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后,再回头看开封高铁新城

在开封这座城市的兴衰史上,黄河与铁路占据了重要的一笔。

始于大梁,北距燕赵,南通江淮;兴盛北宋,四水贯都,京师周围八十里,人口高达百余万。在此后的近700年间,金明昌五年(1194年)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河在开封及其邻近地区决口泛滥达110多次,最多时每年一次,最少也是10年必泛。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大运河东移鲁西南,无疑让这座城市,渐渐与历史赋予的机遇失之交臂。在筹建纵贯中原的京汉铁路之初,张之洞等人最初建议走开封线:“宜由汉口直造至河南省城。”然而,水灾的严重,让开封逐步让位于郑州。错过了京汉,还有后期的京九与陇海。时至1954年,省会西迁,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相应迁移。

如今的开封,在层层淤泥中,奋力西进。

十余年来,以郑汴一体化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

2006年11月19日,郑汴城市快速通道——郑开大道通车。

2013年10月26日起,电信同城郑州开封共用0371区号。

2014年12月28日,郑开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2016年9月10日,郑徐高铁开封北站开通运营。

此后,开封自贸区,郑开科创走廊,开港大道通车,郑开城铁延长线规划,对开封北站片区等重点区块进行完善提升,都旨在拉动城市框架向西延伸,与省会郑州协同发展。

2019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国家发改委认为,近年来,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国家发改委希望,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

在《指导意见》中,国家发改委将“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作为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首要部署。其中,“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是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重要内容。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在有条件地区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目前,在郑州开封之间,可以说多条交通路网已打通。也可以说,在都市圈这场争夺战中,赢得交通,即赢得未来。

从目前来看,开封的高铁新城建设和轻轨线延长工程是同步驱动的。

一个旨在进一步缩短郑开之间的通勤时间,一个是推动古城区尤其是老火车站区域的提升改造。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高铁新城的底子更好。

在西区持续吸进的过程中,高铁片区的规划属于相对的空白区域。如今,这张白纸已经开始在逐步染墨,在城市基础建设配套提升的同时(打通四大街),众多百强房企进驻高铁组团,开始以商住开发为区域奠定基础。如今,区域内房企已有:亚新,建业,永威,晖达等。

对于开封的高铁新城而言,它所辐射的范围不仅仅是以高铁站为核心的高铁商务区,还包括了西湖龙首高端居住区,职教园区,中意湖CBD商务区。对于当下新区的发展,未来的重点区域或许仅有两大部分,一个是自贸新城,一个是高铁新城。

如何理解开封高铁新城的价值?

或者说:我们要不要在高铁新城里买房子?

2018年4月,国家四部委(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出台《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高铁站和城市要融合一体发展。

首先,到2018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到2.9万公里,位列全球第一。且,如今高铁依然在有序的建设当中。其次,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是河南的重中之重。作为未来米字形高铁网络的中心枢纽的郑州,其对周围城市的辐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从长远来看,近距郑州的开封,将会随着郑州首位度的逐步提高,优势会逐步凸显。最后,开封高铁商务区的起点比中意湖商务区起点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