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巴黎聖母院”塔尖“倒下”對文物修繕思維的現實意義

今晨,小編的朋友圈瞬間被“法國巴黎聖母院失火”的新聞“點燃”,朋友們熱議焦點有的在為法國民眾唱的聖歌感動,有的感嘆“卡西莫多再無家可歸”,有的文藝青年分享起“巴黎聖母院”IP的強大。

思考|論“巴黎聖母院”塔尖“倒下”對文物修繕思維的現實意義

而我卻在思考對於文化遺產的“大修”,該用怎樣的思維方式?

思考“大修”引起的火災

思考|論“巴黎聖母院”塔尖“倒下”對文物修繕思維的現實意義

熄滅了火之後,灰也是冷的。

——雨果《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這座塞納河畔輝煌雄偉的教堂,始建於1163年,花了182年時間,才在1345年完工,距今約670年曆史。

思考|論“巴黎聖母院”塔尖“倒下”對文物修繕思維的現實意義

巴黎當地時間15日下午6:30(約北京時間16日0:30)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造成有著近800年曆史的箭形塔尖倒塌,玫瑰窗口損壞,建築損毀嚴重,滾滾濃煙遮蔽了塞納河畔的天空......

思考|論“巴黎聖母院”塔尖“倒下”對文物修繕思維的現實意義

這次大火併非偶然,法國司法部門已就火災原因展開調查。據多家法國媒體報道,此前巴黎聖母院正在進行修繕工程,聖母院頂樓的電線短路可能是引發火災的原因。

思考|論“巴黎聖母院”塔尖“倒下”對文物修繕思維的現實意義

如果沒有此次的“大修”,巴黎聖母院可能不會遭受這樣“一劫”,而在這背後,卻有著對於文物大修工作如何進行的思考。

思考|論“巴黎聖母院”塔尖“倒下”對文物修繕思維的現實意義

在國外,對於文化遺產的大修工作一般都是在高科技現代工具的幫襯下進行的,隨著前人修繕,可能如今看到文物可能也是個“贗品”,現在的聖保羅大教堂,誰能想到這座有著14個世紀曆史的“巴洛克”教堂在始建時是一座“哥特”教堂。

而在國內對於文化遺產的修繕工作大多以“古法炮製”。

自信 繼承“古法”也是文化自信

思考|論“巴黎聖母院”塔尖“倒下”對文物修繕思維的現實意義

“我投入文化遺產保護,是落入時代為我預設的一個陷阱,也是一個一般人看不見的漩渦。沒人推我進來,我是情不自禁跳進來的,完全沒有想到這漩渦會把我猛烈地捲入其中。”

--馮驥才

先不說兩種方式的對錯,就單純從文化角度出發,對於古法的繼承發展也是文化內涵的一種,工匠精神的體現。

思考|論“巴黎聖母院”塔尖“倒下”對文物修繕思維的現實意義

在中國,對此最有發言權的當是對於故宮的修建工作,為了“迎接600歲生日”故宮正在進行的大修,故宮始終堅持“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築的歷史信息”、“不改變古建築的文物原狀”、“在修繕過程中進行古建築傳統修繕技藝傳承”的三大原則,將古建恢復往昔風采。

思考|論“巴黎聖母院”塔尖“倒下”對文物修繕思維的現實意義

在修繕過程中,所有工人均經過嚴格培訓後上崗,並擇優聘用經過故宮博物院培訓的優秀工匠參與修繕工作和技藝傳承,以保證修繕工作的質量,利用古老技藝和現代科技的結合,增強古建築的預防性保護。

思考|論“巴黎聖母院”塔尖“倒下”對文物修繕思維的現實意義

“退休大爺” 單霽翔就曾表示,項目目標是既要減少對古建築不必要的擾動,又要保持該建築完整和健康的狀態;既要滿足對外開放的要求,又要使建築的歷史性、真實性得到充分體現。

文化“釘子戶”馮驥才曾經說過,自己投身文化保護的最初動力來自於作家的情懷,一種深切的、可以為之付出的愛。

思考|論“巴黎聖母院”塔尖“倒下”對文物修繕思維的現實意義

我想,繼承古法是對中華文化最大的尊重,用前人的智慧和方法修繕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寶也是對文物最好的保護,在此,多一點高科技思維,少一點現代化手段,此間也保留著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