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望結束亂世的北方王朝,無奈皇帝大多短命,最終被權臣取代

東漢末年,曹操逼迫漢獻帝劉協封自己為魏王,加九錫,其實已經是僭越了,只不過曹操還有一層遮羞布沒揭下來,曹操去世之後,曹丕就迫不及待的撕開了遮羞布,逼迫劉協禪讓帝位,並且說道“吾今知堯舜之事矣”。

最有望結束亂世的北方王朝,無奈皇帝大多短命,最終被權臣取代

三曹


曹丕在為了上位時能夠藉助世族的力量而同意了“九品中正制”的方案,破壞了曹操留下的“唯才是舉”的政策,以致於曹魏天下被司馬氏取代也沒有忠臣志士出來阻止,當然也有曹魏皇帝短命的緣故,司馬懿一個超長待機耗死了曹家三代帝王。

最有望結束亂世的北方王朝,無奈皇帝大多短命,最終被權臣取代

吸取了曹魏亡國的教訓,司馬氏為了防止政權旁落,大封同族為王,最後因為繼承人問題爆發了內亂,史稱“八王之亂”,司馬氏互相攻擊兵力漸漸吃緊,於是他們都把目光聚向了周邊的遊牧民族,最終引狼入室,以致國都被破皇帝被俘虜,史稱“永嘉之亂”神州陸沉。

自“永嘉之亂”五胡亂華以來,華夏北方地區漢人數量大大減少,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紛紛入主中原,建立大大小小的王朝,他們之間互相爭戰,百姓流離失所,中原十室九空。

最有望結束亂世的北方王朝,無奈皇帝大多短命,最終被權臣取代

但是真正的當權者,不管是哪個民族的部落首領也好,王朝君主也好,都會籠絡一些漢人士族地主,因為對於治理地方這些胡人是真不在行,能夠在亂世之中成為君主的大多數都不是泛泛之輩,比如其中的苻堅、石勒、拓跋燾等人就曾經重用過漢族文人。

最有望結束亂世的北方王朝,無奈皇帝大多短命,最終被權臣取代

拓跋燾

在經過幾輪王朝之間的傾軋洗牌之後,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國漸漸的強大了起來,後來他們認為自己繼承了曹魏的衣缽於是他們改國號為“魏”, 並且最終統一了中國北方,因為當時在南方還有東晉朝廷存在,所以歷史上將這個朝代稱之為“北魏”。

最有望結束亂世的北方王朝,無奈皇帝大多短命,最終被權臣取代

從太祖皇帝拓跋珪的公元386年登國元年開始到孝莊帝元修公元535年永熙三年為止,因為北魏後期權臣爾朱氏及高歡廢立的傀儡皇帝和追諡為帝的太多,因此沒有帝陵的都不計算在正統帝王內,一共傳九代帝王11人,平均每位皇帝不到28歲,就算是在人均壽命不高的古代這也是個不算高的數字。

最有望結束亂世的北方王朝,無奈皇帝大多短命,最終被權臣取代

拓跋宏

他們分別是太祖宣武帝拓跋珪在位24年享年48歲;太宗明元帝拓跋嗣在位11年享年31歲;世祖太武帝拓跋燾在位29年享年44歲(拓跋燾是統一北方的君主,根據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規矩可以諡為祖);高宗文成帝拓跋濬在位14年享年25歲;顯祖獻文帝拓跋弘在位11年享年22歲(拓跋弘實在是一代人傑,可惜還是鬥不過馮太后,據說他是被馮太后毒殺的,他的才能比其子孝文帝拓跋宏還要強,如果他不死南朝未必能自保);高祖孝文帝拓跋宏(後來改名元宏)在位29年,享年33歲;世宗元恪在位16年享年32歲;肅宗孝明帝元詡在位9年享年18歲(與拓跋弘被大母馮太后毒殺不同,元詡是被親媽胡太后毒殺的,而隨之引發的“河陰之變”也正式敲響了北魏滅亡的喪鐘);敬宗元子攸在位3年享年23歲,孝武帝元修在位3年享年25歲,後來被權臣宇文泰所殺另立元寶炬為帝,北魏滅亡。

北魏王朝皇帝英年早逝留下的問題很多,比如後宮干政、外戚勢大、權臣尾大不掉等等,可以說東漢末年的情形彷彿又重演了。

最有望結束亂世的北方王朝,無奈皇帝大多短命,最終被權臣取代

元修死後宇文泰與高歡分別立了一個傀儡皇帝把持朝政,歷史上稱之為西魏與東魏王朝,後來兩個權臣的後代都逼迫皇帝遜位,自己取而代之,建立了北周與北齊,後來北周奮發圖強而北齊盡出些瘋子皇帝,北齊為北周所滅,最後出身北周八大柱國的外戚楊堅成功上位,建立隋朝,隋朝攻滅南陳統一宇內,結束了自“永嘉之亂”開始的亂世歷史,其實還是建立在北魏打下的基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