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也去香港買保險了!港險優缺點並存,購買需全面衡量

4月9日,馬雲也去香港買保險了,具體保額沒有透露。馬雲的好朋友及雲鋒金融董事長虞鋒也在同一時間與馬雲一起下單了同款大額儲蓄型保險。

馬雲這次去香港是為了參加雲鋒金融控股公司收購美國萬通保險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通保險”)之後的新品牌啟動儀式。作為股東,馬雲當日帶著包括香港保監局主席鄭慕智以及港交所主席史美倫等在港朋友們來站臺。

為了支持萬通保險的業務發展,更是直接下單了萬通保險之前推出的“富饒傳承儲蓄計劃”產品,即大額儲蓄型保險。騰訊《稜鏡》獲悉,這實際上並不是馬雲在港的首份大額保單。

馬雲也去香港買保險了!港險優缺點並存,購買需全面衡量

優缺點並存,赴港購險需衡量

香港保險最近幾年真的是很火。但日前,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公佈的2018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據顯示,當年由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為476億港元(按昨日匯率,約407.6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同比下跌6.4%,佔香港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9.4%。

《證券日報》記者對比此前幾年數據發現,內地訪客“去香港買保險”已連續兩年出現下滑,“赴港購險”有退潮跡象。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與內地訪客去香港買保險逐漸趨於理性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內地保險公司加大高性價比產品的研發、銷售有關。從目前來看,內地人到香港投保,以重疾險和儲蓄理財型保險為主要的購買選擇。

其實,香港保險並非像很多經紀人所說的,完爆內地保險,而是優缺點並存,赴港購險需衡量。

先說說香港保險的優勢

1.香港保險的價格較內地保險更低,且保障範圍更廣

由於香港人均壽命比內地高,醫療條件也更好,整體出險概率較低,所以費率也更低。以重疾保為例,香港部分產品較內地便宜20%至30%,而且香港保險定價利率一般在3.5%至4.5%左右,定價利率越高,保費就越便宜。

2.香港的重疾險理賠形式更靈活

在內地,賠付重疾險一經確診,保險公司在一次性賠付的同時,將保險合同終止。但香港的重疾險理賠,若是得了輕疾,除了可以預支保額以外,且保險合同不會被終止。

在危疾保障方面,一般而言內地只包括約40種左右疾病,而且原位癌等特殊重疾需要接受治療才能賠付。但香港的危疾保障包括了100多種疾病,而且保費卻比內地低。

馬雲也去香港買保險了!港險優缺點並存,購買需全面衡量

3.港險的投資回報更高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地域和制度上的優勢不用多說,投資回報也更高。香港的保險公司都是全球性運營,其投資項目、地區、資金總額,都比內地保險公司大,因此香港保險公司在世界各地投資回報潛力具大的項目,就能為客戶賺取較高的回報。

加上在香港,人民幣、港幣和美元三者之間可以自由兌換,很多大陸的高淨值人群可以通過購買香港保險,把人民幣資產轉化成美元或港元資產,實現全球化資產配置。

在香港,保險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財富管理工具。香港的保險業擁有超過170年曆史,在這個發展歷程中,功能已經變得相當完善,不再侷限於單純的身故賠償。

香港保險的劣勢

事實上,去香港買保險一般會存在以下風險:

具體來看,法律方面,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受香港法律保護,一旦出現糾紛維權成本相對更高。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

匯率風險方面,一方面,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保單,賠款、保險金給付以港幣、美元等外幣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外幣匯兌風險。另一方面,內地居民個人到境外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

退保方面,部分香港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中途退保時,投保人只能獲得保單的現金價值。香港監管部門對保險產品的現金價值無具體要求,大多數長期期交保單在保單前期現金價值很低,前2年甚至為零,客戶如果退保將承受較大的損失。

產品條款方面,香港保險產品條款使用繁體字,表述方式與內地不盡相同。投保人需認真閱讀保險條款,充分理解保險責任、理賠條件等重要內容,避免因對條款理解不準確而引發合同糾紛。

小結:

馬雲在一次演講中曾經談到錢再多也給不了你安全感,因為人生充滿各種變數,充滿不確定性,應該讓保險迴歸保障的本質,保險的使命就是給人以安全感,讓社會感到安定。

十年後三大癌症將困擾中國很多家庭,最擔心的是掙的錢不夠醫藥費。我們相信十年以後中國三大癌症將會困擾著多數家庭,肝癌、肺癌、胃癌。

【肝癌】,很多可能是因為水;

【肺癌】,是因為我們的空氣;

【胃癌】,是因為我們的食物。

現在有能力的時候,把賺到的錢拿出一部分來規劃好不確定的將來。千萬不要讓自己賺的錢最後全成了醫療費。你已經為您和您的家人配置了足夠讓您沒有後顧之憂的保險了嗎?

移民幫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