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因一首詩而入獄,讀懂後感慨:東坡,你太“調皮”了!

稍微瞭解一點蘇東坡的人都知道,這位大才子是坐過牢的,而且差點就冤死獄中。餘秋雨的散文名篇《蘇東坡突圍》,對於此事有精彩講述。今天我們透過蘇東坡的一首詩,也來聊一聊蘇東坡的性格,揭示他難逃牢獄之災的深層原因。

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空。

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這就是蘇東坡關注民間疾苦的組詩《山村五絕》的第四首。正是這首詩,成了御史們參劾蘇東坡的一項重要證據。

蘇東坡因一首詩而入獄,讀懂後感慨:東坡,你太“調皮”了!

蘇東坡這首詩寫得很巧,屬於罵人不帶髒字的那種。而他罵的,正是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

這首詩描述的場景是這樣的:全國各地的貧民拄著柺杖、帶著乾糧,火急火燎地進城拿青苗貸款,結果轉眼就把錢花光了。為什麼呢?因為宋朝人有個特徵,就是喜歡享受。城裡有不少戲院、酒樓,而且很大一部分屬於官營,很多貸款人受不了這些誘惑,把錢都拿去消費了。

“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空”,蘇東坡這兩句詩的潛臺詞是:一面貸款給人家,一面刺激人家消費,你官家怎麼能幹這事?

蘇東坡因一首詩而入獄,讀懂後感慨:東坡,你太“調皮”了!

這還不算什麼,後兩句的諷刺意味就更濃了。御史舒亶在上宋神宗的劾章中特別寫道:

蓋陛下發錢以本業貧民,則曰“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這兩句詩,確實是蘇東坡在暗諷新法手續的繁雜。農民們為了辦理這些貸款手續,一年中倒有大半年的時間耗在城裡,耽誤了生產勞動,唯一的好處是讓孩子學會了城裡人的口音。

說實話,這詩寫得有點損,宋神宗接受不了,也在情理之中。在那個文人地位極高的時代,要不是皇帝動起真格了,誰又能把當時名滿天下的“蘇大學士”送進監獄呢?

蘇東坡因一首詩而入獄,讀懂後感慨:東坡,你太“調皮”了!

問題在於:青苗法到底有沒有蘇東坡所暗諷的問題呢?

所謂“青苗法”,是一種春耕時由地方官府借錢給貧民,資助他們購買麥苗、農具,收割時連本帶利償還的一種政策。這一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既解決了貧民資金不足的問題,又達到了充實國庫的目的。

但是,問題還是出現了:儘管名義上是自願的,但因為與官員業績掛鉤,到實際執行時,就不可避免地帶有強迫的性質,成了一種攤派。

而到了後來,更是出現一種奇特現象:官府分文不出,每年坐收兩次利息,即所謂“一領青苗,終身增一賦”。好的政策得不到好的執行,利民也可能變成擾民,“青苗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

蘇東坡因一首詩而入獄,讀懂後感慨:東坡,你太“調皮”了!

所以,蘇東坡諷刺“青苗法”的弊端,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像他這種“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性格,如果遇事明哲保身、閉口不言,反而不是我們熟悉的蘇東坡了。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轉發、評論!

更多精彩國學內容,歡迎關注“一起讀國學”!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