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王安石的《梅花》?

an192212115


问题:如何评价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前言

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梅的形象,到了南北朝开始出现大量的咏梅诗。王安石的这首咏梅诗就是从南北朝的一首诗化用而来。

一、南北朝咏梅诗 格律诗的雏形

《梅花落》(乐府诗集) 

中庭一树海,寒多叶未开。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
上郡春恒晚,高楼年易催。织书偏有意,教逐锦文回。

这首《梅花落》来自于《乐府诗集》,这本书记录了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的精华作品。从这首诗的体式来看,五言八句,讲究平仄四声,应该是南北朝齐永明早期的格律诗。

二、王安石的化用

其中“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被王安石化用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中庭一树海,寒多叶未开。被化用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日本空海和尚写过一本《文镜秘府论》,记载了不少唐朝的诗歌理论。其中说唐朝诗人有个好习惯,随身带有前人诗歌的手抄本,自己作诗的时候如果苦思不得,就打开“锦囊”看一看:

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人,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

不仅唐人如此,历朝历代的诗人因为熟读古人诗书,自己创作时不免会有前人的影子。

南宋文学家周紫芝说 :

自古诗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语。

北宋的黄庭坚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三、点铁成金

宋代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中还说过这样一段话: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从王安石的化用来看,他舍弃了《梅花落》的后面画蛇添足的四句:

中庭一树海,寒多叶未开。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上郡春恒晚,高楼年易催。织书偏有意,教逐锦文回。

仅仅留下了前面四句,确实如同黄庭坚所说:

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结束语

古人咏物,常常借此一发胸中郁闷。写这首诗时 ,据说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 心灰意冷, 退居钟山。此时王安石一定是读到南北朝的这首《梅花落》,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咏梅诗。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我们看王荆公的这些头衔,跟诗有关的只是一个文学家。

唐诗宋词,所以北宋的诗人不行?王荆公的诗不行?错得远了。其实宋诗的成就非常高,只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盛唐诗顶峰已具,宋词大兴,才给人宋诗默默无闻的感觉。宋代理学的发展,让宋诗的哲理性已经完全超越了以前的时代,不过相对于更受普罗大众喜欢的词牌,宋诗天生具有的性冷淡面孔让它没有竞争能力,所以宋代的文学形象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词牌问鼎。

如果当时的人称王安石为诗人,估计他是不喜欢的。他是一个影响巨大的政治家,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的诗文创作,都是为政治、思想服务的。

北宋年年岁贡,文人带兵,部队长期换防,军费开支巨大,而由于宋朝开国后的重文轻武,文官系统庞大臃肿,国库空虚,积弱难医,军队战斗力差,对外战争屡战屡败。

王安石几次拜相,推动变法。他的改革具有超前的远见,充盈了皇家国库,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但是由于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和推动得过于激进引起了普遍的反对,最终在宋神宗去世之后,新法全废,变法失败。他退居钟山,郁郁而终。

王安石对经学的阐发也是走在最前面的,二程一朱,陆九渊都只能算是他的后来人。这样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诗词对于他来说,只是服务政治和学问的末技而已。

政治、思想上的成就也不能掩盖他在诗歌、散文上的巨大成就。

他的诗风分为两个阶段,以变法失败、退居钟山为转折点。前期他是极其反对晚唐体、香山体(白体)、西昆体的,他认为诗以致用,所有的都该为了思想、政治服务,既有反映民间疾苦的《河北民》,也有对汉家提出批判的《明妃曲》,视野辽阔、大气磅礴。罢相赋闲后的王安石,诗风突变,一反自己早期的诗论,写就了一手美妙绝伦的诗篇。

这种特殊的美妙诗篇,被称为“荆公体”或“半山体”,成为宋诗的一个特别的品种。

《梅花》就是这一时期经典小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韵的五绝,平仄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北宋格律诗早已圆熟,只是“梅”、“开”、“来”三字作为韵脚在平水韵中同属于“十灰”部,所以当时是押韵的,我们在赏析的时候注意即可。

诗意字面直白,这就是写墙角几只似雪白梅的暗香浮动,没有必要逐字解诗。我们把它和其他同时期的作品一起来看,就可以看出王荆公此时的心态,更好的了解诗人诗风突变后的特色。《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饶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梅花、杏花,孤独墙角,春风化雪,暗香幽送,胜过碾尘。王荆公对变法的执着,执拗,虽万千人诋毁吾往矣,孤高自洁,粉身碎骨的无悔就在这些淡泊、白描的笔下忽隐忽现。

这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泊,字句中透露着曾经的波澜壮阔,绝不是一众小情调、小确幸文人才子的文艺腔。历经风雨飘摇,无奈归隐半山,王安石的诗歌作品虽然看起来画风突转,其实和他前期所痛恨的宋代文艺腔还是有着天地云泥的差别的。

熙宁变法曾经有机会中兴北宋,却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因此被黑了上千年,甚至被丑化成獾子精转世,是祸害北宋的妖人。但在诗文上,即便是他的政治对手,也是佩服的。

王安石,是宋诗中的最高峰。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梅花》唐、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个“墙角”把一个孤独悽凉的境地写的淋沥尽致,而在这种境地里,能够战胜困难,并绽放美丽的不是国姿天香的牡丹,也不娇艳欲滴的芙蓉,而是"数枝梅″!

接下来,凌寒独自开,进一步强调了梅花无论穷乡僻壤,还是山野田埂,都能随遇而安的高尚境界。而一个"寒”一个"独”加之下句的"雪″使梅花在白雪皑皑,朔风洌冽中高傲典雅独自摇曳倩姿的情景,自然而然映入读者之眼帘,挥之不去,难于忘怀,还总是历历在目,又如身临其境!

严寒冬季,是一个漫山遍野都是雪的季节,远远看去,那静僻的墙角几点粉嘟嘟的精灵,难道也是雪吗?而一阵朔风吹过,一种奇异的馨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啊!那不是雪,那是梅花,那是只有寒冷的冬天里才能给人带来希望和生机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喑香来!仅仅二十个字。不仅道尽了梅花超凡脱俗,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作者自身所处的境地。诗言志,诗明志!尽管作者几度被贬,改革受措!但为了国家的兴旺,百姓的幸福,依然如梅花般坚贞不屈,失志不渝!

我早在上小学的时侯就学过这首诗,而直至5年前的一个下雪的冬天,我遇到了她,一个叫梅花的女子,我对此诗的理解才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她并不算太美丽,但高佻的身材,清纯的脸庞,温重的气质,尤其是困难面前总能想出解决办法的能力和智慧,说话办事那种不亢不卑又不失理智的风格,俨然就是梅花在人世间的再现!自此,她和梅花便一起在我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自此,我便成了梅痴,自此,在我的生命里便永远都有一束梅花在默默开放美丽,散发清香!



湛蓝天空依旧是我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这诗中有二点隐喻1,梅花颜色有红、粉、黄、白等,诗人单写白色,表达了自己心地高洁,幽幽的暗香带给世人以爱和关心,这点较“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更高的意境。2,梅花开墙角,为什么不是庭院或山坡,春林等处,这隐喻了作者当时的情况,变法不成,受排挤。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太阳神大地


答:如何评价王安石的《梅花》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王安石当时写《梅花》诗的灵感来自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全诗如下:《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诗的意思是写万棵树冻的都要折断枝条,而唯有梅树暖洋洋独自欢乐,村前厚厚积雪里面,昨夜竞然开出了一枝梅花。凌晨的寒风传送着淡淡的幽香,飞鸟也飞来偷看这一枝艳梅。明年如合历象,应先发京城。望春台喻指京城!看完上面这首诗我们再回过头来读王安石的《梅花》

樯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这首诗非常好理解,在樯角里数枝梅花迎风绽放,不畏严冬凌寒独自开放。老远看去如雪但我心里知道那不是雪,只觉得一股淡淡的幽香被晨风传递而来。雪以梅见神,梅因雪见格,梅飘香而送暖,雪皎洁而知春,王安石把梅想象成雪就有“知春”之意隐含其中,那么“樯角”是否梅开的不是个地方那?我们通过上面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就明白了,梅花开在樯角,的确不是个地方!它最应该开在京城。这就是王安石写《梅花》的真实含意,这与当时作者的政治境遇有密切关系。这里的梅花就是作者自喻,也就是说王安石把自已当成了孤独与墙角,但它确正向世人送暖递香,知时报春,不惧严寒迎风怒放的梅花!完毕。



翠蜻蜓


好玩的国学的回答,好玩有趣又有料!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政治家,主持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虽然变法失败,但也给中国的变革史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或者说是教训。总之这是一个对历史作出过重大影响的人。

王安石是强烈的功利主义者,只要是他认为有用的事情,他就去做。包括写文章,王安石很忙,没有时间去搞什么风花雪月,他的文章或诗歌,要么是阐明他的思想,要么是表明自己的胸襟怀抱,你什么时候见过王安石去写那些卿卿我我的小情歌?

所以,这首写梅花的诗,绝非是王安石心血来潮观赏梅花,写的一首写景的诗,这首诗完全是写王安石的心情,王安石的性格,写出了王安石一生的孤独。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安石已经是第二次罢相了。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伴随着残酷的党争,王安石为了推行变法打击别人,反过来,以司马光为核心的旧党,也不遗余力地打击王安石。王安石在宋神宗熙熙宁七年,也就是1074年,第一次罢相,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1076年,王安石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到南京的钟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政治上的对手苏东坡还曾经专门去南京看过王安石。王安石此时的情绪达到了最低点。因为他所有的改革措施,都被司马光废弃的一干二净。

这是时代背景。

我们再来看看王安石的性格背景。王安石是一个很特别的人,苏东坡曾经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拗相公,意思是说他的性格固执,一旦认准了的事情,绝不回头。王安石在做人上,有道德上的洁癖,他不喜欢钱财,不近女色,一心一意扑在自己的改革事业上。另外,王安石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他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然后再问结果。他在一篇文章里说过: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认为,做任何事情,必须有一个不畏艰险,一往直前的坚强意志,这同他后来在变法革新中所表现的不怕围攻、百折不回的精神也是完全一致的。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这首诗了: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这很显然就是王安石借梅花,来写自己。梅花的意象历来就有高洁、独立坚贞不屈的内涵。梅花的勇敢不屈,越是在严寒是的时候,越是在环境艰难的时候,越是要开放,没有人能阻挡,就像王安石变法一样,纵然是无数人反对,王安石还是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就像孟子所说的那样,“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和勇敢。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凌寒独自开”,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我们i,王安石还说过,“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这句话就表达了王安石的价值观,做什么事情,就要全力以赴,至于结果,任凭别人去怎么说吧,只要自己无怨无悔就行。

接下来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读者朋友可以与上文的引文做一下对照。王安石就是那棵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的寒梅,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是否有人知道,是否有人闻到,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所以说,这首诗就是王安石的心声,就是王安石自我的写照。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或者说残酷一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处可走。这就是王安石的寒梅性格!


好玩的国学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前人曾改"数枝梅"为"一枝梅"。认为"一枝梅"开,更能表现梅开之早,以突出梅之不畏寒冷。

"墙角"、"独自",又表现了梅花不与(或没有)它芳为伍,甘于(或无奈)寂寞之情。

"不是雪"、"暗香来",说明其色平常,其香久远。用以表明"梅"之不以色悦人,而以"香"传世。

全诗写"梅"之早,之孤,之色,之香。似有隐喻

"诗眼"或在"凌寒"二字。言梅虽孤,但不畏寒冷,有"敢为天下先"之魄力。此魄力来源于对其内在之"香"的自信。


老马识途183228897


位置:诗人为什么要把梅花放在墙角,而不是大庭广众之下?

时间:梅花开在最寒冷的季节,一天中最寒冷的时间,作者为什么选择梅花开放的时间?

人物:作者为什么要把梅花描写得那么孤苦无助,数枝而不是漫山遍野?

结论:梅花和雪花形似而神异,作者抓住了梅花的特征:暗香,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曾两度为相两度罢相,新法不仅受到反对派的诘责围攻,而且改革派内部也裂变分歧。天灾加上新法执行上出的问题,儿子的弄巧成拙,皇帝的动摇,让王安石这个宰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和无助。再也没有了“人言不足畏”的霸气,没有了“不是白云浮日月,站在高楼望九州”的豪气。但他坚信新法是利国强兵的,并不是为了自己和特权阶层的,就象梅花有一股清香一样,会沁人心脾。虽然变法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坚信一定会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诗言志,我们就不难理解王安石的这首作品了。


淡定秋菊


这首诗八个字有意思:墙角,凌寒,独开,暗香。


510106194211259816周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晓有特色的佳作,是吟的早春之梅。开头的两句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艳色。神在“墙角“独自“与枝梅“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更是描写梅有不畏严寒的精神。

后两句中的“遥知"是远望,明知不是雪,话语一转“为有暗香来“通篇就更加传神,起到画龙点睛之功。

谢谢评说不周海涵莫怪

天谷幽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