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命题即将开始,揭秘高考真题亮点背后隐藏的命题趋势!

2019年高考越来越近,同学们的备考已经慢慢开始进入到关键的冲刺阶段,2019高考命题也即将开始。今天我们通过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卷1)新亮点,深挖其背后隐藏的高考命题规律和走向,提醒大家如何做好备考冲刺!

2018年高考各科试题新亮点


1.实用类文本阅读第9题。形式上,该题设置了两小问,比去年只设一问更复杂;内容上,该题除了考查信息筛选整合,还考查对报道目的的探究,比去年只考查信息筛选整合难度要大。

2.语言文字运用第17、18、19题。这三道题分别考查病句、连贯、成语三个常规考点,但完全颠覆了全国卷延续多年的命题形式,没有各自设置语言材料予以考查,而是将它们融入完整的语段中,在语段阅读中进行考查。

这种形式更注重完整语段的阅读,强调在语境中对语言进行更细微的把握和更精准的运用。这种通过阅读建构语言、在语境中运用语言的命题立意值得重视。

3.语言文字运用第20题。该题要求将启事中的五处不合书面语词语改成书面语,是从口语与书面语互换的角度考查在具体语境中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这提醒考生在备考时应该全面复习,不留死角。

4.作文。2018年作文依然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通过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设置具体的写作情境,引导考生触摸民族振兴的不凡历程,感悟大国崛起的精神风采,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燃烧青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壮志豪情,从而将时代变迁、“中国梦”等宏大主题落实到考生的个人成长、鲜活体验与真切感悟中。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代主题,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应该是作文备考的重要方向。


数学:2018年高考试题新亮点

(1)试题的解决方案创新。如第16题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可利用导数解决,也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处理。

(2)设问方式创新。如第20题最后一小问呈现设问的开放性。

(3)综合性创新。如第5题把函数的性质与导数的几何意义相结合进行考查,第8题体现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的综合,第12题以正方体为载体,综合考查线面角和截面面积的最值问题,第20题综合考查概率、导数的应用、二项分布、期望,为生产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4)试题素材创新。如第10题从古希腊数学家研究的几何图形入手,借助几何概型弘扬数学文化,第20题以生产实际为命题背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与人文特色。


英语:2018年高考试题新亮点

1.对文化意识的考查贯穿全卷。话题包括日常生活、世界与环境、兴趣与爱好、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等多个方面,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2.对思维品质的考查要求更高。如阅读理解第一节中考查推理判断这一高级思维能力的题目比2017年的多。

3.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更全面。语言能力不仅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特别注意语言知识是如何在具体的上下文和文化背景中表达意义的。如阅读理解B篇中的"cooking up a storm"这个短语意为"起劲地烹调",在此指"煮一手好菜",考查考生在语言知识方面的学习程度;而阅读理解D篇中的"tablets"根据上下文应该理解为"平板电脑",而不是"药片"。

4.完形填空的考点效度更进一步提高。完形填空所设置的考点都要求考生从语篇的角度答题,低层次的考点如语法和搭配等则没有,在考查语言知识的能力上,侧重考查考生对语篇的理解。如第51题,考生容易选择A,因为考生对搭配add...to...很熟悉,但仔细体会上下文就会发现选C(apply)才是最合适的。



2019高考命题即将开始,揭秘高考真题亮点背后隐藏的命题趋势!



地理:2018年高考试题深度总结

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并重。4—5题、第36题、第43题均以人文地理为主题;6—8题、第37题、第44题以自然地理为主线。人文地理方面涉及人口、交通、工业生产等主干知识。自然地理方面则涵盖了地球运动、气候、水文、地形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等主干知识。由以上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本试卷覆盖的知识面广,考查细致,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并重,同时又突出主干知识,需要考生有全面而又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高度渗透融合。这一特点在本试卷中的1—3题、9—11题、第36题第(2)(3)问,表现得特别明显。1—3题展现了人们是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达到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对环境的要求的;9—11题与第36题第(2)(3)问,则体现了人们如何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建设,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体现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注重联系热点时事。我国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开展国际合作,也十分重视能源安全问题。第36题就是这方面题材的重要体现。这就提醒我们,必须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加强对热点时事的关注,深层次解读热点问题。

4.凸显学科特色,图像信息丰富。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无图不成题”是地理试卷的特色,试卷中地理部分涉及的图形有示意图、分布图、过程变化图、区域图等。考生需要通过读图发掘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例如通过示意图可以判断地理事物的变化原因与特征,通过分布图可以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过程变化图可以分析地理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5.弱化区域定位,突出区域特征分析。大部分地理试题提供了充足有效的背景资料及位置信息,如9—11题的位置信息——重庆至贵州毕节;综合题的图9—图11,均有清晰的地名、经纬度、轮廓。这就节省了考生读取信息的时间,也避免了考生对试题涉及区域的熟悉程度不同而导致的答题差异,能真正考查出考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和学科能力。

6.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一点在试题中出现多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相关问题经常从现实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地理问题切入,强调人地协调发展。


政治:2018年高考试题新亮点


2019高考命题即将开始,揭秘高考真题亮点背后隐藏的命题趋势!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政治部分试题各模块分值稳中有变,主观题继续保持为三道题。文化生活选择题由1道变为2道,开放性试题由上年偏重考查文化生活调整为偏重考查生活与哲学,且分值由上年的4分增加到6分,这是2018年比较明显的变化。

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政治试题命制科学规范,选取考点严格遵循《考试说明》,语言精确凝练,素材选择有出处,难度适中,没有计算题,两道图题也是常见类型。

本卷非选择题重在考查考生熟悉程度高的主干知识,试题的情境、问题的设置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既体现高考选拔要求,又兼顾了中学教学实际。


历史:2018年高考试题深度总结

关注社会现实,彰显主流价值。2018年历史试题秉承“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设计思路,隐性介入当今时政热点和长效社会热点问题。如第27题明朝的朝贡贸易、28题清朝的外交思维及30题中共的外交政策都隐性介入当今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政热点;第41题对中国古今基层社会治理的考查,切合“三农问题”的长效热点及“建设美丽乡村”的时政热点,还隐性介入制度自信的时政主题;第47题通过考查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隐性介入当今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这些试题力求社会热点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彰显了历史学科独特的人文价值魅力,体现出历史学科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

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强调学以致用。2018年历史试题加大了对通史的考查力度,突出中外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尤其是中外历史上社会转型期的重大事件。要求考生在获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强化对考生概括、说明、比较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如第41题以基层社会治理为主题,通过考查宋代、明清乡约制度的作用和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的意义,隐性介入中共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时政主题,延续了近几年“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命题风格,呈现出“小切口、大跨度和深分析”的特点。


物理:2018年高考考点新变化

与2017年相比,2018年高考有如下新的变化:

1.选修3-5考查简单。选修3-5只在第24题中简单地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没有考查原子物理部分的相关知识。

2.万有引力定律的考查结合了数学、科技前沿和双星系统。2017年没有考查万有引力,双星系统的考查也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

3.没有考查受力平衡的相关知识。近三年中连续两年都考查了动态平衡的问题,2018年完全没有涉及。

4.转变了压轴题的考查方式。近几年压轴题主要是考查力和运动、能量,2017年考查了带电体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2018年考查的是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没有涉及复杂的受力分析和数学运算。

5.实验题的考查特点有变化。2017年第22题考查利用点迹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2018年考查利用游标卡尺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2017年第23题考查“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并且从数学和图像的角度考查了小灯泡的功率,难度较大,2018年主要考查替代法测电阻,侧重动手操作能力、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处理。

6.选修3-3考查知识点在改变。2017年第33(1)题考查了分子在不同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曲线,2018年主要通过T—V图像考查考生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2017年第33(2)题以汽缸的形式考查气体实验定律,2018年通过加注液体改变汽缸的压强和体积来考查玻意耳定律。

7.选修3-4考查知识的顺序改变。2017年第34(1)题考查的是波的干涉,2018年考查的是光的折射。2017年第34(2)题考查的是光路,2018年考查的是机械波和机械振动。


化学:2018年高考试题特点

2018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仍然按以往的7+3+1模式(7个选择题共42分,3道必做大题共43分,选考题15分)。选考题二选一,考生从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二选一。

1.回归教材。第8题围绕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考查单糖、双糖、油脂、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基础知识。第9题将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酯化反应实验装置图拆分,考查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第10题通过考生熟悉的“NA”题型,从无机和有机等多角度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简单计算。

2.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第11题给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的键线式,综合考查同分异构体、原子共平面、有机物的性质及定量计算。


生物:2018年高考创新题

T2 考查有关DNA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的分析与判断,涉及的知识点有染色体的组成、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等内容,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及考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考生只有深刻剖析原核细胞拟核中DNA—蛋白质复合物的来历,领会转录过程中会暂时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才能做对题、拿到分。

T32 在给出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子代中有眼及无眼雌雄果蝇中有关体色和表现型之比为均为9:3:3:1的前提下,考查对有眼/无眼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命题角度独特新颖,侧重考查探究与分析能力,考生在解答该题时要能从常规数据信息中剥离出内在规律。

2019高考命题趋势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五大命题方向:

方向一:高考命题将突出价值导向,更关注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该学科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

方向二:高考命题更注重考查核心内容,体现为人才选拔的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的基础是必备知识,中间是关键能力,顶端是核心素养;

方向三:高考命题还将体现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包括科技成就和社会进步;

方向四:高考命题也将更注重社会大课堂的引领作用,注重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走出学科,走向社会,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方向五:命题将为各个水平的考生搭建展示平台,展示学生知识和素养水平,而不只是出难题。

接下来,我们再详细看看各科的命题趋势或备考建议:

语文

在中华民族向伟大复兴全力冲刺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推行、高考改革继续深化的教育环境中,“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不会动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会日益凸显。

在未来的高考备考中,考生一方面应围绕“立德树人”的宗旨,多关注社会,多思考生活,强化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以健康高尚的“三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看待社会人生;另一方面,要以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路标,以经典阅读为桥梁,以语言实践为主要途径,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数学

客观题,集合、复数、概率、三视图、线性规划、函数性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等几乎每年都考,所以这些知识点一定要掌握。

在选择题、填空题的命制中,集合、复数、平面向量、函数、导数、三角、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成为这16道小题中的高频考点,但会以单一知识点的考查为主,最多出现对两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

在解答题的题型上,第17题考查三角或数列,第18题考查概率统计,第19题考查解析几何或立体几何,第20题考查解析几何或立体几何,第21题考查导数,第22题考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23题考查不等式选讲。

英语

1.重视基础知识

不仅注重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把对词汇和语法的考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体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

2.紧扣高考大纲,掌握高考词汇

高考3500词,一定要掌握好,所有的文章理解都必须建立在词汇理解的基础上,而且要重视词汇的活用、搭配以及近义词转换等等。

3.系统学习句法,突破长句难句

掌握了词汇后,还需要掌握句法才能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最重要的是三大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的运用,几乎在每篇文章中都会出现。作文中如能恰当使用好这些句法,也必将成为加分项。

4.大量巩固练习,实操解题技巧

每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部分都为考生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阅读量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一些解题技巧,如阅读的“定位换词”、语填和改错的“五大考点”、完型的“选项规律”、作文的“万能模板”等等,都需要在实际的训练中慢慢掌握。

文综

2019高考文科综合将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

如地理试题将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学科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学科将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综

2019高考理科综合将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化学试题可能增加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

物理学科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