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鄉桑脈、玉韻生姿 ——豫劇名家趙貞玉早年《虎符》

北鄉桑脈、玉韻生姿 ——豫劇名家趙貞玉早年《虎符》

桑振君,一個清冽而擲地有聲的名字,一個令大河南北的梨園人肅然起敬的符號。桑先生生在顛沛的時代,這種顛沛也貫穿了她的一生。但她在梨園留下了珍貴的藝術遺產,尤其河北邯鄲,為豫劇教育事業樹立了不朽的藝術豐碑。

趙貞玉,一個沉默低調又難掩芬芳的藝術家,儘管數十年遠離舞臺和觀眾,但仍存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如一抹虹彩,一份馨香,她身上承載著桑振君的藝術血脈,也揮發著一個藝術家質樸的芬芳。

翻開她的履歷,簡短卻不平淡,聆聽她的聲腔,清麗纏綿,回味無盡,有種雲蒸霞蔚的華麗,和淳樸天然的動人。

信義之“符”,歷史明鏡

北鄉桑脈、玉韻生姿 ——豫劇名家趙貞玉早年《虎符》

♫. ♪~♬..♩

豫劇《虎符》是河北邯鄲東風劇團的經典作品,其創作靈感和創作源泉,來自郭沫若先生根據“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有名典故而編寫的同名話劇《虎符》。

1961年秋,邯鄲東風劇團由編劇周孝武、翟翼、劉志軒在郭沫若先生的藍本上將此劇改編為豫劇,並於1963年10月將《虎符》帶到北京演出,郭沫若和李先念等國家領導人觀看了演出,給予充分肯定,作為劇團精心打造的精品劇目,這部戲自然傾注和凝聚了劇團主創人員的心血和才華。更令人感動的,還是它的故事。

北鄉桑脈、玉韻生姿 ——豫劇名家趙貞玉早年《虎符》

♫. ♪~♬..♩

劇中人物刻畫,是在戰國曆史的基礎上,所有的故事,也在此背景下展開:戰國時代,秦國侵趙,形勢危急,趙國平原君的夫人(信陵君之姐)親自突圍到魏國求援。魏王的異母弟信陵君認為趙魏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因此,他固請魏王發兵救趙。暴戾狹隘自私的魏王執意不肯,反勸趙降秦。信陵君親率三千門下客,前往救援。侯瀛建議竊取魏王虎符,憑符調用老將晉鄙統率的十萬魏兵。如姬夫人素來佩服信陵君"寬厚愛人"的品質和"合縱抗秦"的政治主張,也感念他替她報了殺父之仇,因此冒死盜符。信陵君佩符至晉鄙軍中,晉鄙疑,朱亥殺之,信陵君統兵八萬解趙之圍。魏王殺信陵君全家,信陵君之母魏太妃代如姬受過自殺。如姬逃出宮後,本可以逃至邯鄲請信陵君保護,但為了不損害信陵君的聲名,在父親墓前自殺。

北鄉桑脈、玉韻生姿 ——豫劇名家趙貞玉早年《虎符》

♫. ♪~♬..♩

在古代,“符”之重,是為古代帝王調兵遣將所用的令牌,也是權利和民意的象徵。如姬一介女流,不畏強暴、不計後果盜竊兵符,為信陵君拯救趙國於危難,救萬民於荼毒,實乃民族大義,她對信陵君的奉獻和支持,又是一份純潔而高貴的同情和敬意。

內外兼美,聲腔“化妝”

北鄉桑脈、玉韻生姿 ——豫劇名家趙貞玉早年《虎符》

♫. ♪~♬..♩

如姬應是美的。首先,她的面貌美,更重要的,是她的心靈更美。所以,劇中的如姬是全劇之魂,也是整部作品昇華的意義所在。這樣一位人物,既要溫婉美麗,又要勇敢無畏,既要動人,更要有逼人的正氣,因此,她是個內外兼美的高尚藝術形象,對演員的要求之高自然不言而喻。

北鄉桑脈、玉韻生姿 ——豫劇名家趙貞玉早年《虎符》

♫. ♪~♬..♩

趙貞玉飾演的如姬,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這樣一個溫婉動人、深明大義的如姬。她工桑派唱腔,既保留著桑派聲腔的委婉細膩、字乖韻巧,又有著自己的清麗溫婉、深情動人,最好的化妝,是以聲音化妝。程式化要求嚴格的戲曲舞臺上,演員表現空間有限,對內、外的表演功夫要求更為苛刻,所以,聲腔化妝是高級演員的一種能力。

北鄉桑脈、玉韻生姿 ——豫劇名家趙貞玉早年《虎符》

♫. ♪~♬..♩

劇中的如姬,從對戰亂流離的失落到對和平正義的呼求,再至毅然決然地冒著生命危險盜竊虎符的大義,從表演到聲腔一層層遞進,進行了一次次的提高和昇華。既有桑派的乖巧俏麗,又有對劇中人物昇華的慷慨大氣。既遵循流派,又不拘泥於流派。所以,才打造了一個生動、而鮮活的如姬。

北鄉桑脈、玉韻生姿 ——豫劇名家趙貞玉早年《虎符》

♫. ♪~♬..♩

從外在表演的化妝到聲音的化妝,再到內在的“化妝”,一層層深入,如穿越時空,真正將歷史中的那個倩影展現在舞臺上。

在大河淘淘的陽面,在桑派發散的河北,趙貞玉和她的“如姬”,也是一朵桑派的奇花,透過時間的沉澱,兀自散發動人的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