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新經濟系列研究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基岩研究院 推出“新經濟系列研究”專題,透視新經濟領域的水下冰山,本系列我們聚焦中概股企業,從資本的角度提供觀察和解讀。

文 | Amy

B站和阿里在情人節正式“領證”。2019年2月14日,雙方同時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報告,宣佈阿里巴巴入股bilibili約2400萬股,持股比例佔B站總股本近8%。一個被命名為“千咖計劃”的UP主入淘計劃正在推進中。

這不禁讓人回想起被阿里入股後起死回生的微博。2013年4月,微博和阿里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阿里5.86億美元入股微博。隨後又經過了一系列的協議,將持股比例提升到了30.6%。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1,微博2016年2月-2018年2月的股價走勢)

雖然B站和微博向用戶提供的內容服務差異較大,一個是二次元彈幕視頻網站,一個是中文內容社交媒體平臺。但是雙方同作為國內的頭部社區,在社區運營上有諸多可以互相借鑑之處。尤其是在B站依託自身的社區屬性,開通直播業務、推進“千咖計劃”,向微博擅長的“網紅”領域發起多次進攻的情況下。

曾經的微博憑藉阿里的支持,由最初一個討論時政的公共輿論平臺,轉而成為更加輕鬆的娛樂化、電商化的平臺,一掃微信帶來的陰霾,成為為數不多的經歷低谷後二次創業能崛起的互聯網公司。兩年時間,股價反應劇烈,漲了10倍多。

在B站有意進一步吸引頭部內容,全方位打造自家平臺上的網紅,並開拓更多的營收渠道的情況下,作為社區的B站能夠獲得哪些收益,社區氛圍是否會發生改變,能否和微博一樣實現數十倍的股價漲幅。本文將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並給出自己的結論。

@ 微博

一個起死回生的傳奇故事

從2009年微博推出至今,可謂經歷了大起大落,創造了多個記錄:破紀錄的18個月內用戶過億(當時互聯網及移動手機普及率跟現在還有很大差距);為數不多的經歷低谷後二次創業能崛起的互聯網公司(還有一家是小米);2年時間,股價漲了10倍多。

作為一個巨大的流量池,微博市值一直在40億美元以下,直到2016年2月,才開啟了大幅的上漲週期,而且是一路開掛地漲。由2016年2月12日的12.09美元/股一路衝高,經多輪峰頂後,2018年2月末達到了高點142.12美元/股。2年時間,股價漲了10倍多。

這與微博和阿里巴巴早年達成的合作是分不開的。2013年4月,急於變現的微博和阿里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阿里5.86億美元入股微博,獲得了微博18%普通股和優先股股權。2014年3月,微博與阿里巴巴的戰略聯盟條款修訂,微博賦予阿里合計持股達30%的認股權。阿里隨後行使了這一權利。

阿里帶給微博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發展陷入低谷的微博二次創業,開啟了轉型之路,生態模式由頭部大V引領改為著重發展腰部用戶,進入到電商/網紅時代,相對應的,微博的用戶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用戶開始下沉,以前主要是精英分子參與時事討論,現在則是年輕人和三四線及以下城市人群佔主流;與此同時,微博上討論的內容也出現了多元化,由最初的作為一個討論時政的公共輿論平臺,轉而成為更加輕鬆的娛樂化、電商化的平臺。

1

平臺調性發生改變

在微博成立早期,討論的主要話題偏嚴肅、偏時政,泛娛樂性內容尚未形成主流。很多意見領袖在微博發表自己的看法,典型的標誌就是任志強。5年多的時間裡,任志強發了5萬多條微博,平均每天50條左右,粉絲數達3700萬。而2016年年初,任志強因為言論過激,微博賬號被關閉。

2014年起,微博氛圍便開始扭轉,以前時政、新聞的部分變成了網紅、八卦、新聞,娛樂部分佔比進一步擴大。

2014年,微博開始由大V主導逐漸轉型到網紅/電商主導,加強垂直領域佈局,扶持腰部中小V。網紅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非張大奕莫屬了。作為一個小小私服締造者,她的私服搭配在社交平臺上深受粉絲喜愛,其電商店鋪上線新品2秒鐘內即被顧客“秒光”,現在微博粉絲已經達到了1000多萬(雖然可能很多殭屍粉,但仍是很龐大一個數據)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2微博@張大奕eve)

網紅電商時代的到來,也改變了整個微博的調性,氛圍變得更加娛樂化,18-35歲的年輕用戶成為主體。2014年,19-35歲的用戶佔總用戶的比例為72%,等到2018年,18-30歲的用戶即佔到了總用戶的75%,年輕用戶的比例明顯上升。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3,2014年微博月活躍人群年齡比重)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4,2018年微博月活躍人群年齡比重)

2

部分用戶流失的同時用戶下沉,總量增長

2018年12月,微博MAU達到4.62億,同比淨增長約7000萬。令很多人不解的是為什麼感覺身邊很多人不用微博了,微博MAU不降反增。從微博2018年和2014年城市分佈構成的對比可以發現,2014年的微博從省份分佈上看,北上廣以及江浙一帶用戶分佈較為密集,從地區分佈上看,華東、華南地區的微博活躍用戶較多;但2018年的數據顯示,微博一線城市用戶佔比只有16%,而三線及以下卻達到了56%,改變了原來的以一線城市為主的狀態,成功實現了用戶下沉。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 圖5,2014年微博月活躍人群省份分佈)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6,2018年微博月活躍人群分佈)

新浪微博與騰訊微博的大戰於微信爆火之後終結,原來的三四線城市的騰訊微博用戶又轉而成為了新浪微博用戶。所以,雖然2012年3月時,微博的月活出現了下降,但隨後MAU實際上一直都呈現上漲的趨勢。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7,微博月活躍人數(MAU))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8,微博日活躍人數(DAU))

3

著力打造社區生態,用戶粘性提高

微博早期通過引以為傲的大V實現爆紅,但這種大V生態也導致大V私底下接廣告變現的很開心,微博卻束手無策拿不到錢。2014年後,隨著網絡整治以及微博自身戰略的變革,垂直領域的網紅/電商的時代到來。微博的流量分佈更加均衡,形成了眾多垂直領域的社區以及一些比較精緻的小社區。這些社區由眾多的“腰部”用戶引領,粉絲數量從不到1萬到幾百萬之間。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9,微博@張貓要練嘴皮子)

雖然每個賬號的粉絲數量減少了,但社區內部的互動卻更強了,打造成了一個社區+社交的微博生態,用戶粘性提高。而且,這種小社區的形態削弱了微博不平權的屬性,很多腰部用戶也能有自己的一片發展空間,激勵了腰部用戶UGC的生產,進一步豐富了平臺內容。同時,加入自己感興趣的小社區,用戶表達參與的意願更加強烈,用戶粘性得到提升。

2013年,微博月登陸次數超過15次的用戶佔比只有不到33%,2014年還出現了輕微的下降。而到了2016年,隨著微博的轉型,月登陸次數超過15次的用戶佔比大幅提升,達到了51.4%。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10,月均登陸天數超過15天的高粘性用戶)

用戶粘性提升的同時,用戶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雖然受互聯網流量紅利不斷減少的影響,微博MAU的環比增速(以一個季度為一個週期)在階段性的下降。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11,微博MAU的環比增速)

4

收入變現完全依賴廣告

凡是用過微博的小夥伴,想必都對無處不在的廣告印象深刻,不勝其擾。新浪CEO曹國偉曾公開表示,“中國的門戶從來沒有通過門戶這個業務賺過,只有新浪一家靠,因為我們沒有遊戲。”

其實,完全依靠廣告變現也並不是微博的初衷,2011年時,曹國偉就提出了微博的六大商業模式,分別是“廣告、遊戲、搜索、無線增值、電子商務平臺、數字內容收費”。但現在看來,只有廣告和電商做的還相對比較成功。

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微博的收入也水漲船高。可以明顯的發現,收入的增速和用戶數量的增速是同起同落的,只是用戶數量的增長傳導到收入上大約滯後一兩個季度。隨著社區調性的改變,微博成功實現了用戶數量增加、粘性提升和營收增長的三贏局面。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12,微博MAU-收入)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13,微博MAU和收入的環比增速)

注:MAU為當季最後一個月的MAU

在收入結構上,廣告收入可謂是微博的“立身之本”。近年來,廣告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波段式上升,大部分穩定在80%以上。2018年四季報顯示,微博廣告收入4.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7.67%,較上季度增長4.72%。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14,微博營收結構)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15,微博廣告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

其中阿里巴巴作為微博的大股東,早期對微博的營收有重大突出貢獻,在財報中會單列一項專門披露。在2013年、2014年的時候,阿里巴巴對微博廣告收入的貢獻在40%左右,後來隨著微博用戶的增長,阿里巴巴帶來的收入在微博廣告收入中的佔比逐漸下降,2018年財報顯示,佔比下降到了大約8%。

阿里入局,B站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上)

(圖16,阿里巴巴貢獻的收入佔廣告收入的比重)

接下來,本文將闡述阿里入股給B站帶來了哪些改變,B站、阿里、UP主三方合作的利益基礎在哪裡,以及B站和微博的未來發展之路究竟有何異同。阿里入局,B站是下一個微博?(中)和阿里入局,B站是下一個微博?(下)即將放送,敬請期待。

報告的全部內容只供做參考之用,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並非作為買賣、認購股票或其它金融工具的保證。基岩研究院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投資者依據本報告提供的信息進行證券投資所造成的一切後果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