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突遭大火,卡西莫多在哭泣

巴黎聖母院突遭大火,卡西莫多在哭泣

偉大的建築大多是社會的產物。與其說它們是天才的創作,不如說它們是勞苦大眾的藝術結晶。是民族的寶藏,世紀的積累,是人類社會才華不斷昇華所留下的藝術品,是一種文化。每個時代的浪潮都是給它們增添歷史的記憶,每一代人都在這座紀念性建築上鋪上他們自己的知識。關於巴黎聖母院,關於古老的高盧歷史,關於整個哥特式藝術,現在還有什麼存留給我們呢?

當地時間4 月15日,一個本該平靜的週一,法國的地標性建築巴黎聖母院在維修期間發生重大火災,塔尖坍塌、玫瑰花窗燒燬、也吞沒了人類800 年曆史。

巴黎聖母院建造於12 世紀,是一座哥特式風格基督教教堂,位於整個巴黎城的中心,矗立在塞納河畔,是古老巴黎的精神與文化象徵,也是整個世界的藝術瑰寶。每年吸引百萬遊客前往參觀。這座教堂不僅珍藏著大量13-17 世紀的古老藝術品,更是本身就是一件世界建築藝術的極品,以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而聞名於世。

聖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 原意是" 我們的女士",這位女士不是指別人,正是耶穌的母親聖母瑪麗亞。巴黎聖母院的原址歷史非常的悠久,曾經這裡建造過幾個規模不大的神廟和教堂,到了12 世紀路易七世時期,原有的羅馬式教堂的規模已經更不上繁華的巴黎,在1160 年被選任為巴黎主教的莫里斯· 德· 蘇利決定在這個地方建造一座宏偉的教堂,一修就快兩百年。

到了18 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時期,巴黎陷入一片混亂,巴黎聖母院自然無法獨善其身——教堂的大部分財寶都被破壞或者掠奪,處處可見被移位的雕刻品和砍了頭的塑像,唯一的大鐘倖免沒有被熔燬,聖母院變得千瘡百孔。

法國浪漫主義詩人維克多· 雨果將這座教堂比喻為" 石頭的交響樂",他曾在他1831 年出版的著作《巴黎聖母院》中寫道:" 這座可敬的歷史性的建築的每一個側面,每一塊石頭,都不僅是法國曆史的一頁,而且是科學史和藝術史的一頁……簡直就是石頭的波瀾壯闊的交響樂"。

正是這本小說的出版引發了巨大的社會反響,許多人都希望修建當時殘舊不堪的聖母院,並且發起募捐計劃。當時的政府,也開始關注了聖母院建築的慘狀。聖母院的修復計劃於1844 年開始,由歷史學家兼建築師奧萊· 勒· 迪克主持,重現了聖母院久違的光彩。整個工程持續了20 多年,修繕了尖頂和聖器堂。

在七八百年的時間裡,她成為了法國曆史的見證者,見證了國王的加冕 、皇室的婚禮、聖女貞德的平反……法國的一切風風雨雨都在她身上都留下了印記。

這一場大火,不僅燒燬了巴黎聖母院的教堂上方,更是燒碎了法國宗教的歷史,給法國文化的留下了巨大傷疤。

目前所幸火情已被控制住,但是法國人的悲哀。雖已是法國時間半夜,但悼念者仍在巴黎聖母院外唱著禱告歌,《聖母瑪利亞》在人群中響起。

已經有不少人念起當年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Before Sunset)裡那句,"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巴黎聖母院突遭大火,卡西莫多在哭泣

巴黎聖母院大事記:(來自公開資料)

1239 年,路易九世國王將荊棘花冠放在聖母院,並在這裡舉行加冕典禮,從此巴黎聖母院在法國政治上擁有重要地位。

1302 年,腓力四世在此召開第一次全國三級會議,後來又舉行了各式各樣的儀式:恩典儀式、婚禮、加冕、受洗、葬禮等等。

1430 年,亨利六世在此加冕。

1455 年,教廷在此為聖女貞德召開平 反訴訟會。民族女英雄貞德為法國領兵征戰大獲全勝,但後來被出賣,遭火刑處死。多年後聖母院教會予以平 反昭雪,舉行平 反儀式,在院內豎立貞德的雕像,從此後人尊稱為" 聖女貞德"。

1572 年,瓦盧斯的瑪格莉特嫁給那瓦伐的亨利。

1687 年,舉行大公爵的葬禮。

1708 年,路易十四依照他父親的心願修改祭壇,以榮耀聖母。

1789 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聖母院遭到褻瀆與破壞。

1802 年,拿破崙又重新賦予巴黎聖母院宗教之職。

1804 年12 月2 日,教皇披耶七世蒞臨加冕拿破崙帝王,拿破崙自己拿起皇冠戴到頭上,然後再為跪在地上的約瑟芬加冕為皇后。

1811 年,羅馬帝王在此接受受洗典禮。

1944 年,自由法國收復巴黎後,戴高樂將軍在此感謝聖母的庇佑。

1944 年8 月26 日,在聖母院裡舉行巴黎解放紀念典禮。

1945 年,宣讀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讚美詩

1970 年11 月12 日,在此舉行戴高樂將軍的國葬。

1980 年5 月31 日,教宗保羅二世在此舉行非凡的祈禱晚會。

1996 年,法國前總統密特朗逝世,百餘國家代表在此為他舉行安魂彌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