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人工智能时代,一个人应该如何去学习来应对多变的时代呢?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来自日本作家伊藤穰一在《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一书里的独到见解,希望能启发大家对人工智能时代个人应该如何学习的思考。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让我们来先了解一下伊藤穰一。

伊藤穰一在美国长大,14岁时,伊藤回到日本,学到“街头的语言、街头的智慧和计算机技术”。他先后从塔夫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退学,成为夜店DJ。作为专注于互联网和科技企业的创业家,他参与了多家互联网初创公司。

2011年,伊藤穰一正在面试MIT媒体实验室主任一职。他没有学士学位,能被这家全球知名的学术机构看中,令人侧目。

连续9场面试,面试官均是美国顶级的科学家、艺术家和设计师。他疲惫不堪。更令他难以安睡的是,福岛核泄漏事故突然发生,而他的家就在附近。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在确认家人安全后,他决定做些什么。极短的时间内,利用网络,招募关键人物,筹集资金,Safe cast开始部署盖革计数器,从日本的“公民科学家”手中搜集数据。

截至2016年3月,该项目共搜集了超过5000万个数据点,用户可在知识共享公共领域平台上获取所有数据,该团队将所有数据与大众分享。

这个数据库不仅帮助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了解福岛放射物的扩散情况,还可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区域正常的辐射水平。倘若此类核事故再次发生,这些信息将给科学家和大众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

政府想做而没做成的事情,他们完美地做到了。

更牛的是,他最终成为媒体实验室的主任,并令该机构再次焕发魅力。

美国科技作家贾斯廷.霍尔称:“伊藤穰一是一个精力充沛得让人难以置信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思想的企业家,他的确有些与众不同。”

其次,我们先了解《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主要讲什么。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伊藤穰一认为,我们需要围绕“不知”原则来应对即将到来的一切。

作者提出了以下9个未来社会的生存原则: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系统优于个体。

今天主要为大家详细解读:拉力优于推力这个生存法则。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二,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根本无法预知未来。

作者伊藤穰一和杰夫·豪在书中指出,由于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具有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的指数时代,人类根本无法预知未来。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已经在逐步发生的事实。

例如,《纽约时报》已经大量使用机器人写稿,摩根大通即将启用机器人来进行全球股票算法交易;机器视觉的进化不可避免地会给安保行业造成冲击;2016年我尝试采用的智能投资算法,获得了比我的私人理财顾问高8倍的收益等。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就像罗胖演讲中说到的:“过去是追赶式的力量,现在是溢出式的力量”,我们就像是被推进了互联网时代——那些最难被连接、被记录的人,也被接入了这个时代,我们又被推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一个个黑科技:阿尔法狗,智能汽车、最近的CES展览……

今年年初,央视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首映式在北京举行,朱军、沙桐、邹悦、王世林等央视主持人亮相首映式现场,见证人工智能和艺术创作的奇迹。活动现场播放了一段已逝配音大师李易的作品,并和《创新中国》中人工智能模拟的声音进行对比。

现场的这段配音,让了解李易的朱军直呼“吓人”,表示基本听不出差别;沙桐更是惊呼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受到威胁……最后,现场几位央视主持人围绕“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抢了播音员的饭碗”一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关于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冲击,也有不少论著。2005年,库兹韦尔出版了《奇点临近:2045年,当计算机智能超越人类》,思考这个时代会是什么样子。

2016年,《自然》杂志刊发谷歌的所谓“深度心智”(Deepmind),将会极大地改变或者扩大人的能力。

谷歌“奇点大学报告预言”,“机器人在2035年将取代人类”,这些东西到底会不会真的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在与强大的人工智能的竞争中,人类必须变成创新型学习者,无论是理工科学的发明,还是人文艺术的创意,否则将会被"没有人性"的机器无情替代。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第三,生存法则:拉力优于推力

伊藤穰一回忆自己还是小男孩的时候,大家都告诉他要专注。专注,专注,专注!

但是,他很擅长高度专注,但并不擅长持续专注。他对一切都很好奇、很兴奋,结果就是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关注,周边视觉过度发达。

伊藤穰一认为,传统的教育是单向、自上而下的知识传递模式,是接受别人教授的知识的过程。这种教育鼓励专注和执行,限制成为“觉察者”的机会,很多教育都集中在对已知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意想和探索未知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传统教育的消除“无知”的逻辑在改变,现在人们需要应对的是知识或信息太多的挑战,需要研究如何应对极端复杂的时代,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学习?

麻省理工学院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用传感器来观察学生大脑的活动状态,发现有时非常活跃,有时非常平静。很遗憾的发现是,在大学里依然流行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脑电波很平静,即学生基本上不用脑子。

那么学生什么时候动脑筋呢?做实验、做作业、自学、考试、甚至是做梦的时候。现在不少人还有上大学就是上课的狭隘看法,这一发现等于说上学意义不大,或者说,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的价值在衰减,教育必须重塑教学过程。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零边界成本社会》阐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词,未来社会的“共享”和“共生”特性。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通过供应链系统可以整合碎片式的资源,满足人类碎片式的需求。

两者会导致未来社会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和发展。假如说我们决定立即行动而不是观望,问题是我们应该怎么改变?这实际上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伊藤穰一指出,在拉力优于推力上,你必须充分警觉,关注当下,通过探索和好奇,开拓广泛的人际网络。你需要将兴趣有效组合起来,能够在机会和危险出现时快速反应。过分关注过去或者未来,会让你的视野变得局限,使你无法应对变化、机会和威胁。

在许多方面拉力,就像禅或者武术训练,需要有奉献和开放的心态。

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不能再储存资源和信息,不能再掌控一切,计划一切,将信息和指令从权力中心推向边缘,因为现在边缘区域才是创新蓬勃发展的地方。资源将被“拉”到需要的地方:世界将从“资源储存”向“资源流动”转变。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由此伊藤穰一总结了如下策略:

1.我试图设定一个前进的大致轨迹,同时也试图拥抱偶然性,允许我的人际网络提供必要的资源,将任何偶然事件转变成有价值的事。

2.我很赞同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关于“弱连接力量”的论述:那些正常圈子之外的连接往往能带来最大的价值。

3.然而,偶然的幸运并非侥幸,而是一些条件的综合产物。首先必须创建一个人际网络,并拥有广泛弱连接的环境;其次是善于觉察;再次是:吸引和鼓励互动。

4.在我们的生活中,觉察模式和专注–执行模式之间自由切换的能力是拥有偶然幸运的关键技能,但关键是将那些“幸运”的事转化为切实的机会。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而一个人只有将学习和自己的兴趣、个人关系以及可能追求的机会联系起来时,才会学得最好。

人们必须培养兴趣驱动式、自主式和终身式学习的能力,否则将永远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处于劣势。

这和李开复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非常相似。在不久的未来,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现在社会中50%以上的工作会消失。

人工智能时代瞬息万变,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更可贵的是,作者在书中主张了多样性的价值,认为身处这个极端复杂的时代,多样性是一种好的管理方式,无论是对雇主还是雇员、管理人员还是工作人员,多样性都将带来全面的好处,拥有不同背景的员工的机构在解决问题时更有优势。

多样性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商业领域,而是维系了共同的价值。接纳多样性是一种每个人都需要持续增强的能力,也是一种随时让自己增强"拉力",保持理解和学习新事物的绝佳习惯。

人工智能会带给人们比工业革命更为巨大、猛烈的变化,此时,学习和适应能力最强的人,才有可能及早做好准备,为自己找到全新的定位。

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