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群變革下的“未來之城”

城市群的發展,被認為是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位一體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連接區域經濟和全球經濟網絡體系的節點,是國家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多層面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城市群的發展規律反思

回顧近300年現代化的歷史,全球經歷了三次城市化浪潮:

第一次是大城市的興起,大量勞動力開始湧入新興城市,城市數量和規模迅速增長;

第二次是小城市的擴散,一些產業因城市轉型、成本等各種因素轉移到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去,逆城市化現象出現;

目前正處於第三輪城市化浪潮中,主要特點是通過強化大城市與中小城市的交通和物流聯繫,形成龐大的立體城市群網絡,全面提高大城市的總體實力國際競爭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國家、區域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集中地表現為城市之間的競爭,特別是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之間的競爭。

就我國現有的三個較大規模的城市群來看,在建設和發展水平之上,長三角和珠三角走得相對較穩,而京津冀在政策利好的條件下,前景不可限量。但是對比世界上發達的城市群,我國的城市群發展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世界城市群發展歷史看,大城市群的發展規律基本一致,以著名的倫敦城市群為例,發展至今同樣都經歷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無序蔓延、區域發展不均衡的“惡性循環初級階段”,住房條件惡化、環境質量下降、城市用地緊張、周邊城市交通斷檔等問題,集中反映了首位城市與其他城市發展之間矛盾以及城市群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的衝突。國內成渝城市群的發展同樣陷入如此困境,例如四川的第二大城市綿陽到重慶至今不通鐵路,跨區域協調機制不健全,難免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因此,將城市進行空間規劃與城市職能劃分,建立“分散型網絡結構”的區域空間模式,在更大地域範圍內解決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非均衡發展,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交通、居住主導革新

而雄安新區的誕生,旨在解決京津冀城市群目前發展現狀的難題,同樣也遵循了城市群發展的必然規律,它將成為京津冀城市群未來發展的重要空間支撐。

從傳統意義上講,能夠集中承載非首都功能,與通州形成以首都為中心的相互支撐、錯位發展兩翼新格局,同時,藉助現代化的交通和信息通達性,促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為周邊輻射,推動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步伐,緩解城市群發展“中心地”極化的詬病,共同發揮京津冀城市群整體聚集勢。

從創新的角度說,規劃綱要提出,雄安要“搭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重點實現無人系統智能技術的突破,建設開放式智能網聯車示範區,支撐無人系統應用和產業發展,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全球領先的數字城市。”雄安新區的未來面貌像是已經在國家“千年大計”的掌控之中,它或許將成為城市群發展史上探索出來的新模式,一座平地而起的“未來之城”,中國未來新城的樣板就極有可能在雄安實現。

據報告顯示,北京地區的年輕人的購房意願更傾向於沿線的地鐵,中國大城市群主流出行方式已經逐漸開始從高速公路向軌道交通轉變,這就意味著中國正在進入由軌道交通時代帶來的經濟重構。例如,上海前往崑山的高鐵、動車5~10分鐘就有一班,地鐵11 號線也能從迪斯尼直通花橋。軌道交通與大城市輻射地區的拉近成為緩解城市擁堵、人口密集的重要方式,這也是中國未來城市群發展的必經之路。

中国城市群变革下的“未来之城”

實質上,連通城市之間的快軌道通體系能夠極大推動大城市群的經濟發展已經在世界城市群發展史上得到了論證。早在1972 年田中角榮就提出“列島改造論”,方案中指出要以高速交通網將日本列島結成一個以東京為中心的整體,興建快速交通體系,疏導人口,培養中堅城市,杜絕人口和經濟過於集中的現象。軌道交通的興建將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和埼玉縣組成的東京大城市群已經成為了世界知名城市群的代表之一。

隨著北京城城區範圍的日益擴張,軌道交通體系將雄安和北京的距離在時間上被無限縮短,城市群的發展和人民思想的共同變革下,雄安的作用將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對京津冀地區的協調發展亦起到推促作用。

眾所周知,高額的房價對人才的吸引起到了反向作用,而雄安規劃剛要指出雄安新區大批引進從事信息技術、生物科技、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企業,高端企業的引進這勢必離不開高端人才的聚集,而如今各大城市搶人愈演愈烈,落戶政策全面放開,這樣的大背景下雄安優勢還有什麼?另外如若企業搬遷如期而至,從業人員的居住問題也亟待解決。

因此,雄安極有可能被賦予一種新的居住模式,那就是以公租房的形式取代商品房。中國城市群發展的居住變革,雄安或許將邁出重要一步。

智能平臺上的“未來之城”

迎接新型城市模式,雄安本地企業亦是相繼踏入變革之中,例如,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指出支持特色小鎮有序發展,建立典型引路機制,逐年挖掘精品特色小鎮。本地龍頭企業京漢股份已經在環雄安新區佈局打造扶貧、度假、旅遊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特色小鎮。

中国城市群变革下的“未来之城”

另外,今年年內京雄高速將實現實質性開工。作為雄安新區規劃中的一條縱向高速,京雄高速完工通車後,將實現雄安新區與北京的快速聯繫。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京雄高速的設計將智慧創新理念貫穿始終,其內側兩條車道作為智慧駕駛專用車道,能夠實現車路協同和自動駕駛,同時進行基礎設施數字化和智慧收費方面的研究應用。這樣一來,雄安可能會是中國智能交通和無人駕駛真正落地的第一城,甚至在全球城市中也為數不多。

如今市場火熱5G概念的推動下,中國移動、聯通和電信均在雄安搶先佈局5G。可以說,雄安已經成為各類高科技和新政策的試驗場和練兵場。

未來,雄安城市運行的方方面面都將搭建在“智能”的平臺上。比如,城市運行最基礎的能源、交通、物流等將是智能系統;城市治理也將形成智能體系,包括智能政務、智能環保、數字城管等;企業與個人數據賬戶,將探索建立全數字化的個人誠信體系;針對百姓的民生服務,將搭建普惠精準、定製服務的智能教育醫療系統,打造以人為本、全時空服務的智能社區。

中国城市群变革下的“未来之城”

據摩根士丹利估計,未來20年,雄安新區累計投資可能高達2.4萬億元人民幣,同時隨著國有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遷入,將有450萬人從北京遷至雄安。雄安新區就像是一張尚未書寫繪製的白紙,雖是從零出發,但是易於創作。

科技的發展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未來的雄安不可估量,將數字城市和物理城市融合共生,打響中國城市群變革的第一戰,“未來之城”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