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有三賢?琢磨都有誰?

臨渭有三賢?琢磨都有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華州下邽縣(今渭南臨渭區)人,貞元二十六年時中進士,先後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榆林學士。一生歷官20任,從政40年,勤政為民,官至刑部尚書。勤於筆耕,創作詩文3840首(篇)。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作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質樸通俗,有“詩王”和“詩魔”之稱。代表作《長歌恨》、《賣炭翁》、《琵琶行》等名傳千古。有《白氏長慶集》、《白香山詩集》傳世。被譽為“下邽三賢”之一。

臨渭有三賢?琢磨都有誰?

寇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宰相、政治家、詩人。在地方以民為本,政績卓著;在朝廷輔佐皇帝,安邦治國。因性情剛直,敢於犯言直諫,宋太宗讚許說:“朕得寇準,猶文皇(唐太宗)之得魏徵也!”在遼軍入侵之際,他力主宋真宗親征抗遼,迫使遼簽訂“澶淵之盟”,使宋、遼邊境保持了百年安定局面。寇準從政四十年,清正廉潔,終生不蓄錢財,不治私第,被稱為“無第宰相”。

臨渭有三賢?琢磨都有誰?

張仁願,原名仁亶,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臨渭區)人,唐朝宰相、名將、政治家、軍事家。仕武則天、中宗、睿宗三超,官至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封韓國公,又加鎮軍大將軍,後追贈太子少傅。一生戎馬倥傯,建功邊關。曾屢次大破突厥,於黃河北修築三座受降城,並建烽火臺1800處,使突厥不敢越陰山牧馬。史載時為宰相而文武兼備者,僅李靖、郭元振、唐休璟、張仁願四人,而以張仁願尤卓著。故里鄉親將他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準同譽為“下邽三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