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熙談如何讀古典文學

正值世界讀書日,與大家分享兩篇關於如何閱讀古典文學類書籍、學習古代文學的小短文,建議的路徑實際可行,語言也樸素真誠,言簡意賅。

初入一個領域,找到指路燈尋得路徑方得入門。而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古代漢語是閱讀古典文學時必須要翻越的一座大山。王運熙老師的文章講的正是這兩個問題。它們選自王運熙文集《望海樓筆記》,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我們已獲得授權,在此向上海古籍表示感謝。讀書是一件不用拘於門戶之見的事,是好書皆可讀。

當然,多買買我們人民文學出版社啦、上海古籍出版社啦、中華書局啦這樣的經典出版社的書,肯定是不會錯的。


讀書要找指路燈

王運熙

我在少年時代就開始接觸並愛好中國古典文學。

記得小學二年級時,父親教我念一些淺近的唐人絕句,如李白《靜夜思》、孟浩然《春曉》等等,感到它們語言明白親切,音節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從此就喜愛唐詩。到小學四年級時,認字稍多,閱讀《水滸傳》、《西遊記》等章回小說,也就饒有興趣了。

初小畢業時,父親給了我一本簡明的《中國文學史》,是劉麟生編的,世界書局出版。這本書的質量並不算高,但使我初步開闊了眼界,認識到我國古代有很多重要的作家和好作品,因此在中學時便注意找文學史一類書來閱讀。這類書中印象特別深的是鄭振鐸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它材料豐富,視野廣闊,圖文並茂,讀來趣味盎然,得益匪淺。

王運熙談如何讀古典文學


劉麟生版《中國文學史》

高爾基在《我怎樣學習寫作》一文中曾說,他學習文學,把文學史作為入門書。我也有這樣的體會。讀了幾部中國文學史後,對於中國古代有哪些重要作品,它們的特點、價值、歷史地位怎樣,便可獲得一個大致的瞭解。這樣,結合自己的愛好、要求、原有基礎等情況,選擇閱讀哪些作品,便可心中有數,而不致茫無頭緒了。

後來我進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習。學習期間聽過“目錄與版本”課程,初步認識到學習文獻目錄的重要性。

大學畢業後,留在復旦做助教,開始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工作。我當時買了一部清代紀昀主編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置諸案頭,經常翻讀。這部書搜書極廣,對每一部書都有較具體的介紹與評價,指出它的特色與優缺點等等。

王運熙談如何讀古典文學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它對我幫助極大,無異於一盞指路明燈,告訴我在每一學科或每一研究領域內,過去已有哪些重要或比較重要的成果、有什麼價值、存在什麼問題等等,為古代許多門類的學問做了一個總結。從此每當我對古典文學的某一方面想進行深入瞭解時,總要先翻閱此書中的有關部分,常常由此摸清了做學問的門徑。

當然,這部書也有其侷限。如清代中期以後書籍不及收入,正統觀念強,不收戲曲小說一類書籍。這些缺憾,得靠閱讀其他目錄書來解決,如《四庫未收書目提要》、《曲海總目提要》、《中國通俗小說書目》等等。目錄對學習的指路作用,許多著名學者都是很重視的。魯迅先生的老友許壽裳曾經在《亡友魯迅印象記》中說起,他的兒子許世瑛讀大學中文系,請教魯迅應當看哪些書,魯迅開列了十二種,其中之一是《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簡編)。

在我的學習過程中,曾經得到一些前輩(老師、親戚)的教導和幫助,使我終身難忘。但對我的幫助更具體、更經常的,乃是文學史、書目提要一類入門書。

過好古漢語閱讀關

王運熙

中國古代文學,數量非常豐富,其中除宋以後的白話小說和戲曲中的說白外,一般都是用文言文寫的。這種文言文,雖然程度上有深有淺,但都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距離。還有許多研究文學作品時需要看的文獻資料,一般也都是用文言文寫的。因此,青年朋友要學好中國古代文學,必須首先過好古漢語閱讀關,即能夠讀懂文言文。如果我們對文言文讀不懂,或者理解不確切,那麼,我們所作的對作品的分析評論,好像建築在沙灘上的房屋,是很容易倒塌的。

要讀懂文言文,主要依靠多讀多看。要經常閱讀,多讀作品,選擇一部分好作品反覆熟讀。通過多讀多看,才能逐步掌握文言文的豐富詞彙和文法規律。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看一些介紹古漢語規律的書籍,幫助我們提高閱讀能力。但是,主要靠多讀多看,如果作品念得很少,著重去看介紹古漢語知識的書,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大學文科教材,編得相當好。該書介紹了古漢語的常用詞、各種文體和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化知識,對提高古漢語閱讀水平頗有幫助。書中還選注了300多篇詩、文、詞、賦等名篇,但數量還不夠。由於書中選錄了許多文體,顯得各體作品數量均不多。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話很有道理。通過熟讀數百首唐詩,初步掌握了舊體詩常用的詞彙、句法、格律,就能寫作舊體詩。此中關鍵在於熟讀許多具有典範性的作品。

在這方面,閱讀和寫作之理是相通的,要真正提高古漢語閱讀能力,必須閱讀大量古典作品,還要熟讀其中的許多篇章。許多優秀的散文名篇,往往具有豐富的抒情性和強烈的聲韻節奏之美,如同詩歌那樣。對它們,我們最好能像吟詩般進行朗讀,通過反覆朗讀,方能領會其情感的深度和語言之美,並進一步掌握古漢語的語言規律。

現在有不少青年同誌喜歡古代文學,常常是從愛好唐詩、宋詞開始的。唐詩、宋詞中的許多優秀篇章,的確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精華,應該誦讀和研究。但是,為了培養古文閱讀能力,必須多讀些散文

;因為,散文的文法結構比詩詞更正規,不像詩詞那樣多倒裝、省略等現象,從打基礎講,多讀些散文效果更好。

我想,閱讀散文,可以先讀一些比較淺近的作品,像唐宋傳奇、《聊齋志異》等,再進一步,就可以看《古文觀止》、《史記》、《漢書》、《春秋左傳》等了。一般說來,如果能夠讀懂《史記》、《漢書》、《春秋左傳》等書,古漢語閱讀能力,可說是基本解決了。

王運熙談如何讀古典文學


我社出版、張友鶴先生選注的《唐宋傳奇選》

當然,如果你研究先秦兩漢文學,那在這方面的要求就要更高些,為了要求能讀懂深奧的《尚書》、一部分諸子書等,需要仔細閱讀《說文解字》、《爾雅》等專書,把語言文字的基礎打得更深厚些。

古文閱讀過程中的障礙,除來自古漢語的詞彙、句法等語言因素外,還往往來自歷史文化知識方面的因素。通常所謂典故,有語典、事典之分,語典來自語言,事典來自歷史事實。再則,歷史著作往往文備眾體。它們本身雖是記敘體,但登錄了不少遊說之詞、奏疏、書信以至辭賦等,因而有論說體、抒情體等。閱讀多種不同體式、風格的文章,其所經常運用的詞彙、句法也有所不同,這樣也有利於提高閱讀能力。還有,《漢書》中多用通假字、異體字,熟悉《漢書》,對於多識文言詞彙、增強文字訓詁的知識和能力大有好處。總之,我認為,要提高古漢語閱讀水平,應當多讀文言散文,尤其應多讀歷史散文。

要培養好古漢語閱讀能力,如同學習外語一樣,一定要下苦功,要花幾年的時間多讀多看。老一輩的先生們,他們年輕時古書讀得多,所以根底好;現在的青年同志們,由於條件不同,一般古書念得較少,甚至很少,因此根底淺薄。如果你今後準備研究中國古代文學,那就得下定決心,安排時間,集中精力,多讀一些作品和有關文獻資料,過好古漢語閱讀關。否則,對所研究的對象不甚瞭解,是很難深入的。

著重研究元明清時代通俗文學戲曲、小說的人,是否也要培養高水平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我看也要。且不說戲曲中許多文雅的曲詞,實際和詩詞差不多,通俗白話小說,有的也會有許多文言詩歌,如《紅樓夢》。有的小說作者有詩文集,如《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有《射陽先生存稿》,《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有《文木山房集》,研究《西遊記》、《儒林外史》時也應參閱。何況許多通俗文學及其作者的參考文獻,都是用文言文寫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