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隆科多之罪比年羹尧大,为什么雍正杀了年羹尧而放过隆科多?

青灯问史


虽然《雍正王朝》中雍正答应不会杀隆科多,但是有一种结局叫“生不如死”,这说的就是隆科多。

其实就本质而言,隆科多和年羹尧的下场是一样的。《雍正王朝》虽然为了剧情合理化,做了很多事件和人物的调整。但是在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上还是符合历史脉络的。

历史上年羹尧的确是被赐自杀的;而隆科多的确是被圈禁之后,死得有点不明不白的,但的确雍正并没有下旨杀他。


年羹尧是被赐死,虽是咎由自取,但是这里仍然透露着主仆恩情。

年羹尧的死在《雍正王朝》中,跟年羹尧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年羹尧的确是一个干吏,办事水平和决断胆量非常人能及。

但是剧中刻意给他安排了一个雍王府“包衣奴才”的身份,身份的巨大差异,以及死也要轰轰烈烈的性格,这就为他最终走向覆亡埋下了伏笔。剧中给到大量剧情做铺垫,如“给张廷玉送礼”、“江夏镇事件”、“洗脚水事件”、“让胤禟下跪”、“百官跪迎”、“翻牌子、小炒肉”这一系列事件做注解,清晰而深刻地描绘出了年羹尧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年羹尧最终因为想保持自己的荣华富贵和熏天的权欲,擅杀了清流名臣孙嘉诚。从此在已经得罪了雍正的基础上,又得罪了天下清流。而八王党又利用打击年羹尧而打击雍正。几股势力导致了年羹尧天怒人怨,人人都容不下他。雍正因为其有“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顾忌,所以将他一贬再贬,其实就是希望他能留他一命。


但是年羹尧却要死也死得轰轰烈烈,所以还穿着黄马褂守城门。这导致了最后张廷玉“年羹尧一日不除,皇上的清名则一日受到玷污”一句话做了了结。

即便这样,雍正也派了李卫去赐他自尽。因此在剧中,雍正其实对于年羹尧雍正还是带着感情的。而且年羹尧的死,并没有影响到雍正和年秋月之间的感情。

而对于隆科多,雍正的确没有杀他,但是雍正比对年羹尧更恨他,实际上他的结局比年羹尧更惨。

隆科多的结局叫生不如死。隆科多这人是典型的投机分子。虽然在康熙和雍正朝的过渡期,在关键时刻,和佟国维叔侄俩合伙演了场大戏,投机成功。


但是康熙其实都始终都未信任过他,康熙最终还用双旨来钳制他,避免他关键时刻倒戈。但是我们回头看“夺嫡当夜”,隆科多仍然蛇鼠两端。

张廷玉让他去乾清宫去拿康熙传位诏书,可是他却一直等到十三爷胤祥被放出来都处理完京外两营的事情,他看大局已定,才“及时”出现。这个墙骑得有点天理不容。


但即便如此,雍正继位后,他该得到的也都得到了,拜大学士入军机。领侍卫内大臣加九门提督。雍正把自己的安全都交给了他。不但是荣华富贵,还是标准的实权派。

举荐的诺敏出了问题,事后也未受牵连。甚至胤祥卸年羹尧的兵权,也没有避着他。可以说只要隆科多不作,他以及他的家族荣华富贵是不会出现太多问题的。

但是由于之前投机获利太大,所以隆科多忘记了风险。


在胤禩向隆科多发出“邀约”一起逼宫的时候,隆科多说自己保弘时王爷。简直荒唐,弘时并未当面承诺过隆科多什么,而隆科多已然进入了胤禩的局。

当雍正要图理琛调两棚御林军的时候,隆科多竟然还说,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实际上他已然违背了雍正的旨意,在那边坐等收益了。


这样的人谁能容他?但是最先想要他命的恰恰还不是雍正,而是那个怕被暴露的弘时。压麻袋,让隆科多死得毫无痕迹。

而最关键的时候,隆科多为了求生,出卖了弘时,卖就卖了,反正弘时也不值得同情。但是隆科多却不知道供出弘时,实际上就挑破了弘时弘历这下一辈夺嫡的窗户纸。这就像一把刀子扎进了雍正的心里。



所以的确雍正不会杀他,因为那样太便宜他了。



炒米视角


我们就《雍正王朝》电视剧论,隆科多伙同八爷党调兵逼宫乱政,差点就将雍正弄下台了,但是年羹尧之死骄纵跋扈,并没有要反雍正,为什么雍正却要杀年羹尧而保全隆科多呢?难道真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君臣纲常在作怪吗?

咱先看他俩的出身。

年羹尧出身于雍王府潜邸的奴才,是雍正当王爷的时候府上出去的最大的官,就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年羹尧始终也是一个奴才,这一点,始终无法改变。历史上真实的年羹尧出身并没有电视机中说的那么低,他的父亲曾是胡把巡抚年遐龄,自己的妹妹是雍正的宠妃年妃,他与雍正属于郎舅关系,也算是一家人。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亲侄子(历史上是佟国维的儿子),隆科多是康熙托孤的重臣。隆科多的姑姑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堂妹是康熙皇帝的皇后孝懿仁皇后,所以,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可见,隆科多身为皇亲国戚,背景要比年羹尧雄厚很多。

一个是雍正的高级打工仔,一个是雍正的亲戚,孰高孰低,显而易见。但这好像并不是判别他俩生死的主因。

再来看看他俩的主要功绩。

年羹尧在雍王府的时候,为胤禛办了不少事,比如血洗江夏镇,追拿《百官行述》,比如任陕甘总督,牵制老十四的粮草,最大的功劳,莫过于雍正登基之后,平定青海罗布赞旦增的叛乱,为雍正稳定了局势。

隆科多是康熙为雍正登基钦点的擎天保驾之臣,在雍正即位的时候,守住九门,宣读遗诏,确保雍正顺利登基。这也是雍正上台的根本,其后雍正重用了他,但是诺敏案使得隆科多在雍正面前失宠,最后甚至参与八爷党逼宫乱政,推举弘时上位。

从这点看,隆科多似乎比年羹尧还要逊色不少,这就更巧了,年羹尧为什么就该杀,隆科多反而能保命?

然后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罪过。

年羹尧,平定青海之乱后,达到人生巅峰,不仅在人事上有了雍正朝的“年选”,还杀害孙嘉诚,激起了朝廷清流人士的一致抵抗,加之年羹尧本身目无君上,骄横跋扈,阻碍新政,雍正虽不想杀他,但是迫于舆论和民意,也不得不杀他。年羹尧92罪,是天作孽,也是自作孽。

隆科多在雍正即位后得到的宠遇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想的,雍正亲称之为“舅舅”,这在只有君臣之意的封建王朝实属罕见,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翻开史书,你可见他和年羹尧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人事方面,他六叔是“佟半朝”,他也有“佟选”之称,他对雍正的行政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感,多处设阻而不执行,诺敏案以后,隆科多似乎权力被架空,被十三爷实际掌握(这在逼宫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而逼宫的整个过程,雍正和老十三已经有所防范。隆科多

扶弘时上位,多少有些另找靠山,投机取巧的政治赌博,但是罪过却很大。

这样看来,隆科多也是死有余辜。

最后我们来看看最终的表现。

年羹尧至死也未见有所醒悟或者悔改,也许他一心要置雍正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杀害功臣的面孔和形象,所以至死要身穿黄马褂,抬头挺胸不服软。一路受贬,一路摆谱,至死方休。

隆科多则不同,面对弘时在逼宫现场不吱声,面对弘时要杀了自己灭口的时候,将他的所有行径向雍正和盘托出,更有立功表现的是,他还说出了弘时要杀弘历这件天大的事,算是从犯罪者转变为“污点证人”。说到底,隆科多还是自己的舅老倌,是皇亲国戚,又有立功表现,雍正为推行行政,为打击朋党杀了那么多人,基本的政治大局已经稳定,在这个时候,还是要实事求是,也免得再落下个杀害为自己保驾护航功臣的罪过。

所以,综上所述:虽都是雍正曾经的重臣,都有权势滔天的顶峰时刻,但终归因为出身不同,时机不同,认罪表现不同,而导致最终的结果也是一个人头落地,一个苟全生命。


青灯问史


历史上年羹尧和隆科多被称为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年羹尧主外,隆科多主外,他们为雍正登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整个王朝的稳定,尽心尽力。但是他们都有同样的结局,都没有逃过雍正皇帝的处罚,死在了主子的手里。年羹尧被赐自尽,隆科多被幽禁,郁郁而终。《雍正王朝》中两人的结局也和历史上差不多,雍正派李卫带着毒药,让年羹尧饮毒自尽。隆科多因为八爷逼宫失败,被雍正囚禁,但是没有被杀。其实有没有被杀,他们都是政治权力之下的可怜人。



对于年羹尧来说,雍正一方面跟年羹尧说他们要做一对千古君臣,对年羹尧宠信有加,要什么给什么,一步步助长了年羹尧的气焰。年羹尧的嚣张跋扈和雍正的宠幸分不开,雍正甚至和年羹尧说过,要给他“杨贵妃一般的宠幸”,不理解的人还以为他们要搞同性恋。所以年羹尧仗着雍正的气势,在西北嚣张跋扈,随便任免官员,掌握着西北各官员的生杀大权。享受着全国各地送来的军事补给,借着是自己的势力,给各省,各空缺安排人手,当时有一个很著名的词是“年选”,就是年羹尧推荐的官。

在雍正的捧杀下,年羹尧成为了一个吃白菜,要吃白菜心儿,吃猪肉,要把猪打死,只是背部充满血的猪里脊,晚上睡觉还要翻牌子。朝廷中,以李绂,谢济世,陆生楠为首的清流看着嚣张跋扈,奢靡浪费的年羹尧,恨不得把他挫骨扬灰,尤其是在年羹尧杀死了清流领袖中的孙嘉诚之后,简直将朝廷中整个清流,得罪了个遍。年羹尧最不被雍正忍耐的一点,就是年羹尧嚣张到把雍正都不放在眼里,卸甲一段可以说,已经为年羹尧的生命画上了句号。所以年羹尧在杀了孙嘉诚之后,被雍正皇帝贬官开始,朝中的官员认识到他的失宠,开始墙倒众人推,不断上奏折,把年羹尧给参死了,其实这也正中雍正的下怀,给了雍正杀年羹尧的台阶下。


隆科多就有点不一样了,雍正推行新政,整顿旗务,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等等政策得罪的不仅是读书人,还有许多满族贵族们。所以朝廷的很多官员和隆科多都属于被雍正得罪的一帮,一定意义上,他们都是一伙的。所以八爷联合旗主王爷逼宫的时候,朝中许多大臣们都没有替雍正说话,一个个作壁上观,明哲保身,等待最后的结果。所以隆科多,虽然也权倾朝野,相比年羹尧来说他的朝中党羽要多,力量要大,再加上隆科多的家族佟佳氏产生两位皇后,年羹尧不过是雍正潜邸的一员。


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而且这个舅舅身份,是雍正都亲自承认的,和雍正还有亲戚关系。再者,雍正没有答应过年羹尧说我肯定不会杀你。但是雍正和隆科多保证过“只要隆科多供出来谁要暗地里悄无声息在天牢里暗杀的,就饶他一命。”隆科多最后说了是三阿哥,弘时。所以说君无戏言,但是年羹尧从被贬到被杀,雍正都没有见他一面。说明雍正是真的想弄死年羹尧,机会都不给的杀掉。隆科多则是在天牢时,雍正还亲自去见他一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雍正登基的诏书,可是隆科多宣读的,这个重要性可不是,一般事情能比的。



红雨说历史


仅就电视剧而言,年羹尧的罪过比隆科多大多了,单看孙嘉诚死的时候,百官的表现就预示了年羹尧必死无疑。隆科多确实参与了八王议政逼宫,但是结局政局已定,一个隆科多作阶下囚和黄泉鬼没什么区别,年羹尧的情况则大相径庭。

曾经和年羹尧对着干,在年羹尧最风光的时候以身家性命为赌注,弹劾年羹尧的孙嘉诚被年羹尧杀了,在百官为他举行葬礼的时候,百官在做什么?

雍正首先来到了上书房,看到张廷玉,立刻询问他为什么不去祭拜孙嘉诚。

张廷玉答:

臣本打算要去的,但是听说去的人太多,就决定不去了。

而镜头转到孙嘉诚葬礼上,一个官员这样说道:

到目前为止,王公贝勒一个人没来,军机大臣一个人没来,六部九卿堂倌一个人没来,看起来一个被降了职的年羹尧仍然是言威赫赫。

可见,第一批去给孙嘉诚设祭的都是京官中的小人物,大人物除了“博美名、得人心”的老八(在清朝一个阿哥祭拜一位臣子,且行跪拜之礼,绝对是惊天动地的新闻)主动去了,其他人都在权衡利弊。

他们在权衡什么?明知道孙嘉诚是难得的忠臣,被雍正连升三级赏识的人物,仍然不敢擅自前去拜祭,他们是在权衡雍正的心思,另外极少一部分心思正如官员说的,是顾虑年羹尧的赫赫威名。

一个大臣,足以让王公贝勒、军机大臣畏惧的不敢擅自行动,在雍正看来,作何感想?

张廷玉和孙嘉诚的关系非比寻常,他在第一时间拒绝拜祭孙嘉诚,并非畏惧年羹尧,并非琢磨雍正的心思,反而是对雍正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一点从他后来对雍正询问“年羹尧真的该死”时的回答可以看出。

杀一个年羹尧,稳一朝臣心,换做是谁都会这么办的。百官弹劾年羹尧跟李绂等清流闹事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党争,前者年羹尧犯了众矢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