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貨基試點在即 短期或難有效嫁接需求

繼推出首隻“攤餘成本法”債基後,市場期待已久的浮動淨值型貨基(又稱“市值法”貨基,以下統稱新貨基)也迎來進展。4月15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業內證實,上週監管召集相關基金公司召開浮動淨值型貨基研討會,並計劃通過試點指引方式對該類產品的認申購門檻、投資比例等方面做出規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新貨基與攤餘成本法債基一脈相承,都是為了防範估值差異和流動性不匹配等潛在風險。但考慮到新貨基的淨值波動加大,加上今年貨基收益率不斷下行,新貨基短期內或難有效嫁接市場需求。

認申購門檻在100萬以上

所謂浮動淨值型貨基,是指根據公允價值計量原則採取盯市制度核算、基金份額淨值不固定的貨幣基金產品。與傳統貨基相比,新貨基的最大區別是其估值方式由攤餘成本法改為市值法。因此,新貨基不僅每個交易日可辦理申購與贖回,其淨值還會隨資產價格的變化而發生波動,甚至會出現當日淨值下跌情況。

實際上,早在2017年9月,監管部門出臺的《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就指出,單一投資者佔比超過50%的貨幣基金,不得采用攤餘成本法計價。隨後,以2018年1月29日易方達上報的首隻市值法貨基為起點,新貨基迎來一輪申報高潮。記者查閱證監會官網獲悉,截至目前,有申報記錄的35只新貨基已全部獲得受理,有34家獲得首次反饋,且“申報-受理-反饋”的間隔一般在10天左右。比如,今年1月31日申報的銀河基金浮動淨值型貨基,分別在2月12日和2月25日獲得受理和反饋。

此外,針對近日傳出的“監管層召集相關基金公司召開浮動淨值型貨基研討會”一事,記者也從業內得以證實。“上週確實去開過會,主要是各個基金公司的產品部和投研人員,現場圍繞下發的材料對浮動淨值型貨基進行討論。從討論情況來看,除了基金投資部分內容待定外,其他條款的內容基本都比較成熟了。”華南某大型公募相關人士對記者透露。

從傳出的指引內容看,監管主要從申購額度、指標披露等方面對浮動淨值型貨基做出約束。比如,指引要求浮動淨值型貨基僅面向機構客戶發售,且認申購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相關基金經理需具備5年以上貨基管理經驗。其次,為突出流動性風險提示,指引要求浮動淨值型貨基投資定期存款的比例不高於30%,除了在基金名稱中使用“浮動淨值型”等字樣外,還應在招募說明書等文件中列明“購買該基金可能承擔淨值波動和本金虧損風險”等提示,且不得宣傳每萬份基金淨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等收益指標。另外,在極端情況下,基金管理人應當合理應用暫停贖回等流動性風險管理工具,在風險個券估值中充分考慮信用風險和流動性缺失的影響,避免投資者先贖佔優。

旨在控制流動性風險

國內貨基誕生於2003年,因一直使用攤餘成本法估值,其淨值波動相對平穩。但隨著規模迅速擴大,背後的兌付風險也在悄然積蓄。

“考慮到風險收益匹配要求,攤餘成本法估值的貨幣基金不適合大規模擴張,需要與基金公司的風險準備金相掛鉤,使其具備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鵬華基金穩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姜山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攤餘成本法估值下,如果貨基配置的資產久期較長,又遇上債市出現劇烈波動,則資產定價可能會出現較大偏離,進而造成實際變現價值和實際確認贖回價值之間產生較大差距,會給基金本身帶來運作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當貨基的實際淨值比賬面淨值低0.5%及以上時,基金管理人需動用風險準備金或者固有資金來彌補潛在資產損失,以將偏離度控制在0.5%以內,但這種機制的風險也較明顯。“貨基規模過大,流動性隱患一直都有。轉用市值法貨基後,相信這個問題會得以明顯緩解,但目前還沒看到新批產品出來。”深圳某公募人士對記者表示。

雖然新型貨基暫沒獲批,但同為轉型重要部分的“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已於今年3月中旬獲批,這無疑是穩定了貨基的轉型預期。

姜山指出,無論是攤餘成本法貨基還是短期理財債基,自身都隱含了估值差異和流動性不匹配的潛在風險。“因此,資產久期與基金贖回期限相匹配則是資管新規下產品轉型的考慮方向,攤餘成本法債基作為公募產品線的重要補充,取代貨基的可能性並不高。”

短期難有效嫁接需求

隨著申報數量增加和市場預期的持續醞釀,業內認為,若浮動淨值型貨基得以面世,將很快成為基金市場的主流產品。但階段性而言,浮動淨值型貨基短期內難以有效嫁接低風險偏好的傳統貨基需求。

究其原因,一方面,浮動淨值型貨基作為新產品,其淨值的波動會比傳統貨基大,當前情況下難以被廣大投資者接受。因此,存量的傳統貨基仍將是基金公司的規模主力。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權益市場持續走高,市場資金在風險偏好提升後分流現象明顯,也使得貨基自身的陣營出現一定鬆動。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貨幣基金收益率下滑較多,使得其競爭力也隨之下降,未來貨基能否獲得持續發展,要看渠道和市場等各方的接受度。”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我國貨幣基金規模為8.37萬億份,在整體13.76萬億份的基金總規模中佔比60.83%,與去年同期的佔比64.43%有所下降。同時,無論是節點統計或區間統計,貨基收益率都在往下走。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市場整體貨基的7日年化收益率的算術均值為2.47%。而在固收行情走強的2018年底和貨基規模擴張高峰的2017年底,這一收益率均值分別為3.43%和4.67%。另外,從區間段來看,收益率下降趨勢也同樣存在。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貨基區間7日收益率均值為2.80,低於去年同期的4.24%。

綜合上述因素,業內人士指出,存量的攤餘成本法貨基仍是基金公司當前推廣主力,新貨基試點如果得以落地,基金公司應該也會比較謹慎。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