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又和諧:"女俠"秋瑾詩歌的"女性男人味"

"江戶矢丹忱,重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孫中山

孫中山說:"光復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會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風秋雨愁煞人 '之句,則傳誦不忘。"1942年7月宋慶齡在《中國婦女爭取自由的鬥爭》一文中稱讚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慶齡為《秋瑾烈士革命史蹟》一書題名。1979年8月宋為紹興秋瑾紀念館題詞:"秋瑾工詩文,有'秋風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馬攜槍,曾東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萬代傳俠名。"

矛盾又和諧:

近代自辛亥革命之後,婦女的地位有所提升,可是並非像今天一樣完全的解放開來。浩浩蕩蕩的中國歷史中能夠留下名字的女性當然是少之又少的,被人們熟知的更是屈指可數。可以講能夠在今天被我們記住的女性,他們的實力甚至是超過有些男人的。從比例來看,女性成功的幾率本身就是個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秋瑾被寫入袁行霈的《中國文學史》中已經實屬不易,更是近代間唯一介紹的女性詩人。由此我們知道,秋瑾的地位絕對是不同凡響的:

秋瑾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 ,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 ,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當年的筆者知道秋瑾就是總魯迅的《藥》中那個叫"夏瑜"的隱喻知道了秋瑾,起初知道這位女性大概僅有的概念就是"革命家"。如今對於"革命家"的秋瑾覺得已經覺得認知不夠了,筆者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個作為詩人,詞人的秋瑾。她為革命的事情暫且放在一併,筆者介紹並不是歷史而是徹徹底底的文學。

矛盾又和諧:

在當時的封建禮教下,女性的地位極為低下,作為接受了先進思想的女性,秋瑾理所當然的提出要提高女性的地位。她號召女性學藝、合群以自立。曾經說過:"女子當有學問,求自立,不當仰給男子"。欲脫男子之範圍,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求學藝不可,非合群不可。"從這些方面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她的觀點,在她看來,女性之所以人格不能獨立,是因為在經濟上對於男性具有強烈的依附性。秋瑾從來就是獨立的,不管在人格和經濟上。她的詩歌總是強調"女性男兒氣質",讀他的詩歌我們絕對看不到濃厚的女性氣質。但是,她是女性,和詩歌中男兒氣質即矛盾又和諧。

秋瑾詩歌矛盾又和諧的"女性男兒味"

秋瑾所謂:"革命當自家庭始,所謂男女平權是也。"所以她號召女性同男性一樣,積極參加積極參與到推翻清王朝統治的革命行列。只有國家與民族獲得解放,女性才能真正獲得解放。只有女性發揮出自己的力量才能讓社會認可自己,才能在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地位。

矛盾又和諧:

1, 政治與軍事的狂熱者

政治和軍事這兩個領域似乎男性感興趣的比例更大,對這兩方面的關注也是男人更加頻繁。明末清初,柳如是雖然也關係國運、關心祖國,然而在詩作中體現出政治與軍事內涵卻不多。女人也許天生對這些不感興趣,她們對於愛情、閨房也許更有一些熱愛。可是總有例外:

萬里乘風去復來, 隻身東海挾春雷。忍看圖畫移顏色? 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灑不銷憂國淚, 救時應仗出群才。拼將十萬頭顱血, 須把乾坤力挽回。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矛盾又和諧:

光緒二十年(1894年),日本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迫使清朝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從而霸佔了臺灣省及其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又發動了"日俄戰爭",奪取了庫頁島南部,取得了中國遼東半島的"租借權"和南滿鐵路的權益。中國的領土在一天天被割讓。作者看到中國的領土併入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版圖,心中的怒火難以按捺。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秋瑾帶著男性情懷開始她的憤筆。

"拼將十萬頭顱血, 須把乾坤力挽回。"這是她推翻清王朝統治的宣言,也是希望收復失地的宣言。"忍看""拚將""須把"等詞語的運用,將悲憤而激昂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勁健有力。一腔豪氣噴薄而出,絲毫不見女兒態。

矛盾又和諧:

" 驅除撻虜, 恢復中華" 是當時革命黨的政治綱領, 也是秋瑾一生奮鬥的目標。女子之身體卻懷著男子一般拳拳之心。這是秋瑾的男兒氣概體現的最集中的一首詩歌。也是秋瑾最有名的詩歌之一。

2, 刀、劍意象中的"暴力因素"

"刀、劍"意象在很多詩人、詞人中都用應用,筆者知道的最多的應該是南宋的辛棄疾和清末的龔自珍。辛棄疾自然不必多說,對於龔自珍的詩風,袁行霈《中國文學史》中說他的詩歌中總是有種霸氣。其中的"霸道"風格自然靠他"刀劍"與"簫"的意象來襯托。女詩人中和女詞人中使用這些兵器意象的更少,但是秋瑾算一個:

漢家宮闕斜陽裡,五千餘年古國死。一睡沉沉數百年,大家不識做奴恥。

憶昔我祖名軒轅,發祥根據在崑崙。闢地黃河及長江,大刀霍霍定中原。

痛哭梅山可奈何?帝城荊棘埋銅駝。幾番回首京華望,亡國悲歌淚涕多。

.....主人贈我金錯刀,我今得此心雄豪。赤鐵主義當今日,百萬頭顱等一毛。

.....

我欲隻手援祖國,奴種流傳遍禹域。心死人人奈爾何?援筆作此寶刀歌。

寶刀之歌壯肝膽,死國靈魂喚起多。寶刀俠骨孰與儔?平生了了舊恩仇。

莫嫌尺鐵非英物,救國奇功賴爾收。願從茲以天地為爐、陰陽為炭兮,鐵聚六洲。

鑄造出千柄萬柄寶刀兮,澄清神州。上繼我祖黃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數千數百年國史之奇羞!

矛盾又和諧:

——《寶刀歌》

秋瑾不僅有《寶刀歌》,還有《寶劍歌》,而且讀起來也絲毫不費什麼力氣。總體來說,秋瑾的詩歌還是比較淺俗好懂的。上面這首詩歌幾乎都不需要翻譯就可以瞭解她是什麼意思。秋瑾這首《寶刀歌》的目的在於呼喚中華民族人們心中的寶刀,拿起心中寶刀之後在提起現實中的寶刀來"一洗數千數百年國史之奇羞!"。俠骨之中必有寶刀與寶劍,秋瑾要以天地為爐火鑄造挽救中華民族的神兵利器。"除卻干將與莫邪,世界伊誰開暗黑?斬盡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職。他年成敗利鈍不計較,但恃鐵血主義報祖國。"《寶劍歌》,這首《寶劍歌》同樣如此,在秋瑾看來她希望有寶劍、寶刀來輔助人們斬斷外來侵略,斬斷妖魔身軀,用寶刀、寶劍報效國家。刀劍伴隨著的是血腥、是血肉、是暴力,秋瑾以女兒之軀呼喚暴力與殺人、鮮血這是絕非女人的情懷,更非閨房的樂趣。在她眼中,她已經將自己當成了一個男人,她對於鮮血、破碎的血肉絲毫不感到畏懼。她崇尚暴力,崇尚用暴力去解決當前的困難,用暴力去恢復光明。這是女人的"暴力情懷",好似的男人的暴力情懷。

3, "月"、"梅"畢竟是女人

講了這麼多秋瑾的男性化詩歌,也是時候說說她的另一面了。在上文中我們從詩歌情懷與詩歌意象兩個方面分析了秋瑾詩歌中獨特的男兒血腥味道。作為一位女性革命家,她的詩歌是用來鼓舞自己和鼓舞他人的。她的詩歌是用來號召志同道合的人起來戰鬥的。可是,女人畢竟是女人她又怎麼能夠逃得了她身上本能的"小女人情懷"呢?我們不去討論到底那一面是最真實的秋瑾,但是我們就從人性的根本與性別的根源來看其實我們還是有些答案的。就好像這兩首秋瑾的小詩:

《月》

一輪蟾魄淨娟娟,

萬里長空現晶奩。

照地疑霜珠結露,

浸樓似水玉含煙。

有人飲酒迎杯問,

何處吹簫倚檻傳?

二十四橋簾盡轉,

清宵好影正團圓。

《梅》

本是瑤臺第一枝,

謫來塵世具芳姿。

如何不遇林和靖?

飄泊天涯更水涯。

矛盾又和諧:

筆者突然看這兩首詩的時候,也有種特別的感覺,因為那種屬於秋瑾的特殊的霸道氣質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所謂的女性的溫婉與柔和。在第一首《月》中有"娟娟"、"晶奩"、"潔露"、"含煙"這些詞彙出現。這些詞彙明顯非常多的女性情懷在其中,特別那個"晶奩",就是水晶化妝盒、水晶首飾盒的意思呀。"二十四橋簾盡轉,清宵好影正團圓。"已經沒了什麼家國情懷了,只有小女人的孤獨和寂寞。這首詩歌中,秋瑾似乎在等待著什麼,她似乎一個人在外,只有月亮和影子陪伴著秋瑾。" 素筆一幅忽相遺, 字字簪花見俊姿。 麗句無生謝道韞, 史才人月漢班姬。 愧無秦聶英雄骨, 有負陽春絕妙詞。 我欲期君為女傑, 莫拋心力苦吟詩。"《贈女弟子徐小淑和韻》。我們看這首詩中的秋瑾即使在勉勵自己的女弟子的時候都是一股子俠骨肝膽,她都希望成為"女傑"而不做"惺惺作態而扭捏"的苦吟詩人,她是希望自己的弟子少做多愁善感的女兒態。可是,自己寫的《月》說的竟然全是"小女子的情懷"。另外,還有這首《梅》,也是感慨自己的生不逢時而"漂泊無依"的感受,她感受到自己一個女子終究無依無靠而感到的無奈與自憐之情懷是有目共睹的。"如何不遇林和靖?",宋代林逋有"梅妻鶴子"的美稱,她這首《梅》託物言志,似乎在說自己希望找到一個像林逋一樣懂得欣賞自己的男人。這般小女人心思暴露無遺。

矛盾又和諧:

矛盾又和諧:

一九零七年, 秋瑾為國犧牲時才三十三歲。 她的《絕筆書》:" 雖死猶生, 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 風潮取彼頭顱。" 和那句絕命詞" 秋雨秋風愁煞人!" 每讀一次, 都使人百感交愧、崇敬油生。然而我們看到的都是女革命家,我們有何曾看到她柔弱、溫婉的一面。女人表面是堅強的,然而內心中似乎還是女人。就像秋瑾能寫出一面豪氣血腥的詩歌,另一面小女人心思又那麼纏綿悱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