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那些事3:慈禧因為生了皇子,反而差點被殺

1860年,中國和英法之間打的這場戰爭,改變了慈禧的命運。其實這場戰爭對中國影響之深超出了你的想象,它不但改變了慈禧,甚至也改變了大清國的命運和中國的歷史。

要說這場戰爭,就得說起當時的政局、國內外形式,而要說這些,就不得不說起慈禧的丈夫,當時的清朝皇帝——咸豐帝。

慈禧那些事3:慈禧因為生了皇子,反而差點被殺

咸豐皇帝

咸豐皇帝的名字叫奕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野史和民間傳說對奕詝的能力很不屑,甚至認為他的皇位來的不光彩,完全是心機婊、綠茶婊。

當時道光皇帝最鍾愛第四子奕詝和第六子奕訢也就是後來的恭親王,到底選誰為接班人,他就比較猶豫。奕訢從小聰明伶俐,能文能武,而相比之下,奕詝就弱了一些,知識才具都不行。但是奕詝有個好老師啊,叫杜受田,針對奕詝的特殊情況,制定了特殊策略,讓奕詝以仁孝之心取悅道光皇帝。

慈禧那些事3:慈禧因為生了皇子,反而差點被殺

奕訢

比如,一天,道光皇帝帶領著皇子去打獵,奕訢特別厲害,飛禽走獸打了很多,而到了奕詝這裡呢,他連個毛都沒有打到,是一箭未發。道光皇帝問,怎麼回事,奕詝說:“時方春,鳥獸孶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 意思就是說現在是春天,白草發芽,萬物都在孕育自己的孩子,我不忍心傷害他們,那樣違背天和。道光一聽,很高興,就決定要讓他作接班人。

等道光晚年的時候,臥病在床,叫上奕詝、奕訢問他們我死了,國家大事該咋辦,奕訢從文治武功上說了一二三四好幾點;而奕詝呢,啥也不說,光在那裡哭,一把鼻子一把淚,擔心阿瑪的身體,道光一看啊,這真是孝子,於是更加堅定,立他為繼承人。最終,心機boy 奕詝當了皇帝,就是咸豐皇帝,而才子奕訢卻只能做個王爺。

中國傳統歷史不乏這種傳奇小故事,但是可信度並不高。道光皇帝當了三十年的皇帝,閱人無數,什麼樣的政治鬥爭沒有見過,奕詝那種貓膩根本逃不過老皇帝的法眼。老皇帝把皇位傳給咸豐,肯定是做過綜合的考慮和測評,立儲這種天大的事,怎麼可能被一兩個小故事左右呢?

而且,咸豐皇帝雖然沒有乾隆康熙那樣的文治武功,但是他也是兢兢業業,銳意革新。從《清文宗實錄》中看,他此時的工作極為勤奮,每天都有許多諭旨下達,其中不少是親筆寫的硃批、硃諭,不勞軍機大臣動手。他任用肅順等改革派,以鐵腕懲治腐敗,大膽任用曾國藩、左宗棠、羅澤南這樣的漢族將領,想盡辦法平定太平天國運動。

然而,咸豐的命太苦了,道光留給他的攤子太差了。以繼位,就遇到了千年不遇的農民大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是幾千年來農民運動的大高峰,漫及十八個省,咸豐幾乎用全部的時間在和太平軍周旋。而就在他忙於應付內亂時,英國人、法國人趁亂而入。1860年,英法聯軍從天津的大沽口登陸,然後長驅直入,進攻北京,滿清蒙古軍隊在英法聯軍前幾乎沒有什麼抵抗力,京城難保。

慈禧那些事3:慈禧因為生了皇子,反而差點被殺

第二次鴉片戰爭

沒有辦法,咸豐皇帝只能帶著皇室,4歲的兒子,慈安、慈禧等,還有他的軍機大臣,肅順等,逃到了承德。留下六弟奕訢和英法等談判。

英法聯軍現在北京一番燒殺掠搶,圓明園就是在這場戰爭中化為灰燼的。好在英法的政治訴求很明確,他們並不想滅亡滿清,只想開口通商、和中國互派公使等,奕訢發現這些外國人說話很算數,只要和他們好好談,很多矛盾都能解決。而且他發現外國的兵器十分先進,可以學習,用來對付太平軍,因此奕訢十分支持向外國人學習。不管怎麼樣吧,北京的談判還算順利,等一切談妥,英法就可以退兵,而咸豐皇帝就可以回北京了,很多大事還得靠他拿主意的。

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年僅31歲的咸豐皇帝突然病倒了,而且不久人世。這無疑又是一場重大變故。幸好,他還有個兒子,但是兒子載湉淳才四歲。這種對慈禧也是一個很尷尬的處境,當時慈禧才26歲,正是青壯年。“子少母壯,國之大吉啊”。

慈禧那些事3:慈禧因為生了皇子,反而差點被殺

兩宮太后和同治皇帝

因為皇帝死後,留下小皇帝,他沒有辦法親政,只能依靠母親,而母親可能會依靠孃家人,就會造成外戚專政的局面,這種情況在歷史上發生不只一次。比如,漢武帝去世的時候,他的接班人劉弗陵才八歲,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也是二十多歲,漢武帝臨死前將她賜死,為了就是避免子少母壯。咸豐皇帝也很擔心這種情況,再加上以前慈禧時不時會有建言獻策的干政行為,因此他臨死前給慈安一個手諭,說如果慈禧不老實的話,可以直接拿出手諭,把他殺死。

如果年少的皇帝不依靠母親的話,就得依靠一些能幹的大臣,這要求大臣有能力,還得忠心,這就是所謂的託孤。比如,最著名的是劉備託孤給諸葛明,諸葛明忠心耿耿,明明可以取而代之,但是仍然忠於劉家,鞠躬盡瘁。但是也出現過很多的權臣,比如漢武帝託孤的霍光就是個大權臣,他都可以廢立皇帝;甚至再清朝本朝就發生過託孤大臣專權,鰲拜就是個例子。

慈禧那些事3:慈禧因為生了皇子,反而差點被殺

鉤弋夫人

那咸豐皇帝怎麼安排自己的後世呢?他先選擇了託孤大臣,一下子選了八個,肅順、端華、載垣等八個人,這就是八大顧命大臣,也讓他們之間有個商量和牽制。這樣咸豐還是有點不太放心,他還想到了皇后也可以牽制他們,所以咸豐還給了皇后一些權力,他把一枚刻著御賞的印章給了慈安,把一枚刻著同道堂的印章給了慈禧,並且說,新皇帝頒佈的詔書只有蓋上了這兩枚印章才能生效。

這可以讓兩宮太后可以牽制顧命大臣。咸豐就放心了,雙方互相牽制,共同輔佐帝王新皇帝,不會讓一方專權。1861年8月22日,咸豐皇帝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他兩權分立的辦法好使不好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