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谦卑谨慎之态度,让人受用终生

在汉代的时候,有一个不同凡响的家族,家族之中有父子五人全都当上两千石以上的高官,此家族就是石奋家族。开创了兴盛局面的石奋,以及他的儿子们依靠的又是什么呢?

古人的谦卑谨慎之态度,让人受用终生

石奋

在楚汉战争之中,石奋就只是一个年仅15岁的小吏,一直侍奉着高祖,高祖很喜爱他的态度恭敬。高祖在和石奋的交谈之中,曾经关切地问及石奋的家庭状况,石奋告诉高祖,他的家中有一个双目失明的母亲,还有一个会弹琴的姐姐,也许因为爱屋及乌,高祖就把他的姐姐娶了。

在汉文帝的时候,石奋被封太中大夫,之后又升太子少傅。汉景帝继位以后,石奋就已位列九卿。

石奋凭借着谦恭谨慎的态度,深受三朝皇帝的厚爱,他的一生都在恪守践行着谦恭谨慎的处事立身之原则。在他告老还乡的退休时光里,每逢岁月也都会入朝臣拜天子,经过宫门的时候,肯定会下车快走,见到皇帝御辇,无论皇帝是否在内,都会伏轼致敬。

古人的谦卑谨慎之态度,让人受用终生

石奋

石奋不仅仅自己谦卑,教育孩子也是言传身教,如果子孙犯了错,石奋就会自我封闭,不吃不喝,一直等到犯错的子孙主动认识承认错误。他们家族以孝谨而出名,就连十分注重礼节的齐鲁儒生也甘拜下风。

在石奋的教育影响之下,石奋的大儿子建,二儿子甲、三儿子乙,四儿子庆,都是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就连汉景帝都曾感慨:

“石奋及其四子皆官至二千石,人臣的尊宠全都集结在这一家门了。”

飞黄腾达固然是人生的乐事,但同时也容易让人娇纵自满,但石奋这一家却是地位越崇高,态度就越谦恭,从来不当面和人争执,不仅得到了天子与太后的信任,甚至大臣们也不与他为敌,因此他们在当时可以说是没有敌人。石奋一家正因他们的那种为人处世的法则:谦恭驶得万年船,所以家族才那么的兴盛。

古人的谦卑谨慎之态度,让人受用终生

张良

谦恭不是一种卑下,而是一种超凡的智慧。

汉初的张良因为谦恭,得到了黄石老人所赠予的《太公兵法》,甚至在以后的人生当中,因为谦卑而得以保全生命。功成名就之后不居功,这才是张良的聪明之处,所谓“功高盖主”, 身为刘邦的智囊,时刻指引刘邦正确的方向,为刘邦建立大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登基为王的刘邦和以前的刘邦已经不同了,张良亲眼目睹功臣被灭之事,因此他辞仕。

古人的谦卑谨慎之态度,让人受用终生

张良

谦恭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别样的宽容。

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张英,收到家书说因为三尺屋地与邻居争执,闹得不可开交,需他帮助解决,张英看到书信之后微微一笑,提笔回信一封,并赋诗一首: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在收到回信之后,毫不迟疑的让出了三尺地基,他的邻居见状深受教育,也效仿张家让出了三尺,于是两家之间形成六尺通道,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

古人的谦卑谨慎之态度,让人受用终生

六尺巷

老子曾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善就好比水一样,水默默的滋润万物,却又不和万物相争,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地,是最接近于道的。老子认为,谦恭不争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