正瞭解印度人個性的話,便清楚了!那隻不過是印度人心態奇葩而已!其實,心態好也並不一定是個壞事。就像是在足球比賽那樣,如果過於在乎輸贏的話,就會緊張,緊張就會肌肉僵硬,動作就會變形,發揮也就難免會打折扣。再者,最重要的當然要靠後天的努力。印度是個人口大國,而且是個人口增長率很高的國家,不努力就意味著倒退和繼續落後,這種倒逼式的壓力也將促使印度必須努力。所以,印度在基礎條件,信心和努力這三方面都不缺。所以,不能根據目前的一些現象來武斷的認為印度就鐵定不能成為超級大國。那樣不辯證。


超級大國的標準到底是什麼?這本沒有具體的定義。但是,在目前這個環境下,只能以美國來作為參照物。首先,要有基本條件。也就是說要有一定規模的人口和國土面積。美國的國土面積是963萬平方公里,人口3.4億。如果單從這兩個條件來排除的話,一些實力很強的國家在篩選階段就會被排除。比如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這幾個國家,它們要麼是因為人口,要麼是因為面積而被篩選掉。它們這些國家都可能會成為“超級強國”,但它們卻不可能成為美國那樣的“超級大國”。而剩下的就是俄羅斯,天朝,巴西和印度了!巴西雖然是南美的第一大國,面積和人口比例也不錯,但在進取心上似乎不是太強烈。而俄羅斯雖然是世界第一國土面積的國家,但1.4億人口卻是它的短板,而且人口出生率的徘徊不前更是俄羅斯的心病,所以,俄羅斯成為美國標準下的超級大國的可能性也不大。天朝那自然不用說了,無疑是這兩個基礎條件最優越的國家。而印度的這兩項基礎條件也不錯。所以,印度也同樣具備美國式超級大國的基本條件。


成為美國式超級大國的第二個條件就是整體實力。我們看到,美國在經濟,金融,教育,科技,軍力上都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一,所以,要想成為美國式的超級大國則必須在這幾個方面的實力靠近美國。如果以此標準來衡量印度的話,顯然,差距還太大。先從經濟上來說,現在的印度GDP已經接近2.9萬億美元,和美國的20.5萬億的GDP自然沒法比較。但是,還應該看到,印度的GDP也一直在增長 。印度現在的GDP已經和英法兩國在同一水平線上,要不了多久印度必然會超過這兩個國家。因為印度是幾大經濟體中GDP增長率連續十幾年保持在7%以上的國家,而且是唯一。按照莫迪政府的規劃,印度擬在2030年左右使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雖然這有點難度,但也並非是莫迪“假大空”式的宣言。當然,GDP並不是超級大國的唯一標準。但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雖然印度在金融,教育,科技和軍工上的差距還很大,但有了錢的印度也肯定會在這幾個方面有提高。而事實上,印度也正在開始追趕,比如在製造業上,過去一直是印度的短板,但最近幾年來,特別是莫迪就任印度總理後,情況得到了很大改觀。儘管印度過去常被人嘲笑說製造不出一顆子彈,而且還常摔飛機,但失敗是成功之母,飛機摔多了,失敗多了後,自然也就慢慢會提高了!況且,又有哪個國家不是從一次一次的失敗中提高的呢?因為別人有之前幾十年,那印度也就肯定有之後幾十年。今日的印度也許就是幾十年前的自己,而幾十年後的印度也同樣有現在的其它國家那樣的水平。所以,不必武斷。


美國式超級大國的第三個條件是必須擁有穩定的社會制度和符合人類社會進步的價值觀取向。有了這兩點,就能更好地創造良好的崛起環境。印度一直奉行的是不結盟政策。幾十年的外交實踐證明,印度的外交策略還是比較成功的。從冷戰時期美蘇對印度的態度,到現在的美俄對印度的態度都表明,印度可以遊刃於世界主要國家關係之間。印度曾自詡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雖然有點搞笑。雖然印度仍然存在著“種姓制度”這個歷史沉珂,但印度也確實在努力改進。從去年開始,莫迪已經開始向“種姓制度”開刀了,顯然阻力很大,但只要開了個頭,便會有鬆動。相信早晚有一天印度的“種姓制度”會消失。換句話說,其它國家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不公平現象。再者,儘管印度的政體制度還不規範,但印度現行的選舉制度已經堅持了13屆。說明印度民眾對這種價值觀取向還是認可的。在未來,這可能會成為印度的一項優勢。人口的膨脹是印度面臨的另一個壓力,特別是在就業問題上,目前的印度人口層比很不協調,比如,20到25歲的印度青年就有3億多,所以,印度的就業問題凸顯。莫迪採取的緩壓手段主要有兩個。一是向種姓制度開刀,從這些權貴階層虎口拔牙一部分就業崗位。二是鼓勵印度青年出國發展。事實上,關於鼓勵印度人出國發展的問題上,印度政府還是比較開明的。現在的印度已經成為世界上移民分佈最廣,融入性最強的國家。而印度也成為了僑匯最多的國家。這也是印度能有外匯到處買武器的原因之一。從某種程度來說,印度人口的壓力雖然山大,但未來也許是人口紅利最多的國家。綜上所述,雖然印度離超級大國的距離還太遠,但路都是人走出來的,每走一步就會拉近一點距離。所以,現在就斷言印度永遠不能成為超級大國似乎有點先入為主了!


人生觸底反彈


表面上看印度同世界上的大國關係都不錯,八面玲瓏,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因為那是其他大國有利用印度制衡中國的需要。印度的工業農業科技教育軍事都是頭重腳輕,下層基礎嚴重不足離成為超級大國基本實力相差甚遠。就其內部種姓底層的賤民和其他難以生存的民眾就在3O%以上,另外還有水火不容的穆斯林也有1/6,僅上述兩者就佔印度人口的一半,因此以印度教立國內部難以靠印度教長期壓制印度教底層民眾,又難以調和同國內穆斯林的矛盾。對外由於長期奉行地區霸權主義得不到南亞國家的支持。同西北巴基斯坦的長期對抗也影響了印度同周邊伊斯蘭國家的關係,使印度很難同印度洋國邊國家形成經濟合力促進印度的經濟發展。作為地區大國到起牽制作用的世界大國就是印度的宿命,超級大國夢就如同印度教的神戰勝不了印度的真主,也戰勝不了西方的上帝。


用戶7901682231494


一個大國要想成為超級大國,是要具備很多條件的。比如社會制度和文化是否是具有時代先進性,國土面積和人口比例是否協調,工業和軍事力量是否獨立和強大,還有這個大國的地緣環境是否安全是否優良都是很重要的。


現在來講講印度到底有沒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幾點理由。

①社會制度和文化是決定創造力和人口素質的基本要素,沒有這兩點你想成為強國都難,更何況超級大國。

首先從制度上來講印度看似套上了民主國家這件外衣,但因為其國民受教育程度底,根本無法做到監督政府公權力和引導政府政策的走向,從而導致印度政府腐敗和政策執行力力度的嚴重不足。一個充滿腐敗和政令不通的社會,是絕對不會有創造力的。

從文化上看,印度的種姓制度在印度教的形響下,絲毫沒有弱化的跡象。而印度教那種人命天定,隨遇而安的思想,決定了印度人是不會為改變命運而去拼搏的人種。
②從國土面積和人口比例
上來看,印度雖然擁有世界第一可適合耕種的國土面積,但印度無極限的人口增長,讓印度營養不良人口占到總人口數的32%,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國家,你讓她怎麼去做超級大國。
③工業和軍事力量是否獨立和強大:印度一直以來是個以農業立國的國家,大家想想在這個世界上,印度有拿的出手的工業產品嗎?沒有吧!如果印度工業強大,其軍事裝備用得著滿世界去買嗎?一個武器裝備都不會造的國家,怎麼可能會成為超級大國呢?


④從地緣環境來看,印度確實跟美國一樣,不太可能會遭受外敵入侵。但自大的印度為了在南亞稱霸,無形中跟巴基斯坦成了死敵,從而讓印度成了邊境上永遠有戰火的國家。一個在地緣上有同等級別對手的國家,是不可能騰出手來去管世界,去做超級大國的。
雖然印度是一個自大,而且又喜歡做夢的國家。但現實的種種不利因素,從事實上排除了印度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可能性。

當然事無絕對,也許以後印度經過自身的努力,也有可能變成了超級大國的,但印度要改變自身的某種缺點實在太難了。


李硌硯


為什麼說印度永遠無法成為超級大國?

這個定義比較絕對,凡事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對於印度成為超級大國的問題,只能說印度暫時無緣參與全世界霸權爭奪,因實力差距太遠。

印度人自己一直把“超級大國”當做一個目標;其實成為超級大國(世界中央國家)是每個民族國家的天然夢想,只不過有的國家表現的比較明顯,有的國家表現不明顯,有的國家有自知之明,有的國家沒有自知之明罷了。



然而印度給世人的印象就是表現極其明顯,擁有“超級大國”夢想的國家,而且非常沒有自知之明。大的歷史跨度來看,真正的“超級大國”概念,也基本上開始於15~16世紀的新航路開闢後,正是因新航路的開闢,整個世界被鏈接成一個整體,把全世界地區捲入了比拼和文明交流之中,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

在新航路開闢之前,有也雄踞歐亞大陸的大帝國,如亞歷山大帝國帝國、波斯帝國、蒙古帝國等,但這些國家影響力和今天的“超級大國”影響力還是差了點,畢竟世界很多“蠻荒之地”沒有接入。新航路開闢之後,進入殖民帝國時代,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後成為超級大國,之後換莊為荷蘭,再換莊為英國和法國。二戰後,美國和蘇聯成為超級大國,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看以上軌跡可知,超級大國不是一成不變的,是要經常換莊的,這說明每個國家都有機會成為超級大國,印度自然也有。的確是這樣,但印度機會不大,唯一依仗的就是十幾億人口的體量,其他因素都沒用看出印度有多少超級大國的潛質。

具體解析:

1、印度國家統一過程很奇葩,印度次大陸這塊土地上,印度從來都是一個地理名稱,而不是一個國家名稱,印度境內邦國林立,處於分裂狀態,歷史上也誕生不少大帝國,但無一例外都是外來民族征服者建立的,但最大區域也只佔印度的一部分,沒有完全統一印度過。



17世紀初,印度迎來了真命天子——英國殖民者,英國人用高超的統治技術,用200多年的時間統一了印度次大陸,也就是英屬印度,印度國家雛形才形成。也就是說印度統一是被英國人強行捏合在一起的,歷史太短,民族眾多,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融合消化。看似對外張牙舞爪的印度,實際內部很脆弱,獨立勢力遍地都是,只要有外力大力扶植,印度就可能被瓦解。

2、印度內部的種姓制度是一個極大的軟肋,該制度雖然在官方被廢除,但根深民族基因的東西怎麼可能說根除就根除,若這個赤裸裸公民其實無法根除,就無法發揮印度人的創造力和潛力,靠著少數上層精英努力成為超級大國就是痴人說夢了。



3、印度綜合實力很弱,超級大國無異例外擁有龐大的國土和規模相當的人口,綜合實力更不用說,要非常強。而印度人口規模絕對夠數,但國土面積狹小不足以支撐超級大國的目標,這也就是印度一直有侵略擴張的霸道思想的原因。而且印度國內經濟落後,更是拖累了印度向外擴展影響力的腳步,印度的當務之急就是發展經濟,讓國民吃飽飯。之後再想著構建“超級大國”的宏偉藍圖,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很虛。

4、印度和周邊國家的關係不好,導致印度在防禦外敵上耗費太多精力,比如世仇巴基斯坦,印巴衝突以及持續半個多世紀,還有印度一直視北方大國為敵人,很不明智,在沒有足夠實力時,就到處招惹是非無異是自取滅亡。苦練內功才、與周邊國家達成和解才是印度首要任務。



綜上所述,印度先要成為超級大國,基本上是沒有希望的,成為超級大國不僅要有足夠的實力,還要有足夠好的運氣。正如美國1894年就取得世紀工業產值第一,而真正成為超級大國還是等到半個世紀(二戰之後),美國人的運氣就是在這期間打了兩次世界大戰,否則美國還是沒有機會取代英國,登頂超級大國的。


大正看世界


首先,為了防止印度崛起,英國把印度進行了閹割,由一國演變成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國;

其次,北面的喜馬拉雅山脈,就象一堵防火牆,阻止了,印度向北擴張勢力範圍,巴基斯坦像另一堵防火牆,阻止印度向西北,中亞,中東延伸,而孟加拉,緬甸也是一堵小防火牆,阻止印度向中南半島滲透。怎麼蹦噠,印度的勢力範圍也就延伸到半個印度洋而已。

其次,印度的宗教,傳統文化,都不是侵略性足,幹個革命的手段都是絕食,靜坐,“非暴力不合作”。印度歷史上最強盛時也沒走出南亞大陸。

第三,印度教派林立,民族矛盾複雜,連語言文字都沒有大一統的傳統,中央政府的管控能力有限,很難“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印度既成不了帝國,也成不了美國那樣的超級大國。


亖亖亖1234


印度成為超級大國還是有可能的,只要印度克服了目前的缺點,不過目前印度的短板它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善”。

先看印度經濟這些年的發展。印度的GDP可謂是猛增,有幾年印度的GDP增速達到了10%以上,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有印度那種增速,如今印度的GDP總量超過兩萬億美元,在世界排名擠進了前十。2017年印度的GDP超過了法國,世界上不少組織還預測印度照這種速度發展下去,很有可能會取代英國的位置。其實這種預言很有可能實現,畢竟英國的GDP也不是特別高,加上印度的人口一直在增長,印度按照如今得發展速度,取代它之前的宗主國英國完全有可能,甚至超過美國都是有可能的。

印度的經濟增長迅速,大大的刺激了印度的軍事發展。印度每年都會增加一大筆錢投到購買武器裝備上,2016年印度的軍費支出額排到了全球第四。印度的武器進口方主要是俄羅斯,主要進口一些戰機,租賃一些艦艇,以及一些槍炮,總的來說印度想方設法的增加自己的軍事實力,印度的軍事實力目前在世界也是前十的。印度的軍事實力,主要體現在印度的現役人數方面,據統計印度的軍人數目突破了百萬,這種規模的軍隊人數,在世界上絕對算多的。


可是,印度的經濟總量確實不錯,可是平均到所有印度人身上,幾乎沒有多少。也就是說,印度的經濟只完成了量變,並沒有完成質變。印度為何只能實現量變,而無法實現質變呢?主要還是印度的“硬實力”不夠:印度無法創造出世界先進的科技專利,拿武器裝備來說,印度完全依賴進口,根本無法研發出先進的武器,印度也嘗試過研發新型戰機,可惜摔的差不多了;就拿航空事業發展來看,印度似乎也不適應航空領域,目前為止,印度都沒有獨立將宇航員送上太空的能力,畢竟印度研發的火箭經常發生動力不足而導致墜毀的事件。還有很多方面印度都不具備自主研發的能力,這些也是印度的短板,印度要完善短板在短時間內基本不可能完成。

所以呢,印度成為超級大國非常困難,畢竟擺在印度面前的就是一系列的困難和短板。當然了,如果百年之內印度能夠克服那些困難,並且美國衰弱,對印度起不到打壓作用,那麼印度就非常可能成為超級大國,這也是印度一直以來的的夢想。


談笑觀察室


成為超級大國只是印度一個遙遠的夢而已。


制約印度成為超級大國的因素只有兩個,一個是外部因素,一個是內部因素
。先來看外部因素,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美國,只要美國不衰落,印度就永遠成不了超級大國。美國在全世界實行霸權主義,為的就是攫取世界利益充實美國自己,以鞏固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美國絕對不會允許再出現一個像前蘇聯一樣的超級大國來與美國相抗衡,一旦印度出現超級大國的苗頭,美國會毫不留情的對印度進行打壓,印度能扛住美國的全方位打壓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美國的打壓下,本身就內部民族矛盾重重的印度甚至有解體的危險,

不但成不了超級大國,很可能會直接淪為一個三流國家。
從內部因素來看,印度一系列的內部矛盾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首先,印度做為聯邦制國家,中央政府缺乏有效管控地方政府的能力,
這屬於政體問題,無法根本解決。其次,印度國內的民族分裂勢力、種姓制度等根本性問題都使印度中央政府缺乏凝聚力,使印度長期處於不必要的內耗之中,加之工業基礎薄弱,國內民生問題突出,這些都制約著印度軟實力的形成。
在軍事上印度更不具備一個超級大國所必須具有的武器裝備自主能力,印度一味採取外購武器政策,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實則對印度的民族軍工生產埋下了惡性循環的種子,一個靠外購武器武裝起來的軍隊和國家怎麼可能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呢?

印度在國際上也缺乏影響力和話語權,雖然印度自我感覺良好,一門心思的想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但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印度空有大國夢想,在內外因的制約下,印度永遠也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看法,敬請留言討論。


那年那月那兵說


你都說了,印度成為超級大國,比登天還難,所以,有資格成為或者已經成為超級大國,首先要獨立登上天。現在獨立登上天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所以現在大國博弈就是這種現實。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集體,就是歐盟,如果歐盟團結起來,如果實現了德國為中心,英法為兩翼,就是很可怕的對手。但現在的歐洲,名叫歐盟,其實碎片化很厲害。

而印度沒有成為超級大國的基因,因為它本身就是碎片化。讓英國強有力的凝聚力才有了印度公司,然後成立了印度國。所以印度一直對英國特別感激,他的思想方式,思維習慣,治國理念,國際思維全方位想英國繼承,雖然學的不是精華,但卻自以為是精華,以英國貴族的繼承人自居,除了膚色不能繼承,印度從表面上對英國全面集成,加上國土面,人口對英國有優勢,所以印度覺得自己會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最起碼希望進入世界前三,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一,從政治上。印度期望成為世界上有作為的國家,政治上左右逢源,各國都有好。其實,世界大國把他看成了棋子,阻撓中國發展的棋子。對印度捧殺,說印度是民主的典範,民主不民主自己不知道嗎,何必讓別人說呢?印度對周邊實行高壓政策,讓周邊恨之入骨。

第二,在經濟上。這幾年印度有起色,然後開始沾沾自喜了,其實都是表面現象,看進口和出口的產品就知道。雖然一開始就注重製造業,成效不太大,軟件方面是西方國家的打工仔。印度農業資源比中國好,必須承認。印度國土面積是中國的1/3,但耕地面積比中國還要多。

第三,軍事文化種族等方面。為什麼把這幾方面放到一起呢?這幾方面都是表面現象,實質還是政治經濟方面。這幾方面印度投入不少,效果並不理想,因為本質問題不少,表面也是浮萍。

總之,印度不會成為超級大國,至少最近半個世紀可能性很小。世界永遠在變化,各種可能性都在變化,只是根據現實,思想範圍,知識水平的一點小認識,請您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