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出口增速超預期

中國外貿開局平穩

海關總署4月1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7.01萬億元,同比增長3.7%,實現平穩開局。其中,出口3.77萬億元,同比增長6.7%;進口3.24萬億元,增長0.3%;貿易順差5296.7億元,擴大75.2%。其中,3月份出口按人民幣計算同比大幅增長21.3%,增速超預期。

結構持續優化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在分析一季度外貿數據時表示,今年以來,面對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商務部會同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穩外貿決策部署,2019年一季度進出口呈現穩中提質態勢。貿易結構持續優化體現在:市場佈局更加多元,國內區域佈局更趨均衡,各經營主體活力激發,商品結構持續升級,貿易方式進一步優化。

對於一季度進出口總值增長的主要原因,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說,一是國內經濟“穩”是外貿“穩”的重要支撐,中國製造業出現回暖的同時,去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的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效應的釋放,為對外貿易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進出口價格水平溫和提升拉動外貿增長;三是人民幣匯率保持總體平穩有利於外貿穩增長。

李魁文還表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潛力正在持續釋放,成為拉動中國外貿發展的新動力。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2萬億元,增長7.8%,高出外貿整體增速4.1個百分點,佔比提升1.1個百分點至28.6%。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各個月份進出口的數據波動較大。“1、2月份外貿數據波動大主要受春節因素影響,但3月份基本回歸了正常,總體來看中國外貿運行平穩。”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白明稱,除了春節因素,價格因素對貿易增長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部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直接拉動了進出口增長。此外,從外部環境來看,中美貿易摩擦並沒有進一步惡化,其對外貿造成的困擾被限定在一定程度內。特別是一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貿增長成為一個亮點。“近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已顯現效果,這種效果恰恰能夠與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相對沖。”

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儘管一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體平穩,但增長速度處於相對低位,這與當前國際環境不確定性較多有關。”李魁文分析認為,今年以來一些國際組織下調了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中國周邊的主要經濟體出口甚至出現了連續幾個月下降。在此背景下,中國成為全球貿易運行的“穩定器”,一季度中國對外貿易穩定增長釋放出積極信號將有助於提振信心,穩定全球貿易。

關於中美貿易問題,李魁文稱:“總體來看,中美經貿摩擦給企業經營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總體可控。”據海關統計,一季度中國對美國進出口8158.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6224.3億元,下降3.7%;進口1934.3億元,下降28.3%。

在白明看來,在國際產業鏈越來越長的情況下,中國外貿增速下降不僅會影響到與中國直接相關的貿易伙伴,還會間接影響很多國家。當前中國外貿的壓力依然很大,人民幣處於升值階段,中美談判也到了關鍵時刻。因此從目前來看,應對中國外貿的發展給予審慎樂觀的預測。

提及中國外貿未來的發展走勢,李魁文認為,當前促進中國外貿穩定發展的有利條件較多,但國際環境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

白明說,目前來看,穩外貿政策的效應已經顯現,但未來要真正讓外貿穩住,並提升國際市場的認可度,除了國家給予政策扶持以外,還要靠中國外貿的內生動力,要不斷增強產業、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不能僅靠扶,更要靠自己站得穩。”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國家減稅降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為企業穩信心、外貿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但同時,全球經貿增速明顯放緩,WTO大幅下調全球貿易量增長預期至2.6%,出口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狠抓穩外貿政策落實,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優化國際市場佈局,持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努力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