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练神功,定先自宫;就算自宫,未必心忠

欲练神功,定先自宫;就算自宫,未必心忠

五代十国的时候曾经有个皇帝,对手下所有人都不放心,除了宦官。他觉得人一旦自宫,就只能依靠他,没可能再有别的打算,因此太监是最忠心的。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国家——南汉——只有阉人才可以当官,想当官,就必先自宫才可。

太监是不是最忠心的?粗想起来是有些道理——阉人被取消了和社会的联系,没了退路,似乎只能依靠朝廷了,离开朝廷,他们就什么也不是。不过南汉的理论在当时就被证明是不可靠的——南汉灭亡前,阉人官员早就逃得干干净净,连皇帝准备撤退用的船,也被宦官盗走了。可见真到生死关头,哪怕是寄生关系也靠不住。

慈禧在庚子事变(即义和团引起的八国联军入北京)时也亲身检验了太监宫女对自己的忠诚程度。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时,慈禧和光绪决意出逃,她后来告诉德陵郡主,说“我还没有决定走的时候,(太监们)就逃得无影无踪了,有的虽然不走,却不做事情,站在旁边冷眼看着。我问‘你们愿意同去的就跟我去,不愿意同去的就离开我好了。’结果只有十七个太监、两个老妈子和一个宫女跟我走”。慈禧一共有三千个太监,此时跑得干干净净。他们乘骡车一路西行,路上遇到大雨,几个轿夫就跑了。她路上责罚五个太监,五个太监又跑了。

如果不是生逢乱世,像慈禧这样的人恐怕永远也不会知道表面上依附于她的奴才内心里对她其实有多凉薄。就连她最贴心的李莲英,在慈禧出京避难的时候也首鼠两端,假装生病停留下来,后来发现慈禧势力还在,才跟了上去。而这一点,慈禧本人也未必知道,尽管宫里人早都传开了。

慈禧回宫之后,所有太监又都表现出忠心耿耿的样子。但在1904年,日俄在中国领土上开战,宫中为此甚为担心,不知会遭受什么样的影响。在慈禧与朝臣讨论此事的第二天,紫禁城有五十个太监逃走,次日,又有一百多个太监不知所终,此后每天都有太监消失。可能是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慈禧已经不存对这些人忠诚度的信心,因此令人不必追查。只有某日自己一名贴身太监逃走时,她才有所动怒,感慨自己对其如此信任、有诸多恩情,竟仍收获不了对方的忠诚。

其实对太监的信任本身就没什么基础,一个以牺牲尊严换利益的人,怎么可能有忠诚呢?一个靠剥夺他人尊严来获取对方依附的机构,怎么可能得到对方的心呢?用贱办法只能得到贱人,这纯属两厢情愿。身体的自宫如此,精神的自宫也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