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王陽明——“龍場悟道”

王陽明生平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公元1472年至公元1529年),字伯安,號陽明,諡文成,紹興府餘姚人(今浙江餘姚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也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不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還能夠率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他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他曾在餘姚陽明洞天結廬,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一般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聖人王陽明——“龍場悟道”

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啟超曾說:“王陽明在近代學術界中極其偉大,軍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勳業。”

“我心光明,夫復何言”是王陽明臨終時所說的話。

王陽明是何許人也?世人又為何將其稱為聖人?

王陽明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也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他十二歲就立志要做“聖人”,並且經過“龍場悟道”後自己鑽研,創立“陽明學”。

那什麼是“龍場悟道”?“聖人”又從何而來?這得從王陽明當“所長”的經歷說起。

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宦官劉瑾專權,王陽明因反對他被廷杖四十,貶至貴州龍場(今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當驛丞,相當於現在的招待所所長。

來到龍場當“所長”,王陽明的“生意”可並不太好,畢竟地方太偏僻。到了“遠郊”,王陽明的鬥志並沒有消沉,反而在這裡領悟到“不能說的秘密”,經過不斷髮展成為後世所研讀的“陽明學”,俗稱“王學”。

聖人王陽明——“龍場悟道”

“龍場悟道”是怎麼來的

話說,在這個遠郊驛站“當官”,實在沒勁,也沒什麼消遣娛樂設施,又不像今天,我們有電視、電腦、遊戲機,實在鬱悶還能去KTV高歌一曲,但在古時,也就只能讀本書了,當然前提是你還得認字。

一次王陽明在讀《大學》時,對它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王陽明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產物(心即理),萬事萬物的根本都是心。龍場安靜、艱苦的環境讓王陽明結合自身的經歷,日夜反省,終於在一天夜裡頓悟,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的“龍場悟道”,猶如閉關練功一樣,等到“開關”之日,必定“武功蓋世”決勝天下。

果然,太監劉瑾死後,王陽明順利“出關”,此時的王陽明可已經練得一身“絕學”,他的武林秘籍就是“陽明學”。

自創“陽明學”後,王陽明還非常豁達開明,不像有些“宗派”立下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規定,而是隻要你學我就教,無論內外、男女還是外國人,都一視同仁。但是這麼高深的學問可不是誰都能懂的,作為學生,不懂就問,王陽明還是很歡迎的。

這段時期,王陽明的眾多弟子對於他所說的“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理論百思不得其解,便向他請教:“南山裡的花樹自開自落,與我心有何關係?”王陽明回答:“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於寂。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這樣,王陽明的學說聲名遠揚,遍地開花。

聖人王陽明——“龍場悟道”

王陽明能文還能武

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六月十四日明宗藩寧王朱宸濠叛亂,集眾十萬(號稱)重兵攻打安慶,欲取南京。此時王陽明將去福建剿匪,他帶領的部隊剛到豐城便聞此訊,於是王陽明修治器械,調派軍糧,準備隨時平叛。他還發布寧王罪行,號召各地起兵擒王。

王陽明調集八萬大軍(對外號稱三十萬,主要為各地民兵與農民)。召集部下徵詢退敵良策。這時有人指出應該急救安慶,但王陽明認為九江、南康已被敵軍佔領,如果越過南昌跨江救安慶,則會腹背受敵,不如趁現在南昌空虛,我軍銳氣正盛,當可以一鼓作氣搗毀寧王老巢。敵軍如果聽說南昌失守,那麼一定會班師回來救援,等他來時我們就在鄱陽湖迎擊他,一定能大獲全勝。

果然,寧王朱宸濠聽說南昌被攻克,急速回來營救,二十四日與王陽明的軍隊在南昌東北的黃家渡相遇,王陽明神斷勝利,叛軍兵敗撤退樵舍,連舟成陣負隅頑抗。王陽明效仿“赤壁之戰”採取火攻,寧王及其殘部被全部擒獲,寧王做了階下囚。

寧王之亂只用了三十五天就平息了。王陽明一戰成名,被尊稱為“大明軍神”。

如今,王陽明已經作古幾百年,但那句“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仍不絕於耳,彷彿聖賢就在眼前。他教導我們“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