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剛:群眾致富路上的貼心人

雷刚:群众致富路上的贴心人

表彰獎勵2017年度農業農村工作先進村和先進個人(左三雷剛)

人如響雷,剛強而堅毅。在張家川縣木河鄉下龐村群眾心裡,雷剛這個名字已在他們耳邊響了28年了,帶領他們從貧困之境走向小康之路,他猶如一家之主,每日裡,迎來日出,送走晚霞。

在去採訪他的路上,記者的腦海裡浮現起剛參加工作時和他相識的第一個場景。那時,我是下龐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在村委會,一個組的村民因為自家田地地界問題鬧到了村委會,當時雷剛擔任的是村主任,在村民極度憤怒的情況下,他和顏悅色主動和他講道理,打比方,做群眾工作長達三小時……,在一旁的我因為整理村級新農保資料而無頭緒,他看了半天,呵呵一笑說,雖然我學歷不高,但是村情、村民盡在我腦,你只要問起任何一個戶主,我就能給你說出他家幾口人,多少歲,都幹啥……大家都說雷剛的頭是電腦,裝滿了村民,其實大家更願意說,他心裡裝著群眾!

雷刚:群众致富路上的贴心人

走進村委會,不時有前來辦事的村民,在每天早上8點以後,雷剛總會穿梭於村頭巷尾,忙於村計民生。

今年55歲的雷剛,於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2年1月至今擔任下龐村黨支部書記一職。在擔任下龐村黨支部書記的六年時間裡,他始終勤勤懇懇,吃苦耐勞,紮紮實實,嚴格謹慎;能夠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紀律,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服從組織安排,在工作注重質量,講求實效,把握工作主動權,能夠妥善處理解決工作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工作能力突出。這也是木河鄉黨委、政府對他工作業績的客觀評價。

雷刚:群众致富路上的贴心人

“只要村裡的群眾擰成一股繩,齊心幹事,就能共同致富奔小康。”雷剛反覆而堅毅地告訴記者。

自擔任下龐村黨支部書記以來,通過與上級部門的積極協調,在市畜牧局的幫助下,完成了120平方米的村陣地建設。並計劃於2018年完成新的村陣地建設搬遷,新村陣地規劃為2層辦公樓房300平方米,將會大大改善“兩委”的辦公條件。

陣地優化建設是搞好基層工作的的基石,有了好環境,才能有幹勁。建設好的陣地、管理好的陣地、利用好的陣地必能在促黨建、壯經濟、提信心上起到更多更好的作用。

今年,在中共張家川縣委召開的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他作為優秀的村支部書記受到了表彰,在榮譽面前,記者曾問他獲獎的感受,“抓黨建幹什麼?當幹部是為啥?就是讓支部強起來,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他說。

雷刚:群众致富路上的贴心人

在採訪中過程中,記者遇到了來村上辦事的九組村民馬福明,他說,在雷書記的幫助下,自己養了2頭牛,收入可觀。“雷書記真是黨培養的好乾部,是他帶領支部一班人為我們創造了奔小康的良好環境。”

在平時,他時刻不忘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始終堅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放在首位,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水平。此外,還加強對黨的基本知識以及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歷史、文化、市場經濟等方面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提升思想境界,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雷剛說,在當今網絡技術不斷髮展,網絡信息不斷膨脹的情況下,各類資訊魚龍混雜,如果不加強理論學習,就不能保持思想上的與時俱進。因此,他把加強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和一種精神追求,把理論學習作為提高政治素養和政治水平的重要途徑來認識、來對待。他一直認為理論學習是工作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所以將理論學習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自覺做到勤學多想,努力增強黨性觀念。通過理論學習和工作中的實踐體會,進一步加深了對基層黨組織職責的認識和理解。

雷刚:群众致富路上的贴心人

雷剛圍繞“支部班子好”的目標,在調動黨員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內部凝聚力,構建和諧社會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往往一手抓黨建、一手抓扶貧,以黨建帶扶貧,以扶貧促黨建。村“兩委”在他的帶領下,互相支持,把“兩委”擰成一股繩,形成一個團結有力的好班子在農村基層黨支部在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繫群眾、維護農村穩定,推進農村發展方面的領導核心作用,樹立了黨員幹部的先進性、自覺性和責任心,重塑了基層幹部在人民群眾中的新形象,贏得了全村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和諧融治。

下龐村共有九個村民小組,307戶2624人,在他但任村支書以來,通過認真貫徹領會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堅持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檢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主戰場,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讓黨員做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戶收入大幅提高,通過廣大黨員幹部的堅持不懈,使34戶群眾人順利脫貧。

常言道“火車跑得快還要車頭帶。”村主任洪劍峰告訴記者,面對基層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一個好的帶頭人、好“家長”。

雷刚:群众致富路上的贴心人

洪劍峰說,他始終把民生放在心上,從2009年至今,帶領村民完成村主幹道硬化5公里,小巷道硬化12000平方米,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出行,並積極協調資金,在五個組的道路旁安裝了太陽能燈20盞。

“以前,這裡都是土路,遇上下雨,女兒回一趟家,皮鞋變泥鞋,更怕腳崴了。現在,大小通村路都硬化了”四組村民馬福元風趣地說。

“農業發展需要科技支撐,而科技發展沒有止境。”在抓產業,調結構,拓寬增收渠道上,他結合村上的優勢與機遇,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大力發展蜜蜂的養殖,聘請縣內技術人員到村內授課,為村民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開創了全村8戶280窩的養殖大戶記錄;同時,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將種植全膜壟溝播玉米1000畝,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引導群眾發展新產業,使用新技術。

在成績面前,雷剛從沒有陶醉和自我滿足,為了改善廣大群眾的居住環境,在異地搬遷大好政策的前提下,雷剛帶領廣大黨員幹部積極申請,興建本村集中安置點一處,同步工程35戶5550平方米,建黨拉卡戶32戶2400平方米,極大的解決了七、八、九組群眾的生活質量,改善了生活環境。

“群眾利益無小事,為民服務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在雷剛心裡,早已埋下了滿腔熱情,以一種誓要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的豪情壯志默默奮鬥在下龐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