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是什麼反應?

funnyapp


文史頻道第140期之德日聯盟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

當天美國政府通過國會議案,羅斯福宣佈美國對日本開始戰爭狀態。


遠在歐洲的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並沒有向傳言中氣的暴跳如雷,反而表現地非常高興。

因為在他看來,日本人的這次偷襲行動讓美國捲入戰爭,德國在歐洲的壓力會減少會很多。

因為在美國保持中立時,英國和蘇聯都在接受美國的暗中援助。作為中立國,希特勒一時半會不能對美國下手,這讓他非常鬱悶。


為了正大光明地在歐洲對付美國,希特勒在珍珠港事件第二天,就主動宣佈德國對美國宣戰,堅定地和日本盟友站在一起。

除了口頭上的支持,希特勒並沒有進一步的實質性支援,德國和日本依然向以前一樣各自為戰。

希特勒對於德國軍隊有著迷一樣的自信,他相信有了日本在亞洲牽制美國,美國將會自顧不暇停止對對英國和蘇聯的支援,那麼歐洲的英國和蘇聯將會成為囊中之物。


只是希特勒低估了美軍的戰鬥力,在美國強大的軍事工業支持下,美軍迅速擴充,在短短的2年時間就達到了近千萬的規模。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扭轉了之前的劣勢,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而且美軍在太平洋作戰的同時,不僅沒有停止對歐洲的軍事支援,反而比以前支援的規模更大,德國在歐洲戰場上變得更加被動。

希特勒對於戰爭形勢的誤判,導致了德軍在戰場上的失利,德國最終戰敗投降,希特勒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生命代價。

—End—



文史頻道


作為1939年就簽署協定的軍事盟友,希特勒在1941年夏天閃擊蘇聯沒有事先通知日本,日本人冬天挑起太平洋戰爭也沒有跟德國打招呼,反正大家半斤對八兩,兩個法西斯國家都不太“夠哥們”。



尤其是納粹德國在諾門坎戰役期間與斯大林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深深傷害了日本人脆弱的心靈,他們有被出賣的趕腳。這也是他們匆匆結束與朱可夫的對戰,簽定《日蘇中立條約》的因素之一。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希特勒的第一反應是“錯愕”,儘管德國高層對日本的“南進”有所判斷,但始終認為日本只會侵略新加坡、香港等英屬殖民地,根本不會直接與美國開戰,日本人彷彿在邊打邊問希特勒: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這一點可以從裡賓特洛甫在深夜接到報告時的態度得到證明。

德國外交部新聞司的官員在電話裡,緊急向他報告了珍珠港的消息,裡賓特洛甫大為光火,根本不予相信,認為這是“敵人宣傳的花招”,並下令在天亮之前不許再打擾他。



第二天日本駐德國大使面見這位德國外交部長,要求德國履行盟約對美宣戰,希特勒的態度從震驚變成了“讚賞”。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會的德軍在莫斯科城下損兵折將,希特勒正為德軍首次受挫而焦頭爛額,而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的戰果,他認為可以提振軸心國的士氣。

他曾經對身邊的親信說:“日本的參戰對我們有著非凡的價值,即使光從他們選擇的時間來看”。這是他第二個反應,即對日本突襲行動的“讚賞”,因為這也是他喜歡的方式。



希特勒堅持“一次只對付一個敵人”的戰略,因此對羅斯福明裡暗裡支持英國和蘇聯的做法完全是強壓怒火,早就恨之入骨。而日本人這一舉動確實幫他出了一口“惡氣”,他並不瞭解美國人很早就定下的“先歐後亞”戰略,反而認為這必將導致美國全力對付小日本,將大大減輕德國戒備美軍直接參與歐戰的壓力。

因此他隨後興高采烈地授予日本大使大島“雄鷹大十字金質勳章”,同時誇讚道“你們用這種辦法宣戰,做得對,這種辦法是唯一正確的辦法”!



然而稍後幾天,這位納粹狂人在是否對美宣戰這一問題上,又陷入了第三個反應:巨大的“猶豫”。一方面是這樣做將破壞自己一次一個的戰略,一方面也是對美國軍事實力的擔憂。並且根據德日同盟條約的細則,只有日本首先遭到攻擊時,德國才應履行義務,而現在顯然日本是入侵一方。

希特勒原定召開國會對美宣戰的時間是1941年12月9日,但他卻臨時延期了這一會議,經過48小時的反覆考慮,在低估了美國戰爭潛力和高估了日本的軍事實力後,12月11日才正式對美宣戰,日本人為此很是高興,難得的是,羅斯福和幕僚們也非常開心。

正是這“皆大歡喜”的結果,敲響了法西斯覆滅的喪鐘。


度度狼gg


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怒罵道:日本這種民族只配在海邊打魚!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的350餘架飛機偷襲珍珠港的美軍基地,炸沉炸傷美軍艦艇40餘艘,炸燬飛機200多架,斃傷美軍4000多人,這是日本帝國主義最冒險也受益最大的軍事行動。同時也宣告了德意日軸心國的滅亡命運。

珍珠港事件後,各國的反應。

1,美國。

1941年12月8日,美國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在國會發表演說,

演說中,羅斯福說:

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國遭到了蓄意的猛烈攻擊,這個日子將永遠是我們的國恥日!——美利堅合眾國受到了日本帝國海空部隊的蓄意進攻……”“我要求國會宣佈,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無端和懦怯地發動進攻開始,合眾國與日本帝國之間就已存在著戰爭狀態。

一個小時後,參眾兩院一致通過對日宣戰。在此之前,美國只是不痛不癢的對日進行石油禁運等經濟制裁,現在美國全面投入戰爭,絕不是鼠目寸光的日本人能夠承受的。

2,英國。

此時的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說:

好了!我們總算贏了!

之前,丘吉爾和羅斯福攀親戚,走關係,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通過了《租借法案》。而且,這個租借法案受到了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的攻擊,隨時有可能被廢除。現在,日本一次喪心病狂的攻擊,把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捲入戰爭,英國人都要開始慶祝勝利了!

3,法國。

此時的法國是德國的殖民地,而在英國,還有戴高樂將軍組織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戴高樂聽到珍珠港事件的消息,很樂觀的說,我們應該準備解放法國人民了。

4,中國。

此時的中國,在國民黨政府不斷腐化墮落中,越來越喪失抗戰必勝的信念。蔣介石聽到這個消息,就像唱一唱那首歌: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 。

要不然就是這一首,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

珍珠港襲擊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第三天就是12月9日,國民黨政府對日宣戰。此時,抗日戰爭已經進行到了第十年!

蔣介石就想對山本五十六說一句“謝謝啊!”

5,蘇聯。

蘇聯對日本一直有防範,1939年,日本先後對蘇聯進行了兩次試探性進攻,均遭遇失敗,這就是諾門罕戰役。

日本在北上和南下兩個戰略中間搖擺,最終倒向了南下戰略。蘇聯在遠東的軍事壓力大減,20萬大軍調入歐洲戰場,不到一年後,蘇聯就通過斯大林格勒戰役,扭轉了歐戰局勢,對德國開始轉守為攻,

6,德國。

德國的世界大戰戰略,主要就是針對英國、法國和蘇聯,及時在1939年,德國把蘇聯大的滿地找牙,把英國炸的雞飛狗跳,還是不敢針對美國開戰。1939年9月希特勒曾向德國海軍嚴令:“任何德國潛艇不準在大西洋攻擊美國船隊!”

不是德國人膽小怕事,而是德國不可能同時對蘇聯美國兩大強國同時開戰,需要各個擊破。

現在日本把美國脫了進來,就是德國現在需要面對兩個方向的敵人進攻。

  1. 一個是南線戰場,美國對德國意大利宣戰,因為和英國關係較親密,採取了先歐後亞的戰略,希特勒在非洲戰場和南歐戰場壓力暴增。

  2. 另一方向是東線戰場,日本對美宣戰,蘇聯遠東壓力大減,大量軍隊順著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到歐洲戰場,希特勒表示亞歷山大。

希特勒表示,二戰軸心國失敗,真不怪自己,意大利是個豬隊友,哪裡打仗那裡就失敗,日本也是豬隊友,給我找這樣大的一個對手。

難怪,希特勒會大罵日本人愚蠢了。


歷史知事


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是什麼反應?

簡化歷史,普及歷史知識,我是歷史伶俜者,你來問我來答

元首:我xxxxxxxxxx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利己主義國家,在戰火沒有蔓延到自己領土時,它對亞洲和歐洲戰場的局勢是沒有太多的關心的,更多的在發著戰爭錢。

但日本珍珠港這一下子可把美國給打蒙了,美國心裡想到,他敢打我!他竟然他媽的敢打我!其實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就被戴笠的軍統破譯了,也提前告知了美國,這美國壓根沒當回事,直接把它扔在腦後了 。



誒~這一下子可樂了,美國全國上下徹底給激怒了,這美國是誰?美國人是誰?這可是一群從歐洲來的強盜、屠夫,這片土地可是真刀真槍從印第安手裡搶來的,這口氣能嚥進肚子裡?


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羅斯福緊急召開國會,就對日宣戰一事展開了議會,這次這群老頭子意見出奇的一致,就是我不僅要打你,我還要把你打的服服帖帖,緊接著下午就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煽煽情,點點火,套著美國群眾多買點兒國債,美國對日宣戰。幾日之內,德意兩國對美宣戰,美國也做了回應。

那德國在對美宣戰之前在歐洲戰場是什麼局勢呢?

佔領奧地利、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佔波蘭、打法國;炸英國、入蘇聯...德國在歐洲戰場可謂是勢如破竹,德國是見一個打一個,見兩個打一雙,就剩下個老蘇聯還在硬抗,這希特勒原本是想日本將中國打通,然後東西夾擊蘇聯、稱霸蘇聯,繼而再慢慢打美國的。

誰知這日本把美國珍珠港給炸了,美國對日宣戰,提前加入了戰場,德國能怎麼辦?不得繼續陪著二師弟一起打呀,也就對美國宣戰了,最後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元首吞槍,德國變成了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稱霸地球的美夢也破滅了。


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如果喜歡請點上一攢,個人頭條號“歷史伶俜者”,用最平凡的語言講述歷史文化故事


歷史伶俜者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才真正的在全世界範圍內爆發:在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並對美國宣戰之後,美國隨即對日本宣戰,很快,英國也對日宣戰,中國對日、德、意宣戰。而作為軍事同盟,德國和意大利也先後向宣戰國宣戰。自此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參與國,除了蘇聯和日本外,彼此之間都已宣戰。

可以說,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直接將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和富國的美國拖入了戰爭,那麼,希特勒在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是什麼反應呢?

現在網上盛傳這兩個版本,一個是獲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希特勒勃然大怒,將日本的行為斥之為愚蠢。而另一個觀點則是希特勒欣喜若狂。

先說第一個觀點,希特勒勃然大怒的理由,很多人分析為希特勒不願意將實力最為強大,戰爭潛力最強的美國拖入戰爭,因此才把日本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捲入戰爭的行為斥之為愚蠢。其實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之前,全世界的核心一直被認為是歐洲,而公認的世界第一強國也不是美國,而是英國。歐洲老牌強國如英國、法國、德國等,都不太看得上暴發戶美國,這在一戰勝利後歐洲不約而同的對美國排擠,就能看得出來。



二戰前夕及二戰期間,包括希特勒在內的歐洲列強都堅定的認為,世界的中心依然是歐洲。因此,當時希特勒對於美國是低估的,也不會認為美國是決定德國勝敗的關鍵因素。同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德軍,也給予了希特勒無與倫比的自信,他認為,這個星球上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是德軍的對手,毫無實戰經驗的美國少爺兵,當然也不例外。


更何況,當時美國已經明顯偏向於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並給予英國、蘇聯大量援助。美國在事實上已經站在了英國蘇聯的一邊。因此,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的將美國拖下水,並在太平洋牽扯了美國大量精力,對於德國而言只有好處卻並沒有壞處。希特勒的勃然大怒,顯然毫無根由。

那麼說第二種觀點,為什麼希特勒會很高興?首先,既然美國已經事實上站在了反對德國的一邊,因此,對於美國這個戰爭潛力無比巨大的大國,就將成為德國潛在的敵人,德國為了進攻蘇聯,已然竭盡全力,顯然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實力應對美國。

同時,美國頒佈《租借法案》,對於包括蘇聯在內的歐洲大力支援,也進一步加大了德國征服歐洲的難度。因此,此時偷襲珍珠港後的日本,顯然會將美國的注意力從歐洲轉移到太平洋,德國也因此能夠避免兩線作戰的困局。樂觀其成的希特勒自然很高興。

其次,雖然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組成了軸心國,但是三國從來不是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而是個個心懷鬼胎,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在希特勒狂妄的計劃裡,德國政府征服是必然的,那麼顯然,無論是日本還是意大利,都將是德國潛在的對手。

因此,始終保持強大實力,由此尤其是持有強大海軍的日本,就成為德國征服世界的一個阻礙。而日本偷襲珍珠港,就意味著強大日本海軍與更強大的美國海軍之間的對耗,這對於希特勒而言,自然是最完美的鶴蚌相爭。


鳶飛九天2018


在1941年的時候日本人悍然發動了珍珠港事件,戰機攜帶著炮火摧毀了美國的重要軍事港灣珍珠港,而當珍珠港事件始末漂洋過海傳到日本人的盟友希特勒耳中時,其實希特勒是很開心的。



當時不僅是希特勒,很多的德軍將領在聽完這個信息後都歡呼了起來,而不是與很多人說的那樣因為恐懼美國人介入戰爭而對此事痛罵不已。

當時還是1941年的時候,因為還沒有發生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所以希特勒以及整個德國戰意其實都是非常高昂的,他們堅信著自己可以戰無不勝,深深迷信著自己的力量。

(二戰德軍)

雖然珍珠港事件發生前,美國一直沒有與法西斯陣營宣戰,但其實美國政府已經做好了加入戰爭的準備,但是因為當時種種原因的限制,這才一直沒有發動戰爭。

美國當時國內因為遭受到了金融打擊,所以很多國民生活是非常不景氣的,以至於整個社會一片死氣沉沉。

美國人當時也很厭倦戰爭,而美國總統的選舉是最講究人心的,羅斯福不可能冒美國所有人之大不諱自行決定介入二戰,如果他不經過全體美國人的同意加入戰爭的話,可能下一任的美國總統就不是他了。


(羅斯福總統)

所以美國雖然想參加二戰,但一直都沒有找到機會,因此他們只能通過用援助戰爭物資的方法來達成自己影響戰爭的目的。

正因為希特勒知道美國對同盟國們的援助,所以他知道美國是肯定會加入戰爭的,只不過因為民意的問題而遲遲沒有介入而已。

再加上當時希特勒迷信著自己天下無敵的姿態,對美國保持超然物外的驕傲早已看得不是很順眼了,所以他在聽到美國人於珍珠港事件中吃了一個大虧之後當即高興無比地跟旁邊的手下表達出了自己的開心之情。

這個說法是記載在一個名叫瓦利蒙特將軍的回憶錄中的,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一直隨同在希特勒的身邊,給希特勒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所以他的說法是相對可靠的。

珍珠港事變在美國國內引發的戰爭狂潮以及關於珍珠港事變的猜測

珍珠港事件是二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所以在美國國內掀起了非常狂熱的戰爭高潮,所有的美國民眾們都飽含著深深的恥辱以及激憤之情,紛紛支持起了美國加入二戰。

原本厭倦戰爭的青年人在珍珠港事件的影響下,都紛紛成為了非常激進的參軍者,甚至當時還出現了一些因為體檢不合格不能參軍的青年憤怒而自殺的事情,由此可見珍珠港事件對美國的影響有多大了。


而羅斯福在獲取了美國國民的民意後,當即宣佈美國加入了二戰,大批的士兵先後開赴太平洋、歐洲戰場。

國內因為金融打擊而進入蕭條的市場也被戰爭帶動了起來,無數的戰爭物資隨著大批量、大批量的支出,也拉動起了美國國內的內需。

因此珍珠港事件不僅使美國很成功的加入了二戰,還因此使得美國的經濟開始復甦,也因為這種種的事件影響,羅斯福才成為了美國曆史上連任次數最多的總統。

因為珍珠港事變帶來的眾多好處,還有珍珠港事變早已經被中國軍統破譯將情報呈現給美國人過、再加上珍珠港事變前美國把所有的航空母艦都調離了珍珠港以及美國在珍珠港事變前早早準備的很多醫療團隊,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件事情不太簡單。

所以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說法,在這個說法中,美國人對日本人的行動是瞭解得很清楚的,不過因為他們需要一個藉口、一個全體美國人都同意的藉口,所以珍珠港內的艦艇、飛機還有2000多名士兵們才成為了炮灰,才成為了點燃美國國內戰爭引子的火星。

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的真實原因是美國人切斷了他們的資源命脈

有很多人說希特勒的德國是二戰中無敵的王者,而與他結盟的日本和意大利則是實打實的豬隊友,因為日本人招惹美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法西斯陣營的戰鬥力此消彼伏,鑄就了最終的失敗,所以才會說其是豬隊友。

雖然這麼說是沒錯的,不過當時日本人之所以會攻打珍珠港,實際上他們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

原本按照日本人的打算,他們只要三個月就可以佔領下全中國,然後在中國建立一個東亞共榮圈,利用中國豐富的礦產物資以及日本國內先進的工業文明打造出一個強悍無比的帝國。


但是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人卻陷入了中國的泥潭。

日本人雖然進攻猛烈,但是他們在正面戰場上遭受到了十分頑強的抵抗,而他們佔領的淪陷區內也有著無數的敵後部隊騷擾著他們,使得他們不能安穩地吸收轉化中國的資源,所以在戰爭爆發了一段時間後,日本人就開始有些吃不消了。

於是他們把目標打到了東南亞,當時的東南亞也有著很龐大的礦產資源,日本人希望佔領下東南亞之後,通過吸收轉化東南亞的物資變成自己的戰爭實力,然後和中國境內的日本部隊聯手從兩面包圍中國,徹底贏下在中國的侵華戰爭。

(東南亞殖民圖)

而因為東南亞是歐洲很多國家經營多年的殖民地,這些歐洲國家與美國也是一個圈子裡面的國家,最終加上美國早已經想介入二戰的原因,所以在日本人攻打東南亞後,美國就開始進行了對日本的石油、鋼鐵、橡膠的封鎖,希望能通過切斷日本的資源命脈而收穫到打擊日本人的效果。

石油是一種很重要的物質,無論是航空母艦、飛機、坦克、還是汽車都離不開石油,而日本境內是根本不生產石油的,在中國當時也沒有發現石油。

所以美國人的行為無異於把他們的大動脈切開,如果他們不進行反擊的話,那他們的重武器將會在往後的一段時間內徹底癱瘓,他們就會徹底失去對中國炮火上的壓制能力,所以這才是日本人發動珍珠港事件的最主要原因。

希特勒真正的豬隊友,有著反作用功能的意大利

其實我覺得二戰中,希特勒真正的豬隊友應該是意大利沒錯,希特勒之所以會拉戰鬥力十分“玩笑”的意大利進入自己的陣營,其中有一個人起了很大的作用。

這個人就是法西斯主義的始祖墨索里尼,他是希特勒最崇拜的偶像,所以希特勒將意大利拉入自己的陣營實際上是為了實行自己的信仰,是經多方請求,才請求墨索里尼加入德國陣營的。

(墨索里尼)

而意大利加入戰爭後,他們從來沒在任何一場作戰中獲得勝利,在很多時候甚至還需要德軍對他們進行救助,給德國人造成了很多麻煩,很多德軍將領對意大利實際上是深懷不滿的,他們不明白希特勒為什麼會將這麼一支反作用力的軍隊拉入自己的陣營,對此有著深深的不解。

最重要的是在1943年,因為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慘遭大敗,導致蘇聯開始轉守為攻,扭轉了二戰的形勢,在這個時候,意大利人對希特勒進行了落井下石。

(斯大林格勒戰役)

墨索里尼的手下因為覺得再跟著希特勒已經拿不到好處了,所以他們直接把墨索里尼趕下了臺,將他關押起來,然後開始向盟軍示好。

如果不是希特勒派兵來救墨索里尼,墨索里尼不知道要關到何年何月才能被放出來。

從這些方面來說,意大利才是希特勒最大的絆腳石,是那種“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中的豬隊友,而相較於意大利來說,日本人的表現只能說還好,倒不至於太過於不堪。

所以說希特勒在得知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後,他實際上是滿懷著欣慰開心的,當時的他根本不懼怕美國,也深知著美國遲早會進入戰爭中,因此他對於美國會介入二戰的可能是保持著興奮、期待的,當時的他摩拳擦掌著,只待著能儘早地和美國發生交鋒,而不是等著美國在背後隨時可能的捅刀子。


孤客生


有網友問: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是什麼反應? 對德國的戰略有什麼影響?在1941年4月4日,日本外相松岡拜會了希特勒。那天,希特勒的思緒如脫韁之馬。希特勒說,德國已做好準備,美國兵不可能在歐洲登陸。他還保證,一旦日本與美國交戰,德國將支援日本。因此,希特勒本人對於日本對美國開戰有著心理準備的。

但是讓日本有些忐忑不安的是,根據三國條約,日本有義務支援德國,而德國卻沒有相應的義務在對蘇問題上支援日本。4月13日,松岡在莫斯科簽訂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

日本駐柏林大使大島向魏茨澤克探聽德國是否真的會進攻蘇聯的虛實,結果一無所獲。希特勒進攻蘇聯,日本事先並未得到通知。

1941年8月,美國宣佈對日本石油禁運,美國的石油禁運給日本留下了一張無情的時間表:軍事部門和工業部門正以每二十四小時12000噸的速度消耗著日本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

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要求在他們的飛機、坦克和艦船由於缺油而不能開動之前採取行動,1941年9月3日,日本內閣和軍方領導人再次開會磋商時,危機已到嚴重關頭。陸軍參謀總長杉山元說:“事情不能再拖了。”

與此同時,馬歇爾向麥克阿瑟保證菲律賓將“最優先”得到裝備,他將能得到更多的轟炸機、坦克和大炮。他能夠很快使二十萬大軍作好戰鬥準備。麥克阿瑟聲稱轟炸機的到達“改變了亞洲地區的整個面貌”。但是,菲律賓美軍最好這種戰鬥準備的時間是1942年5月。

1941年9月2日,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在海軍參謀會議上,最後確定以6艘航母,在太平洋襲擊美軍,與此同時,日本海軍將掩護日本陸軍同時入侵馬來亞、菲律賓、威克島、關島、婆羅洲和爪哇的宏偉計劃,並且,進行了沙盤作業教練演習。

1941年9月6日,在日本御前會議上,杉山元元帥報告說:估計到“幾乎不可能期望美國投降”。他們打仗,是在進行賭博,閃電般地奪取東南亞,佔領石油和天然資源,並在太平洋諸島基地上建立環形防線,就能為日本確保“戰無不勝的地位”,有了這個地位,日本的外交官就能以此“影響事件的發展趨勢並結束戰爭”。

但是,無論日本海軍陸軍和外務省做出了多少計劃,最後賭博國運的開戰權,還是在天皇手裡。誰都沒有權利做出這樣的最後決定,天皇在大臣的爭論最後,只說了兩句詩:四海之內皆兄弟,為何風雨亂人間?從此開戰已經不可避免了。

11月3日,日本天皇和日本帝國統帥部最後批准山本海軍大將制訂的襲擊珍珠港的計劃,聯合艦隊啟航作最後的戰鬥演習。日本海軍所有的密碼都改變了,美國海軍情報機關預料這肯定是戰爭迫在眉睫的跡象。


深度軍事


關於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的反應,網上流傳著很多說法。很多人,包括前面的一大堆答案都說希特勒大發雷霆,還痛罵日本人愚蠢云云,然而這些說法都是胡扯,基本都是國人的想當然之舉。這些人覺得日本偷襲珍珠港會把美國也拖入戰爭,讓德國更加困難,所以希特勒會生氣,但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看看希特勒真實的反應吧。12月7日深夜,納粹德國新聞主管奧托·迪特里希向希特勒通報了日軍突襲珍珠港的消息(迪特里希本人也是通過收聽英美兩國的電臺才獲知此事)。希特勒先是一怔,然後問迪特里希:“確定消息屬實嗎?”迪特里希回答:“完全屬實。”據希特勒身邊的工作人員事後回憶:“希特勒聽了這條消息後,馬上露出興奮的表情。”德軍最高統帥部副參謀長瓦利蒙特將軍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日軍突襲珍珠港’的消息一下子傳遍了‘狼穴’。大本營內,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興奮的表情。”希特勒告訴身邊的親信:“這下我們終於能和西方真正的‘巨人’(美國)較量一番了。”瓦利蒙特從1938年到1944年一直在納粹德國最高統帥部任職,離希特勒很近,他的回憶總比不知道什麼人的臆想靠譜吧。

事實上,美國參加二戰只是一個遲早的問題。據分析,即使沒有珍珠港事件,美國最晚也會在1942年左右加入戰爭。而且,就算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也在實際上介入了戰爭。《租借法案》為戰爭中的英國、蘇聯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資;基地換軍艦為英國海軍提供了急需的50艘驅逐艦;美國海軍甚至還直接接手了大西洋西岸的護航任務。可以說,珍珠港事件之前的美國已經有半隻腳踏進了戰爭。所以,希特勒對於美國早就滿含不滿和憤怒,在當時的情況下,絕對不會對珍珠港事件有什麼不滿的。


聯合防務


刀叔導讀: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打仗總是要死人的,然而在70多年前,日本成功的偷襲了美軍太平洋艦隊的基地珍珠港,一場看似的勝利,背後竟蘊藏著無數的玄機。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的350餘架飛機,對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兩波攻擊,他們投下穿甲炸彈,並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魚雷,轟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機場和軍事目標。

美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倉促進行自衛,這場突然襲擊在90分鐘後結束。

此戰日本炸沉了美國的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燬188架飛機,攻擊中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1250人受傷,而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以及幾艘袖珍潛艇,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關於日本偷襲珍珠港一直存在著兩種說法:

第一,這是一場經典的偷襲戰;第二,這是美國人的陰謀,是故意讓日本偷襲成功的。

當然第一種說法一直以來是公認的說法,而第二種說法只是在部分軍事迷中流傳的。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隨著一些軍事文件的解密和通過各種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這場日軍看似非常成功的偷襲,但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後,日軍此次的戰略意圖幾乎沒有一件達到,除了讓美國迅速的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實早在1939年,日本的剛剛發動侵略戰爭時,日本內閣便擬定了兩個作戰方略,分別為"南下"和“北上"兩個作戰計劃。

日本最初啟動的是“北上"入侵蘇聯,佔領西伯利亞。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計劃向位於中蒙邊境諾門罕的蘇蒙聯軍發動了試探性進攻。雙方動用了數十萬精銳部隊和先進軍事裝備,在雜草叢生、沙丘連綿起伏的荒原上進行了一場長達4個多月的激戰,結果日軍不但遭到了自日俄戰爭以來最慘重的失敗,而且還打出了一位蘇軍名帥朱可夫。

在"北上"吃了敗仗以後,進攻蘇聯佔領西伯利亞的夢想化為泡影。日本便掉頭"南下",準備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以便為日後吞併世界而儲備資源。

當時的東南亞是美國、英國、荷蘭等國的殖民地,日本人的南下觸動了美國人的利益。為了給日本一點警戒,美國於1940年8月1日宣佈對日禁運,並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銀行存款。

由於美國凍結了對日本的貿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沒有了石油,日本的戰爭機器便無法運轉。在雙方無法調和的大背景下,日、美之戰已無可避免,而日本作為戰爭的挑起者,他們把首戰的目標就選在了美軍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

珍珠港是太平洋上的交通樞紐,它東距美國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諸島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間,凡是跨越太平洋南來北往的飛機和輪船,都以夏威夷為中續站。

日本人如果想奪取太平洋的制空制海權,使南下的道路暢通無阻,就必須摧毀駐紮在珍珠港的美軍太平洋艦隊,而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則是企業號、列剋星敦號、薩拉託加號3艘航空母艦及9艘戰列艦。日軍的戰略目的是隻要能摧毀美國最大的艦隊太平洋艦隊,讓它在一年的時間內無所作為,日本就能在東南亞站穩腳跟,到那時就可與美國人放手一搏了,於是,日本毫不猶豫的偷襲了珍珠港。

說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就必須瞭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大格局。

眾所周知,在二戰中,上至統帥名將,下至普通士兵,很多人都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創傷尚未治癒,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已發生。以一戰中的戰勝國英、法等國為例,法國在面對日益崛起的德國,不是去主動的打壓,卻修了一條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用來自保。而英國首相張伯倫,在與希特勒簽訂了一紙企圖將禍水東引的和平協定返回倫敦時,英國是舉國稱頌、萬人空巷。由此可見,大部分人都懷有厭戰情緒,換句話說,他們是讓德國人給打怕了。

美國當時的厭戰情緒亦是如此,這使得羅斯福總統很多援助英、蘇、中國的計劃都受到了掣制。

即使在日本已經偷襲了珍珠港,羅斯福總統也作了“國恥講演”之後,美國的國會女議員珍尼特·蘭金,仍然投了反對向日本宣戰的一票,而在美國像珍尼特·蘭金這樣的人應該不在少數。作為傑出政治家的羅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時的參戰,等到軸心國控制了歐亞大陸之後,美國將無力獨自抵抗。所以早參戰比晚參戰有利,因此羅斯福不惜以珍珠港為代價,既要喚醒美國民眾的覺醒和敵愾,同時還必須讓日本的偷襲成功。

如果說這只是理論上的依據,那麼以下的事實和數據就可以說明問題了:

一 ,在日本襲擊之前,美軍突然向珍珠港調派大量的醫藥物資和醫護人員,並在襲擊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進行戰備值班(襲擊當天是星期天),這是有檔案可查的,但在襲擊之後,這些記錄和當事人被全部調離。

二, 在襲擊結束後,美軍以驚人的速度將擊沉的軍艦打撈出水,並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修理好,並且進行了改裝,使這些軍艦的戰鬥力上升到新的水平。

須知軍艦的改裝是非常複雜的,要將新裝備對軍艦的影響都要考慮進去,當這麼多的軍艦需要改裝,僅圖紙就要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更不用說各種設備、材料的採購與生產。而當這些軍艦開始改造時,工人們卻發現什麼都是現成的,包括圖紙、武器、雷達都是現成的,整個改造就像早就計劃好的一樣按部就班。

三,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四十分,比日本外交部預定的遞交最後通牒的時間晚了四十分鐘,此時珍珠港的戰鬥已經打響二十分鐘了。

美國國務卿赫爾在接見日本代表前已經知道珍珠港遭到了偷襲,但是羅斯福總統卻要求他只要收下日方的答覆,冷淡地把日方代表送走即可,於是赫爾裝作很認真地閱讀並收下了日方的答覆。

四,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駐紮著3艘航母、9艘戰列艦、20艘巡洋艦、69艘驅逐艦和27艘潛艇,共計大小艦隻128艘 。但在偷襲的當天珍珠港內只停泊了8艘戰列艦 、3艘輕巡洋艦、3艘水上飛機供應艦、29艘驅逐艦,共計大小艦隻43艘。

而日本此次偷襲的終極目標3艘航母,卻一艘都不在,據事後美國軍方給出的理由是“企業號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頓號數日前剛剛開出,而薩拉託加號正在聖地亞哥做保養”。珍珠港作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卻沒有一艘航母坐鎮,真是巧得不能再巧了。

當然,日本的此次偷襲,還是給美國造成了預計的損失,四艘戰列艦被擊沉,三艘遭重創。這是因為日本人臨時改裝了炸彈和魚雷,使它們的威力大了許多,否則很難對這些擁有厚重裝甲的戰列艦形成重創。

因此,美軍的損傷也超過了戰前的預計。當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傳出後,作為盟友,正在備受煎熬蘇聯統帥斯大林和英國首相丘吉爾看到美國遭到襲擊,卻都是如釋重負而喜形於色,美國人終於被拖下水了,這仗還有的打,只有希特勒在跺腳大罵日本這頭蠢豬隊友。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精品,全網總曝光15億次的優質MCN自媒體)


刀墓手札




關於這件事,其實有兩個版本,現在很難判定哪個版本是正確的。

第一個版本,也就是最常見的說法,當1941年12月7日,日本侵襲了美國在亞洲的軍港珍珠港,這就標誌著美國必然會捲進第二次世界大戰。

當希特勒聽到了這個消息時,大罵日本人太過自私和愚蠢。

有這麼一種說法,希特勒認為,美國不會坐視不管,儘量會參戰。之所以美國到現在也沒有直接參戰,只是因為國內受新孤立主義思想影響,國民普遍認為美國人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沒必要參與歐亞非的戰爭。羅斯福總統的參戰計劃在國會根本就通不過,美國參與二戰還需要一個藉口。

進一步希特勒指出,現代化戰爭的本質就是裝備和資源大戰,德國要為美德戰爭做好資源上的準備,而德國最想得到的資源就在蘇聯。

因為日本襲擊珍珠港,讓美國國民參戰激情瞬間高昂,美國參戰會快速提前,大大增加了德國兩線作戰的壓力,有可能在戰略上導致德國的整體作戰計劃破產。

關於進攻沙俄,法國的天才軍事將領拿破崙曾經吃過大虧,在沙俄實行堅壁清野和從側後方襲擊法軍的補給線的戰術下,法軍在俄國冰天雪地之中凍死凍傷一大片,最後不得不退出俄國,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這個教訓肯定讓希特勒歷歷在目,他希望能夠在歐洲戰事完成後,再集中全部資源和人力對美國一戰,解決全球問題。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美國的提前參加讓所有的計劃成為泡影。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希特勒在1941年11月,曾多次照會日本官方,要求日本對美英宣戰。

當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希特勒哈哈大笑,此時正值德蘇大戰之時,對於德軍而言,最怕的就是美國突然參戰,讓德軍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

珍珠港事件讓日本成為美國人的頭號敵人,德國就可以稍稍把放在心中的石頭放下來了,全力準備和蘇聯的大決戰,爭取用德國席捲歐洲大陸的閃電戰術擊倒蘇聯。到那時再轉身來收拾美國這個敵人,德國和日本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夾擊美國,一勞永逸的解決瓜分世界的問題。

希特勒過份的迷戀自己的閃電戰戰術,結果掉進蘇聯的大坑中出不來了。他的第一大盟友日本也掉進了中國的人民戰爭汪洋大海之中難以自拔,而另外一個豬隊友意大利就是一個垃圾,總是在拖累德國。

而這時美國人的參戰,更是給德國和日本以致命一擊。美國不僅自己參戰了,美國國內強大的生產能力為二戰的盟軍一方輸送了大量的武器和後期補給,保證了二戰盟軍一方最的勝利。




當然不管是哪一個版本,都不能從根本上挽救德國和日本失敗的結果。

從一戰前後開始,各殖民地國家民族意識就開始高漲崛起,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不願意成為其它國家的殖民地。

信奉東正教的蘇聯人更是不可能屈服任何一個國家,他們內心深入是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就算德國把蘇聯佔領了,也會演變成遍地的游擊戰,最終把德國人打出這片土地。

日本佔領下的東南亞和中國更是如此,儘管東南亞人民也不喜歡歐洲殖民者,但也同樣不希望成為日本人的奴隸。日本在中國碰到的游擊戰也必然會在東南亞出現,成為日本人的惡夢。

而美國的參戰和對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支持,更是給德意日最後一擊,雪上加霜,加速了他們的失敗和二戰的結束。

當時如果日本國內團結一致,支持從遠東向蘇聯發動進攻,德國從西線也加速推進,倒是有可能讓二戰的走向出現一定變數,可能蘇聯就會被德國和日本短期內瓜分。

但最終的勝利一定屬於正義一方,全世界反法西斯和反殖民統治的國家和人民必將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