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经疯狂养马,打算在二战前培养150万匹马是疯狂还是愚蠢?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从战争历史的发展来看,在曾经一段时期,骑兵数量的多少甚至直接决定整个战争的成败,随着历史的发展马匹在战争中的价值却越来越小。

尤其是高射速枪械的不断发展,骑兵对步兵的冲杀作用不断减少,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僧格林沁率领下的马队向英法联军发起进攻时,竟然没能冲破英法联军的排枪射击导致大败。

日本曾经疯狂养马,打算在二战前培养150万匹马是疯狂还是愚蠢?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八里桥之战代表骑兵时代的落幕

一方面是东亚最后一支骑兵的落幕,另一方面日本在这个时候却开始大规模养马,将养马当作举国大业,其重视程度不亚于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日本政府曾在1906制定目标,要在1936年之前,将日本国内的马匹数量提升到150万匹,这是疯狂还是愚蠢?

我们对军马是不是有什么误解,军马并完全为了打造骑兵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军马是有误解的,认为军马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打造骑兵,这一点也不能怨大家,毕竟很多抗战影视剧中,但凡要是有几匹马不整一个骑兵连剧情都发展不下去。

日本曾经疯狂养马,打算在二战前培养150万匹马是疯狂还是愚蠢?

《亮剑》中满腔热血的骑兵连

在对方火力充足的情况下,骑兵的冲击虽然比步兵冲锋快一点,但毕竟目标太大,反而不如步兵匍匐分散前进安全性高,在对方预设阵地多重防线的火力压制下,骑兵的冲杀作用几乎就没有,另外战马受枪炮惊吓会不会冲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打造骑兵作为一个强势兵种并不是日本人的目的。

日本一个甲种师团,一共八个联队,其中包括一个骑兵联队,这个联队只有429匹军马,在一个总人数2.8万人师团的编制中,会用400多个骑兵去冲击对方的阵地?

骑兵在战场上最大的作用是在白刃战中对敌军进行冲杀,除此之外骑兵主要用于侦查敌情,移动作战,快速支援以及传递通讯。

日本曾经疯狂养马,打算在二战前培养150万匹马是疯狂还是愚蠢?

二战时期日本骑兵

可以说骑兵这个兵种在现在战争中是逐渐被边缘化的,从日本的编制来看对骑兵也不是很重视,日本二战开始前一共17个甲种师团,每一个甲种师团一个骑兵联队,每一个骑兵联队用马不过四百多匹,很明显,7000来匹军马妥妥的搞定日本所有骑兵马匹的需求。

实际上,日军每一个甲种师团编制的军马都是7630匹,军马最大的用处不是在骑兵上。

在日本的甲种师团中,辎重联队需要马匹2612匹,野炮联队需要马匹2269,是最重要的用马部队,日本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的区别就是,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减少一定数量的马匹,将骑兵联队更改为骑兵大队。

由此可见,军马最大的作用不是为了打造骑兵,而是作为畜力牵引作战工具。

亚洲战场上军马与火炮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大家应该会明白,日本人疯狂养马并不是为了打造类似波兰强大的骑兵旅在正面战场作战。

日本曾经疯狂养马,打算在二战前培养150万匹马是疯狂还是愚蠢?

膀大腰圆的榴弹炮,没有个牵引是不行的

日本还是很了解中国战场的,在中国内陆决定战争成败的武器一定是火炮这样的重武器而不会是枪械这样的轻武器,决定火炮投入战争多少的就是火炮的牵引力,只要解决了火炮的牵引力,一切都不是问题。

一直以来牵引火炮只有两种,一种是机械牵引,用汽车来牵引;另一种是畜力牵引,也就是用马来牵引。

在亚洲战场上想要用机械车辆来牵引简直是痴人说梦,交通体系不发达、燃油供给体系不健全都阻碍了机械车辆的发展,毫不夸张的说,汽车这种东西在亚洲战场就跑不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在中国战场使用火炮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马匹的数量牵引火炮,一种是将火炮轻型化。

日本曾经疯狂养马,打算在二战前培养150万匹马是疯狂还是愚蠢?

二战中德军的马匹牵引火炮

日本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开展疯狂养马计划,另一方面也增加轻型火炮在部队中的比重,比如大量列装的掷弹筒,以及九二式步兵炮等都侧重于尽量不依赖牵引力。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国民政府曾希望引进德国的装备打造德械师,在轻武器方面做的差不多,但是火炮上就差强人意了,在德国顾问的一再坚持下,国民政府费了很大的劲才引进了四十多门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作为国家重器用的时候老谨慎了,打一轮炮立马就跑了,生怕被日军给端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日军一个炮兵联队拥有36门75毫米山炮,12门100毫米炮,在重火力面前,中国军队根本就无法与其对轰。

日本曾经疯狂养马,打算在二战前培养150万匹马是疯狂还是愚蠢?

没有牵引的火炮就跟废铁一样

正是日军培养的军马才让日军这么多门火炮横行亚洲战场,从这一点来说,日本人的疯狂养马并不是毫无目的。

日本马种改良计划的产物“东洋大马”

然而古代时日本本土的马却都是矮马,只能算作是轻型马,负重能力差,不堪重用,为此日本近代以来积极发展马政,希望将日本的马匹发展壮大起来。

怎么发展壮大呢?其实就是引进好的种马,用本土母马与其交配,逐渐繁育出更高品质的马匹。

日本曾经疯狂养马,打算在二战前培养150万匹马是疯狂还是愚蠢?

其实东亚本土马普遍都小,但是耐力好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从法国获得26匹阿拉伯马作为种马进行改良,但是因为种马太少,导致近亲繁殖在初期改良的情况下,后期效果并不明显。

在日俄战争时期,尽管日本的军马都是经过改良的,但是相对于俄国的大高马还是“相差一截”,同样的一辆大炮,日本军马需要8匹才能拉动,而俄国的军马只用6匹就能拉走。

痛定思痛,从1906年开始日本计划引进世界各地优秀种马6000匹,用于改良日本的马匹,经过不断的努力,日本的军马在二战全面爆发前已经成为不弱于欧洲马的“东洋大马”。

其身高160厘米,比当时很多日本士兵的身高还要高,体形高大,行动有力,在抗日战场上,往往两匹“东洋大马”就能拉动的炮,却需要四匹中国本土马才能拉动,脚力可见一般。

日本曾经疯狂养马,打算在二战前培养150万匹马是疯狂还是愚蠢?

改良后的东洋大马

史论纵横说

日本对亚洲战场是极为了解的,近代马政也是较为成功的,马种改良计划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在狭小的国土范围内,硬生生在不适合养马的地方将马养成功,实在是很不容易。

然而日本疯狂养马是其对外扩张野心的暴露,当实力容不下野心,就注定是失败的结果。

日本在侵华战争前是什么都准备充足了,就一件事没整明白,那就是正义永远战胜邪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