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並非解決外匯佔款下降的必然選擇】當經濟企穩跡象愈發明顯,各界對於央行貨幣政策空間的疑問也越來越多。其中,降準的必要性則備受關注。此前,各界一致認為,降準的必要性在於防止緊縮,因為2013年以前央行外匯佔款是儲備貨幣(或基礎貨幣)增長的主要來源,自2014年起,由於資本賬戶流出超過經常賬戶順

【降準並非解決外匯佔款下降的必然選擇】當經濟企穩跡象愈發明顯,各界對於央行貨幣政策空間的疑問也越來越多。其中,降準的必要性則備受關注。此前,各界一致認為,降準的必要性在於防止緊縮,因為2013年以前央行外匯佔款是儲備貨幣(或基礎貨幣)增長的主要來源,自2014年起,由於資本賬戶流出超過經常賬戶順差,央行的國外資產開始下降。作為應對,央行增加了對商業銀行的借貸以擴充資產負債表。機構曾普遍預計降准將成為今年拉動廣義貨幣M2增長的關鍵力量。我認為這一概念存在偏差,且降準也並不是解決外匯佔款下降的充要條件。外匯佔款下降與否影響的是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即影響的是基礎貨幣,而降準影響的是貨幣乘數,後者僅改變央行資產負債表負債端的結構,將一部分法定存款準備金轉變為超存款準備金,並不影響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貨幣總量是由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共同決定的。雖然基礎貨幣少了,通過提高貨幣乘數也有助於增加貨幣供應量,但前提是,要以降準來提高貨幣乘數必須通過商業銀行的行為,即商業銀行要加大貸款力度才能提高貨幣乘數。如果商業銀行不貸款,只是讓錢趴在央行賬上,體現為超額準備金增加,那麼這並不會提高貨幣乘數。這也是過去幾年歐美央行面臨的問題。此外,“用降準來逐步置換MLF“的說法也不準確。首先,降準只是改變貨幣乘數,MLF改變的則是基礎貨幣。其次,“置換”的概念並不精確,準備金是央行負債方的組成部分,而MLF、SLF則是央行資產方的組成部分。其實,MLF就是再貸款的變種,是特殊的、點對點的再貸款,通過MLF等工具可以彌補外匯佔款減少導致的基礎貨幣下降。MLF、SLF和外匯佔款之間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因為它們都是中央銀行資產方的組成部分。而降準改變的是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方。事實上,通過降準增加流動性與續作MLF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並且,央行也無法通過降準精確彌補MLF到期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因此,不能說用降準來置換SLF、MLF,因為SLF、MLF本身是可以增加的、可由央行來提供。說到底,根本的是要看貨幣供應量。只要貨幣供應量能夠上升,就不存在降不降準的問題。例如此次3月金融數據大幅反彈,M2增速從8%大幅提升至8.6%,可以說貨幣供應量增加了不少。因此,目前關鍵還是要看M2,而不要只盯著外匯佔款。就目前的經濟數據而言,降準的必要性下降,當然還需要進一步觀察未來的變化。此外,數據顯示,目前貨幣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利率也比去年下降較多。3月,我國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4%,比去年同期低0.32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47%,比去年同期低0.43個百分點。儘管3月份貨幣市場加權平均利率較2月份有所上行,但從各期限品種的利率看,仍持平甚至略低於今年1月份的水平。當經濟企穩時再降準,容易推高通脹,也容易引發資金大量流向房地產。降準的意義是為了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如果降準後,資金仍然留在金融市場,而沒有流向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反而有可能助推金融脫實向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