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有智慧的一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意思你得知道!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是我國北宋著名文學家。綜觀蘇軾的文學作品,其對社會的看法和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了出來。尤其是蘇軾的2700餘首詩歌作品,這類題材十分突出。所以我們讀蘇軾的詩,往往能夠看到它智慧的一面,讀後發人深省。小編今天便通過蘇軾的一首千古名作《於潛僧綠筠軒》,來和大家一起看看其中智慧的一面。

蘇軾最有智慧的一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意思你得知道!

蘇軾出任杭州通判時,曾到於潛縣境“視政”。於潛縣(今浙江臨安市境內)豐國鄉寂照寺有一位僧人名孜,字惠覺。蘇軾當時便去拜訪了這位僧人,到了寺中蘇軾與惠覺同遊綠筠軒時,蘇軾便寫下了《於潛僧綠筠軒》。這首詩是一首雜言古詩,其主要內容為歌頌風雅高節,批判物慾俗骨。出語精警,發人深省。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於潛僧綠筠軒》: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蘇軾最有智慧的一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意思你得知道!

詩的前六句為一部分,它是蘇軾所發出的精闢議論。首先,“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蘇軾用了王徽之為人高雅,生性喜竹的典故,來讚頌惠覺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晉書·王徽之傳》中記載,王徽之寄居一座空宅時,便馬上令人種竹。有人問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釋,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其次,“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兩句,則是對“不可居無竹”的進一步闡述,且富含哲理意蘊,是蘇軾智慧的體現。即人沒有肉吃,充其量不過會瘦而已,但人一旦沒有了竹子的氣節,就會變得庸俗。它是蘇軾就物質與精神、美德與美食所發出的議論,且在比較中讓人們知道其價值的輕重。同時,它也是蘇軾對惠覺風節的讚頌之語,也是對缺乏風節之人的示警之語。

蘇軾最有智慧的一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意思你得知道!

而“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兩句,則出語精警,發人深省。即人瘦了還可以變得肥起來,但庸俗了的人就難以醫治了。言下之意,就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物質,而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只要人有了高尚的情操,自然便會有竹的氣節,有超然不俗的形象。而詩歌作品中一般有議論之語,都不會通篇議論,以免陷入說教之嫌,所以蘇軾這首詩前兩句可為一部分來看。

蘇軾最有智慧的一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意思你得知道!

緊接著的兩句“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則是蘇軾引入了別人對以上觀點的看法。即別人看到了我所說的這段話,可能會笑著問是高明之語還是痴妄之言?由此可見,這個“旁人”便是前面所說的庸俗之人,他們為人世故、圓滑,發表看法,也只會用模稜兩可的語氣,絕不會在論辯中以肯定句來樹敵。

最後兩句“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則是蘇軾對此類俗人的反問。即又想種竹得清高之名,又要獲得食慾之樂,這世上又哪來“揚州鶴”這等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揚州鶴”語出《殷芸小說》,其中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之言,意兼得升官、發財、成仙之利。

蘇軾最有智慧的一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意思你得知道!

詩到這裡,這首詩的意思便和明朗了。如惠覺這樣節氣高的人,自然就難得富有,而富有的人也難得有和惠覺一樣高的節氣。包括做官的人無暇修仙,得道的人無暇做官等等。旨在兩種或多種好處不能兼得。即便是在今天,這類智慧之語,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所以這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意思你得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