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我認為履帶式的坦克設計的並不好,如果不用履帶怎麼設計它?

網民用戶678265568


如果坦克不採用履帶驅動的話,那麼就不能稱為坦克了,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對地面機動裝備來說,除了履帶式和輪式以外,還真沒有什麼第3種可選機動方式。

如果不採用履帶式,那麼只能採用輪式,輪式的優點就在公路機動性好,但是存在的缺點也不少,一是。越野能力差,如果不能夠良好的野外機動能力,那麼就代替不了坦克的位置,難以作為主要作戰裝備使用,二是,輪式負重能力很不足,主要接地面積較小,形成了對重量嚴格限制的結局,坦克又有重裝甲的特點,最後成了一個薄皮大餡的東西。

採用輪式的坦克,一般都被稱為突擊炮,如果要避免使用輪式的話,那麼也許只有期待新一代技術出現,革命性的進步讓地面車輛不再使用輪子或者履帶機動,但是這個未來過於遙遠了,目前沒有這種可能性存在。


麥田軍事觀察


履帶是坦克行走系統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功能是保證車輛在無路地面的通過性,降低車輛的行駛阻力,它支撐負重輪併為其提供一條連續滾動的軌道,通過和地面的相互作用,將地面的牽引力、附著力和地面制動力傳給車體,保證車輛的正常運動。坦克需要履帶行進主要原因有這麼幾個:



一是自重太大需要承重輪及履帶分攤壓力。坦克作為陸戰之王,往往需要衝鋒陷陣充當突擊和活力壓制的主力,這就決定了其自重往往很大,從20多噸至60頓不等。如果只採用汽車一般的輪胎,參考高中物理知識單位壓強與接觸面積成反比,也就表示給輪胎和路面帶來負擔較大。



二是履帶結構提升了坦克應對複雜路面環境能力。坦克誕生於一戰,產生之初就是用於打破一戰壕溝和鐵絲網的拉鋸戰,需要具備強大的野外通過能力,需要輕鬆突破敵人的障礙,這也是輪式車輛欠缺的。同時,優秀的坦克應具備複雜地域環境下通過能力,不是所有交戰區域都有鋪裝或者簡易路面的,往往需要跋山涉水,需要履帶加持。



三是履帶結構簡單戰場生存能力強。履帶一般是金屬材料製作,結構往往採用履帶版鉸接而成,皮實耐用,能夠抵禦輕型武器的射擊,履帶被破壞後也容易戰場搶修,這就是抗日戰爭時期,我軍民缺乏反坦克武器面對日本的小豆丁坦克缺很難造成殺傷的原因。如果是輪式戰車則比較嬌貴,雖然輪胎具備一定的防彈能力,但是仍然不足以支撐高強度作戰。



誠然如題主所說,履帶結構對發動機功率消耗較大。據國外通過路試法測試,履帶消耗功率約佔主動輪和地面間功率損失的50%~60%,且越野行駛比在良好路面行駛所需功率高出達270%。相比之下,輪式車輛發動機功率可以提供更大的速度,提升裝備機動性,也生成出了美軍斯特瑞克和我軍輪式突擊炮這樣的新銳力量,為現代戰爭注入了新鮮力量,但其仍然無法在高烈度地面戰爭中獨善其身,需要奪取空中優勢。坦克在取得地面優勢需要長途機動時,往往採用車輛或火車投送,畢竟坦克發動機還是很寶貴的,別的方式投送也更快。



現代戰爭對坦克的需求越來越小,反坦克武器及武裝直升機的高速發展進一步削弱了陸戰之王的地位,但現代城市作戰和反恐作戰契合坦克皮糙肉厚防護火力俱佳的優勢,再度煥發生機。所以基於輪式產生新裝備是大勢所趨,但履帶憑藉其得天獨厚無可代替的優勢仍然難以取代,不過突出城市作戰的話,加裝橡膠履帶是已經成為現實的常規操作。


開源觀察Osint


從目前實用性來說,需要大抓地力的可移動設備,都是履帶式,因為它有以兩個個優點是輪式無法取代的:

1,與地面接觸面積大,摩擦力大,所以可以更好的傳遞動力,特別是在路面打滑或者不穩定的情況下。

2,可移動角度大,坦克的前輪與第二個輪都是有固定角度的,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在遇到大角度爬坡的時候仍然可以有使輪子接地以獲取摩擦力。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案,歡迎講出來坦克製造廠商會感謝你的


珍惜大豆


兄弟,知道為什麼要用履帶嗎。

第一因為坦克重,輪胎的負重撐不起來。

第二,履帶給予坦克強悍的野外機動越野能力。而輪胎只能在馬路上稱雄。不要給我說什麼SUV,汽車在沙漠狂奔之類的。坦克要炮粗又長又要裝甲厚,重量起來了,發動機有大的要死。於是越來越重,一直到各國平均橋樑和公里,鐵路的最大載重極限60噸之後。才開始穩定下來。所以履帶目前是唯一的辦法。


風車騎士45541173eg


把你克隆出很多很多每輛坦克上放一個。從此坦克不需要裝甲,不需要火炮,不需要動力系統。縱使外星人入侵也只需要你輕輕一吹!


沒好話說


誰知道你覺得哪裡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