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动辄几十万大军,明清几万大军已经了不得,原因出在哪

很多朝代都是在兵荒马乱中兴起后随之灭亡的,所以翻开古代史,总是离不开战争这两个字,但是在古代史上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例如在战国时期,当时无论是秦汉还是隋唐,在行军打仗时动辄就是几十万大军对峙,可是到了明清时期,国家想要调动几万大军就已经算是规模庞大的军事力量了,那么这样的差距是如何造成的呢?

战国时期动辄几十万大军,明清几万大军已经了不得,原因出在哪

战国时期很多著名的战役中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例如在秦国军队和赵国的军队对抗时,双方的兵力都可以高达六十万左右,当年年秦朝的将领也在伐楚的时候率领六十万大军去对抗楚国,战国时期数十万兵力相互对峙的现象也很普遍,有的还会调动几百万大军。虽然军队的数量如此庞大,可是战国时期的人口数量和后来的明清时期人口数量相差悬殊,战国时期的人口数量很少,那么当时的统治者是如何调动如此众多的兵力来为他效命的,这一点确实让后人感到吃惊。

战国时期动辄几十万大军,明清几万大军已经了不得,原因出在哪

在战国时期,当时的时局过于动荡,统治者一直都有忧患意识,为了在发动战争时可以随时调动庞大的兵力来应对,在战国时期实行的是民军制,这种制度是指当时的男子都必须要服兵役,每家每户都要有一个壮丁来服兵役,其他的男子还需要充当后勤人员来效命。后来的秦朝也实行了征兵制这一方法来保证军事实力,按照当时的规定,秦国的男性子民到了十七岁时就要服兵役,兵役时期为两年,到了西汉时期,虽然服兵役的年龄有了改变,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服兵役,但是也需要满两年的时间。后来的隋唐时期实行的府兵制也大同小异,在服兵役时期,不仅需要参加军事训练,还需要负责耕种等工作。在这些朝代,有的士兵在作战时期都自己带着武器,因为这些朝代的兵役制度的实行,在国家面临外敌时就可以及时调动充足的兵力来迎战,这样也使得每次参战人数十分庞大,说是全民皆兵也并不夸张。

战国时期动辄几十万大军,明清几万大军已经了不得,原因出在哪

到了明清时期的士兵已经开始沦为了一种职业,也就是说在战国时期,百姓将打仗作为自己的责任,可是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只是将打仗作为一种工作,从参战的主动性方面就开始有了转变,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作战实力。明清时期国家为了保证 军队质量,会动用国库来发粮饷,并用国家的钱来整饬军队,明清时期很多士兵每个月都可以拿到可观的薪水。

明清时期军队的所有开支都直接影响到国库的丰盈,所以很多帝王在扩大军事装备和扩建军队时都会比较谨慎,而这也导致了当时军事力量开始缩水,自然无法和战国时期的军队人数相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