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也不厚道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举明经。

狄仁杰也不厚道

历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复相,后入为内史,后又封为梁国公。然而,历史上素以刚正不阿著称的狄仁杰,也有不厚道的一面。

作为后来名震朝野的一代名相,狄仁杰的家世却一点也不显赫。他的父亲只是做过夔州长史,而他本人早年似乎也没什么出众之处,仅仅是以“明经”出道。狄仁杰是一个有真才实干的人,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承,在任期间,他曾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记录: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虽然狄仁杰判过的案件涉及17000人,但是却没有一人喊冤。一时间,狄仁杰成为了世人推崇的神探。

在唐高宗的时候,狄仁杰就是著名的“反对派”,只要看不顺眼,他敢于反对一切事,对抗一切人。

最能说明狄仁杰性格的是他对待名相娄师德的态度。

狄仁杰也不厚道

这个娄师德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唾面自干”的武周时期宰相。《新唐书·娄师德传》记载: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 师德日:“未也,洁之是违其怨,正(正确的是)使自干也。”

娄师德的忍让在历史上是非常出名的。他为人深沉有度量,立身处事,视“忍”为高,即便有人触犯了他,他也谦虚退让,不愠形于色。然而如此一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老好人,狄仁杰却偏偏看他不顺眼。

当时两个人同做相国,能力却各有差别。狄仁杰自认为出类拔萃,看不惯娄师德和自己平起平坐,总是挤兑他。

狄仁杰也不厚道

有一天,武则天出示了十几封已封存的推荐信给狄仁杰看,并告诉他,他之所以受到重用,全是因为娄师德的大力推荐之功。这一下轮到了狄仁杰无地自容了,原来自己能有今天,靠的全是整天被自己打压的娄师德。自己不领情也就罢了,谁知自己还时时打击娄师德。这件事对狄仁杰是个不大不小的讽刺,让他反思自己走过来的岁月。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其他人望尘莫及。而狄仁杰却巧妙地利用了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力荐张柬之,并借张柬之之手,完成了李唐复辟的大业。但不论《唐书》如何高度赞扬狄仁杰的大智大勇,还是无法掩盖狄仁杰对武则天的不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