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勸中年女人都自私一點,別再無私奉獻了

我想勸中年女人都自私一點,別再無私奉獻了

母親總是反覆嘮叨一句話:“年輕的時候要努力掙錢,一旦過了45歲,還沒有掙夠養老的錢,這輩子想要過好日子,基本上不可能了!”

說這句話的時候,母親會不由自主的陷入回憶,回憶過去與父親一起來到這座城市時,身無分文的景象,多虧了那些年的努力,才讓現在的她衣食無憂。

每次聽到母親這樣說的時候,我總會反駁她:“現在許多人都是70歲才退休,隔著45歲還有25年呢,不著急的!”

母親聽罷,一臉無奈。

01

雖然母親說的道理我明白,卻總感覺母親的生活裡缺少了一些必要的元素,直到我結婚生子之後,才漸漸明白母親生活中缺少了快樂。

女人過了45歲,可以沒錢也可以不漂亮,卻要認清這些道理,它們比金錢與美貌,更值得擁有。

快樂與金錢無關,活得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母親的生活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也是衣食無憂,中等偏上了,但是總感覺精神世界有些匱乏,偶爾看看電視劇,被一些商家的廣告牽著鼻子走,除了每天跟幾個熟人親戚話話家常,沒有了其餘的愛好,日子一天天過,快樂八竿子打不著。

我想勸中年女人都自私一點,別再無私奉獻了

我曾經多次拉著她的手,強行帶她去旅遊、跳廣場舞、看電影,每次都會被拒絕,印象裡,很少看到母親開心的笑容,取而代之的總是愁苦:為弟弟的學業發愁 、為了舅舅的婚事發愁、為了父親的保險發愁、為了我的事情發愁,常常好幾天睡不著覺,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

一次與母親聊到快樂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問母親:“媽媽,你什麼時候才能夠開心?”母親想了想說:“你們都過得好,都不要我操心了,我就開心快樂的!”

“我們怎樣才算過得好呢?”母親欲言又止。

是我們都發了大財嗎?也許是也許不是,母親不知道,其實活得快樂,與金錢無關她自己也知道,甚至與絕大多數我們自認為有關的因素都無關,簡單一點,看透一些東西,就能夠快樂。

這些道理,母親也都懂。

02

我也時常跟母親唸叨,只要意識到:“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快樂”這一點,就能夠活得比絕大多數人要快樂。如果整天發愁,再多的錢,又有什麼意思?

母親總是笑我說:“你還小,知道些什麼!”可是,說這句話的我,已經生了兩個孩子,在公司裡獨自帶著項目。

在與母親交流的時候,我常感慨:女人,應該為自己而活,尤其是過了45歲之後

母親尚且待字閨中的時候,就開始了為別人而活的人生,她是家裡的大姐,懂事起就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打豬草、撿稻穗,後來年紀稍長,便開始帶弟弟妹妹,上山砍柴,挑水做飯。

結婚之後,跟隨父親四處打工做生意,我們幾個兒女出生、長大,到結婚,母親操了無數的心,她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便是:“你們過得好,我就開心了!”

我想勸中年女人都自私一點,別再無私奉獻了

03

我承認母親母愛的偉大與無私,也很感謝她的付出,卻更想她自私一點,為自己而活,我們幾個必定毫無怨言。

有次,聽王東嶽老師講解甲骨文裡“慈”這個字的含義時,差點流眼淚,王老師說:“所謂的慈便是,你明明過得很好了,你的父母依然認為你過得不夠好,這便是慈”,深以為然!

明明我們幾個子女都已經過得很好了,母親依然會替我們操心,任何事情,只要我們一個電話,母親必定幫我們辦好,而且比我們自己辦的還要好,例如帶孩子。

女人過了45歲之後,就該好好為自己而活了,甚至每個人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該為自己而活,總是付出,總是不為自己著想的人,當然能夠稱得上無私,但是最對不起的人,卻是自己。

而自己的人生,也只有一次!

總能夠在無私奉獻與為自己而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女人過了45歲,倘若還沒有找到這個平衡,就是太看不穿了。

我想勸中年女人都自私一點,別再無私奉獻了

04

母親體檢的時候,腦部被查出來有囊腫,鄉下醫生不明就裡的說很嚴重,當母親跟我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能夠明顯看到她臉上的惶恐.

我一瞬間想到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馬上給她掛了最好醫院的專家號,馬上去檢查,雖然她一直強調,別花冤枉錢,但是哪怕要傾盡一切,我也願意。

檢查結果是先天性的囊腫,沒有任何問題,虛驚一場,又做了全身體檢,除了一些因為年紀大而帶來的指標變化以外,其他一切都好。

在醫院回家的路上,我跟坐在副駕駛座上的母親說:“媽媽,你要活得開心點,少為我們操心了,想吃什麼想去哪玩,只要你想,我就帶你去,我就想你能為自己而活!”母親嗯了一聲,轉頭望向窗外……

我有一位好母親,我盼著她長命百歲,更重要的是開心!我還想勸她自私一點,別再無私奉獻了!

End

今日話題:談談你的母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