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走近“四川的大寨”劍閣縣“化林大隊”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縣鶴嶺鎮,是一個與利州和蒼溪三縣接壤的小鎮,過去叫合林,千里嘉陵江在這裡蜿蜒流過,留下了不少動人的傳說。春暖花開,金黃色的油菜花把不太高的山巒裝扮的格外秀麗,白的梨花,粉的桃花,在梯田和農房周圍綻放,空氣中都瀰漫著一股田野的芳香。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公路邊一塊紅色的招牌“化林大隊”,把我們帶到了,在上個世紀遠近聞名的學大寨先進典型,傳說中的“化林大隊”,也就是現在無聲無息的化林村。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化林村與其它山村不一樣,印入我們眼簾的是嫩綠的山景中花團錦繡,新房幢幢,一個有亭子的廣場,綠化的非常漂亮,有兩尊民俗雕像,廣場邊有垂柳和荷塘,一池清水繞過有攔杆的步道,一面鮮紅的紅旗上,有毛主席手書體“農業學大寨”五個金色大字,旁邊是一塊大型浮雕,記載了化林大隊在張正桃書記帶領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山高坡陡石頭多,十年九旱缺水喝”的窮山溝裡,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徹底改變山區生產面貌,奪得糧、棉、油全面高產的先進事蹟,被黨中央和國務院譽為“南方山區的一面紅旗”,“四川的大寨”,化林大隊的代表還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廣場旁的山坡上是一處保留完好的老建築,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實屬罕見,順石梯而上就是化林大隊可供三百人的大禮堂,有三道門進出,門鎖緊閉,但紅色門窗,紅石頭和紅石條,見證了那段輝煌歲月。繼續上行,就是當年張正桃書記的辦公室。順大禮堂而下就是一座糧庫,雖說早不存糧,但模樣還在,一位中年婦女帶我們走到旁邊的中心水庫,水庫的水很清澈,倒映著山林和房屋,石碑上落有張正桃題的字樣。想問下化林村過去的情況,中年婦女笑著回答:我也不是這裡的,你們往前走就是過去的縣委接待站。順她指的方向,走不遠,就看見坡上有一排老房,兩個大煙囪,開著紫色花的法國梧桐樹下,就是接待站大門,一邊是食堂和廚房,上石梯就是一排平房,平房的壁頭上有一幅過去戰天鬥地的宣傳畫,經長期日曬雨淋,畫面已顯得很抽象,要憑記憶去想象。盡頭處是一幢三層樓房,非常破舊,裡面有垮塌痕跡,但都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

劍閣被遺忘的鄉村,青瓦灰磚紅石頭,風景如畫!

我們連問兩人都說不是化林人,就只有沿著大路繼續尋找,記憶中的化林是紅色的,難道就是一頓想不起的“回鍋肉”了?大約在1973年的夏天,我曾隨父親和二哥到過化林,那時,父親任黃龍鄉基本路線教育工作組組長,帶著一幫鄉村幹部,沿嘉陵江徒步,經虎跳,青牛,浩浩蕩蕩到化林參觀學習。由於自已年齡小,路途遠,又踩著鵝卵石行走,腳走疼了,父親不讓人背,硬是讓我走了個來回。印象中的化林,就是一頓可口的回鍋肉,一個紅旗招展的地方。後來據二哥說,是蓮花白炒回鍋肉,還有一個素菜,一盆蔥花醋湯,就在大禮堂裡,十個人圍在地上吃。

在農機站背後的一處老房,我們遇到了一個過去從廣元青牛先鋒大隊嫁過來的老鄉,她叫唐明英,今天六十八歲了,她嫁過來時正趕上“戰天鬥地”的年代,回想起那段歲月,她心中充滿了自豪。老人精神很好,三個兒女出去後都很爭氣,她不想給兒女們添麻煩,也捨不得離開這裡,所以不想修房,住老房子安逸。現在這裡很熱鬧,常有知青們回來搞活動,前些天來了很多人,成都的,綿陽的,大都是她這個年紀的人了,聽他們唱歌,跳舞,搞活動,非常高興。老人把我們送到路口,指著地邊掛滿青果的枇杷樹說:五月份來,我請你們來吃果子。

“化林大隊”早己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很多記憶都被遺忘了,重回化林,青瓦灰磚,紅石頭,和那些早就看不見的紅色標語,顯得極具特色,睹物思人,仍覺得現在的頹廢,沮喪,還是缺失了這種精神,這種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