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末三仁”之一,赵匡胤的国号来源于他,本来有机会成为天子

都说“国破思良将,乱世出忠臣”,这句话孔老夫子也很赞成,他在《论语。微子》中说道:“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末有三仁”。

“殷末三仁”之一,赵匡胤的国号来源于他,本来有机会成为天子

孔老夫子

微子、箕子、比干这三人其实都是殷商的王族,其中微子是帝辛同父同母的哥哥,箕子是帝辛的伯父,比干是帝辛的叔叔,只不过他们都是庶出。

“殷末三仁”之一,赵匡胤的国号来源于他,本来有机会成为天子

微子

这其中最悲催的就是微子了,本来他的父亲帝乙是准备立他为王储的,可是有大臣劝谏说“应当立嫡子”,虽然微子的生母开始不是正室,可是后来却是被帝乙扶上了正室之位的,按照子以母贵的标准微子应该也是可以的。

“殷末三仁”之一,赵匡胤的国号来源于他,本来有机会成为天子

帝辛

可是大臣又说,微子的母亲虽然后来成为了正室夫人,但是她是由妾室升上来的,她生了三个儿子(子启、中衍、受德),可惜子启与中衍都是她在妾室时所生,只有受德是正室身份时所生,所以只有受德是嫡子,于是帝乙听从了大臣的意见,遗命立受德为王,受德登基之后是为帝辛。

帝辛登基之后开始还是励精图治的,将兄长子启封国于微地,爵位是子爵,所以后人称之为微子。

“殷末三仁”之一,赵匡胤的国号来源于他,本来有机会成为天子

纣王

帝辛统治后期开始耽于享受,托《封神演义》的影响,这时候他已经变成了大家熟悉的那个纣王,他开始任用奸侫,冤杀了丞相比干,囚禁了箕子,贬斥了微子。

“殷末三仁”之一,赵匡胤的国号来源于他,本来有机会成为天子

比干

而且他不惜国力艰难,一面东征西讨扩张王朝版图,另一面修建亭台楼阁享受,建造朝歌都城及鹿台等场所,据说当时的朝歌都非常繁华,有“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之称。

“殷末三仁”之一,赵匡胤的国号来源于他,本来有机会成为天子

朝歌

这时候的殷王朝外强中干,如果他挺过了这段脆弱期,那么他还会强大下去,但是这时候西北的周民族崛起了,连续几代贤王的周民族实力强劲,尤其是周文王姬昌还曾经被纣王囚禁过,更是让周王朝的军事行动充满了复仇的意味。

牧野之战现场刚收服的奴隶临阵倒戈,让殷商的军队大败而逃,周朝军队逼近朝歌,帝辛在鹿台举火自焚,商朝灭亡。

“殷末三仁”之一,赵匡胤的国号来源于他,本来有机会成为天子

牧野之战

周武王灭商之后,没有选择在朝歌立都,而是回到自己的大本营镐京建都,为了安抚殷商的遗民,周朝将纣王之子武庚封在殷地建立邶国。

后来周武王去世,即位的成王年幼,由王弟周公旦辅政,这时武庚联合管叔、蔡叔发动了叛乱,这场叛乱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武庚也兵败被杀,但是周朝政府还需要一位能够镇得住殷商遗民的前朝王族,于是他们选择了微子。

“殷末三仁”之一,赵匡胤的国号来源于他,本来有机会成为天子

春秋诸国

于是微子被封在殷商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爵位为公爵,并让其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来训戒他。

微子启去世之后,其二弟仲衍即宋国君位,是为宋微仲。

两千年后,在宋州发迹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因为他当时官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按照杨坚、李渊等人的惯例,定国号为“宋”,开创了三百年基业的“天水一朝”。

“殷末三仁”之一,赵匡胤的国号来源于他,本来有机会成为天子

赵匡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