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從軍,得范仲淹器重創立將門世家,威震西北近百年

因為五代十國武人作亂的緣故,宋朝時期一直遵從重文輕武的政策,提拔文官同時抑制武將,達到維持國家穩定的目的,武將地位也因此一落千丈。但是由於宋朝外患嚴重,所以還是有不少將門湧現,當中以楊家將的故事最為耳熟能詳。

在歷史當中,楊家將功勳卓著,楊業驍勇善戰,兒子楊延昭以及孫兒楊文廣也是一代名將,為北宋穩定立下不少戰功。不過大宋將門中,卻有一名將世家往往被忽略,它的開創者既不是開國功臣,也不是征戰沙場的猛將,而是一介書生,就是威震西北八十年的「種家將」。

書生從軍,得范仲淹器重創立將門世家,威震西北近百年

北宋《大駕滷薄圖書》(局部) 中的禁軍

「種家將」開創者名叫種世衡,他的叔父是北宋著名隱士种放。種世衡年少時就很有氣節,兄弟分家時,任憑別人取走財物,他只留下書籍。後來因叔父關係,他靠著恩蔭進入仕途,先後擔任將作監主簿、太子中舍、涇陽知縣、隨州監酒、同州籤書、鄜州判官事等低級職務。

種世衡不畏權貴,多次得罪人,官職一直得不到提升。直到宋夏戰爭爆發,種世衡才得以出人頭地。北宋多次被西夏打敗,種世衡認真分析敵情,提議在青澗築城屯田,步步為營,抵擋西夏攻勢。當時主持西北戰事的范仲淹,採納種世衡建議,並讓種世衡負責處理。

書生從軍,得范仲淹器重創立將門世家,威震西北近百年

范仲淹畫像

種世衡在青澗城屯田兩千頃,而且招降附近的羌人,組建了戰鬥力非常強悍的「蕃兵」。種世衡多次擊退西夏的襲擾,同時他還研究如何削弱西夏。種世衡又利用西夏皇帝元昊的多疑,成功使用反間計,間接除掉元昊的「左右手」野利旺榮及野利遇乞。范仲淹向朝廷推薦有功之臣時,種世衡與狄青並列一等。公元1045年,種世衡病死,《宋史·種世衡傳》載:「羌酋朝夕臨者數日,青澗及環人皆畫象祠之」,有份參與神宗時期變法的沈括,在《夢溪筆談》評價種世衡:「平夏之功,世衡計謀居多,當時人未甚知之。」

書生從軍,得范仲淹器重創立將門世家,威震西北近百年

《夢溪筆談》局部

種世衡雖死,但他開創「種家將」。種世衡有八個兒子,種詁、種診、種諮、種詠、種諤、種所、種記、種誼,全是跟隨父親征戰多年的武將。特別是種詁、種診、種諤,三人戰功顯赫,堪稱名將,被人譽為「三種」。而種世衡的小兒子種誼也很厲害,當時人稱「得誼,勝精兵二十萬」。

種世衡的八個兒子,繼承父親的遺志,依然奮戰在西北地區,與西夏作戰,成為北宋王朝在西北的一道堅實屏障。到種家的第三代時,這個將門依然出現名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种師道、种師中。

書生從軍,得范仲淹器重創立將門世家,威震西北近百年

宋蕭照《中興瑞應圖卷》局部

种師道是種記兒子,原本文官出身,年輕時拜著名儒學大師張載為師,任熙州推官、原州通判等職,後來才投身軍旅。种師道在西北屢立戰功,被封為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宋徽宗在位時,派童貫攻打遼國,結果不聽取種世衡遭到慘敗。後來金兵南下,种師道幾次提出合理建議,都沒有被採納。

1126年,种師道病死在東京汴梁,時年七十六歲。開封被攻破後,宋欽宗悔恨說道:「不用種師言,乃至於此!」种師道的弟弟种師中也在與金兵作戰時,力戰而亡,「師中身被四創,力疾鬥死」。自1141年到1126年,種家祖孫三代名將輩出,為北宋捍衛西北,威震天下八十年,最終一切輝煌都隨著北宋王朝覆滅而煙消雲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