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须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产业观察 |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须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会议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受访专家表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从制造业本身出发补齐短板,还要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研究室主任付保宗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中间是加工制造,左右两端是服务业制造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头一起抓,才能把产业拎起来”。

转变制造和服务“两分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盛朝迅撰文表示,防止将先进制造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割裂甚至对立的错误思维和做法,要将制造业和服务业当作一个整体来推进,促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服务业大发展的有机衔接。

据悉,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分法”源于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年创立的三次产业分类法,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由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演进规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及以其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的加深,人类产业活动的规模和方式有了巨大变化,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分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随着制造业服务化和部分大型零售商逆向控制能力的增强,现实中很多产业兼具制造和服务环节,已经很难被区分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产业边界逐渐模糊。如物联网产业既包括传感器和芯片制造,也包括研发设计、软件开发、应用服务等服务业;健康产业既包括医疗服务,也包括医疗器械生产等,两者相互交织、融合发展。

另外,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正在不断形成,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等蓬勃发展,需要用复杂先进而又尖端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工作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壮大,这些新的产业和业态也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主战场,三次产业分类法越来越难描述产业范围不断扩大和产业目录不断增加的现实。

因此,盛朝迅认为,在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时,必须要转变制造和服务“两分法”,防止将先进制造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割裂甚至对立的错误思维和做法,特别是以扭曲其他产业为代价发展第三产业、过早“去工业化”、搞“拔苗式助长”等错误做法,要将制造业和服务业当作一个整体来推进,促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服务业大发展的有机衔接。

加快培育制造服务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的需要。那么,如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盛朝讯认为,企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微观主体和重要载体,在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必须要让企业“唱主角”,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制造服务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戒骄表示,现代制造业渐趋复杂,研发、设计等需要专业化和科研机构承担,产品营销往往又与重大工程相结合,离开服务业,制造业自身发展将受到制约。融合发展不是将这些功能都集中在大企业,不改变封闭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是不会有生命力的。要重点加快发展专业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鼓励制造业企业与专业服务业企业交流合作,改善合作环境。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而要发挥乘数效应,实现聚合效应。付保宗建议,多搭建一些公共服务平台,让制造型和服务型企业之间供需顺畅对接。“制造业企业进入服务业还存在一些有形和无形的壁垒,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发、放宽市场准入,让更多制造业企业有机会参与到生产性服务领域”。

盛朝讯建议,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平台载体。依托现有产业集群和国家级开发区,聚焦集群内产业关联度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不够等瓶颈问题,努力提高集群内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相互协同、配套服务水平,打造一批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平台载体,使集群成为集成制造与服务功能的产业链集合,不断提升全产业价值链竞争力。例如,在制造业集群内,可以搭建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金融、商贸、物流、会展等服务平台,围绕制造业集群构建区域服务体系,形成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的互动发展格局。在服务业集群内,可以完善创新创业投资环境,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法律体系,促使企业共享信息知识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做到市场集聚、自发形成、自我发展。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导报(2月13日报道,记者:杨虹,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