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如果沒有商鞅,會被滅國嗎?

歷史有約故事會



秦國在戰國時期,是否被被滅國。起決定性的人物不是商鞅。而是吳起。

魏文侯尊孔子弟子子夏為師。在魏文侯的支持下。子夏創立了儒家分支西河學派。西河學派培養了大量經國治世的人才。包括魏國國君魏文侯、李悝、吳起、段木幹、孫臏、龐涓、商鞅等等。


魏文侯任用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變法。使魏國崛起,成為戰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史稱李悝變法。魏文侯、李悝去世後。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天才吳起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吳起創立了中國第一支職業軍隊——魏武卒方陣。吳起攻佔秦國河西之地。以五萬魏軍打敗五十萬秦軍。


吳起最終受丞相公叔座排擠,而離開了魏國。吳起若晚離開魏國十五年,秦國必亡。

楚悼亡重用吳起掌管政治、經濟、軍事大權。吳起對政治、軍事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短短兩年,楚國崛起。吳起率楚軍伐秦。連拔五城。諸侯向楚國進貢,朝覲楚王。楚悼亡死後,楚國幾十家貴族發動政變,聯合攻殺吳起。吳起被射死。

如果楚悼亡晚死十年,秦國必亡。

吳起死後,即使沒有商鞅變法。魏國、楚國也無力滅秦。

決定秦國存亡的不是商鞅。而是中華第一名將,儒家大師吳起。

此外,吳起還為孔子的《春秋》做傳,為華夏文明的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楊朱學派


不覺得秦後的大一統好,看看我們中華文化最璀璨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時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百家齊放”,如果沒有秦的“焚書坑儒”,如果沒有漢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如果沒有清的“文字獄”對中華文化毀滅與摧殘,我相信中華文明決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都說大一統好,因為大一統後,再沒有小國間的戰爭,人民可以安家樂業,和平生活。

但是看一看大一統後的2000多年,中華的文明幾乎是在原地踏步,再也沒有任何進步,文化發展到巔峰就終止於春秋,往後就是統一思想的愚民統治,這種雖然沒有了戰亂,但是精神上活著象乞丐的生活,而這種如象豬一樣的生活不要也罷。

看看歐洲,這個從來也沒有出現過大一統的歐洲,其文明程度遠遠領先中華文明。如果我們中華還是一直延續著春秋戰國,沒有形成大一統,中華文明未見得比歐洲差。


思考的困惑


不會。當時的局勢變法熱潮已經席捲了各諸侯國,李悝在魏國,吳起在楚國、申不害在韓國的改革都初見成效。秦孝公看到了秦國的落後也有了改革的心態後商鞅才會進入他的視線,這個時候即使沒有商鞅,也會有其他人進入孝公的視線進行改革。也許沒有商鞅改革的全面,但改革在秦國是做的最徹底的。商鞅變法過程中很多是借鑑了李悝、吳起、申不害等人思想,而他們的變法因領主沒有頂住舊地主貴族階級的壓力而半途夭折了!從這一點來說是孝公成就了商鞅,而不是商鞅成就了秦國。

再看其後的秦惠文王、秦武王都是明君,特別是秦昭襄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展開了吞併六國的軍事行動,殘弱的六國諸侯不是割地就是遷都以避其鋒。如果不是後來將相失和,秦國將提前統一六國,進入大一統之局。

所以是秦國變法成就了商鞅,歷代明君成就了秦國。


種地的秀才


秦國沒有商鞅,也不會滅國。因為秦國國君歷代都勵精圖治,積極有為,有一條正確的求強求統一的路線。但沒有商鞅,秦國的發展肯定要慢很多,會走更多彎路。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發佈求賢令,無論本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有辦法使秦國強大起來,就封大官,並給予土地。

商鞅原姓公孫,是衛國人。衛國小,不能施展其才,便到了魏國,但也未受到重用。聽到秦國的求賢令,他便來到了秦國。他說服了秦孝公,開始實行變法。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是一

一,加強社會治安,實行連坐法。五家編為一伍,十家編為一什,互相擔保,互相監視。一家犯了罪,九家要檢舉,否則一起判罪。檢舉壞人有賞,窩藏壞人處罰。外出必須攜帶憑證,沒有證件各地不準留宿。

二,獎勵發辰生產。老百姓努力生產,糧食布帛貢獻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勞役。懶惰和棄農經商的,連同妻子兒女一同充為官奴。兩個兒子以上,成年以後要分家,各自交稅,否則一人要交兩份稅。

三,獎勵殺敵立功。'官爵大小以在軍事上立功多少為標準。車輛,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的賞賜,也都以功勞大小而定。軍事上沒有功勞的,就是貴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

四,後來又推行了一些新法令。遷都到咸陽。把全國分成三十一個縣,由中央委派縣官吏,不稱職的治罪。廢除井田制度,鼓勵開荒,誰開歸誰,允許自由買賣土地。統一度量衡。等等。

新法實行,農民努力生產,以求免除勞役。士兵英勇殺敵,以求生官晉級。幾年以後,秦國富強起來,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秦孝公提升商鞅為大良造(當時的高官名),並把商,於十五城鎮封給了商鞅,商鞅之名便由此而來。

商鞅變法嚴重地觸動了貴族的利益。他因此在孝公死後被殺害。但他的變法成果卻保存下來,一直為秦國堅持,最終掃滅六國,統一了華夏。

歡迎點評。


WM曉奇


戰國時“商鞅變法”確實打牢了秦國的根基,但秦國的強大也是和秦國幾代明君的努力分不開的,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棲”。所以才有“商鞅、張儀、范雎、李斯”等能人投奔。

如果秦國沒有商鞅,也會有能人投奔,加上秦國佔據有利地勢,被滅國肯定是不會了。

最主要的是,戰國時期,七國中其它六國只有稱霸之心,卻沒有一統之志,不像秦國幾代君王再接再厲,就算沒有商鞅,秦國也會強大,不會被滅國。


夏有涼風61


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不要過分誇大商鞅,沒有秦孝公的立志變法,商鞅再本事也沒處施展!你只要認真讀一讀歷史上記載的商君與孝公見面情況,商君一說二說孝公都不滿意,最後說到實在處才大喜。

商君書裡真正是商君寫的文章對孝公很尊敬,言必稱“上”,所謂愚民只是崇尚實幹杜絕空談,這正合孝公的心意才能得用。沒有商鞅,秦國也會變法,但明顯商鞅是籃子裡挑出來的最好的花🌸。從價值觀重置到管理實幹都能成體系,而且切中時弊,這套管理理念扶著秦國蒸蒸日上富國強兵一直到大一統!商君理念重置後的戶籍管理和行政效率是秦始皇大一統的行政支撐,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是決策思維的跨越、是先有實行基礎支撐才能夠跨越!

從孔子到秦始皇之間用了三百年時間突破前朝封建制的思維禁錮,從秦始皇到現在用了兩千多年等到大同實現的時機。歷史沒有如果,秦孝公用了商鞅,現在決定未來人類大同。


節度使95


誠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何等的慷慨激昂,何等轟轟烈烈。老秦人的堅毅晚上吧,秦孝公的雄才大略,商鞅的銳意改革,共同締造了強大秦國的誕生。讓曾經偏遠落後的西秦弱國一躍成為中原強國之一,並歷經六世圖強,最終一統天下。


那麼如果沒有商鞅,秦國是不是就會滅國,更不會崛起呢?我覺得不會,秦國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人一事所造就的。沒有商鞅,也會有趙鞅,或者是孫鞅。秦國的變法是當時的自身因素和天下格局所迫切需要做的事。作為曾經的春秋五霸之一,無論是在歷史底蘊還是國家潛力,秦國都是十分豐厚的。更何況在當時,秦國周圍強敵環繞,魏國的崛起,少數民族的侵擾都讓秦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國內製度的落後,拖延著秦國的經濟發展,這所有的內外因素,都讓秦國上下不寧,甚至覺察到了滅國的危險。於是,當雄才大略的秦孝公繼位後,第一件事想的就是招賢納士,進行變法圖強,以改變秦國當時落後,積貧積弱的國情,重新回到爭霸的舞臺。所以說,當時的秦國缺的不是商鞅,而是強大有為的君主。沒有商鞅,必定會有第二個變法的賢才。但如果沒有雄才大略的秦孝公,沒有想要改變國情的老秦人,那秦國就必定會滅國,消失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

假如不曾有拿破崙這個人,那麼他的角色會由另外一個人扮演的!——恩格斯

我是小逸聊史,品讀古今史實,探討人生哲理,感謝小夥伴們閱讀觀看,如果覺得小逸說的有道理,求大家動動小手,點點關注!😊


史韻丶


首先,歷史不容假設;

第二,秦國如果沒有商鞅,能不能統一中國不好說,但短時間內不會被滅國,主要原因有:

1、秦君決意變法,商鞅不到秦國,會有其他人去;

2、秦國相鄰國家中有吞滅秦國的意志,但是並沒有強到滅他國的地步;

3、秦國內部雖然經濟實力不強,但是秦人尚武,不怕死的打發,讓對手趕到棘手;


石魚湖中魚


其實秦國的崛起,不是靠一朝一夕就獲得成功,而是歷代秦國國君,像接力棒一樣,一棒接著一棒向著統一大業的目標挺進的,關鍵是秦國的很多國君,都堅持做到了注意發現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久久為功使宏偉的計劃變成了現實。而其他六國的國君都沒很好的做到這點。


求圓4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商鞅對秦國的貢獻。


最大的貢獻是變法圖強。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鬥桶權衡丈尺。”

這是《史記》中對商鞅變法內容的記載,從中我們看出商鞅變法的內容主要是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的度量衡和實行郡縣制,實行連坐之法,鼓勵小家庭模式以加強稅收等內容。商鞅的這些變法措施讓秦國很快富強了起來,給秦國兼併六國打好了基礎。

再就是遷都咸陽,築冀闕,加強城防。

商鞅也有一些軍功,就是帥兵攻打魏國,讓秦國得到了河西之地,加強了秦國的地理優勢。

可以說商鞅為秦國做了很大的貢獻。

題主的假設是如果沒有商鞅在秦國的一系列作為,秦國會怎樣,是不是就有別的國家統一六國,秦國被滅國。

秦孝公即位後,面對著秦國當時的形勢,發佈了求賢令,應該說這個求賢令還是很有用的,為秦孝公招攬了很多人才,如果沒有商鞅,以秦孝公的才能,也會讓秦國大治,也許沒有商鞅變法帶來的功效大,但秦國在秦孝公手裡怎麼著也不會亡國,之後經過秦幾代的經營,也許統一六國的時間會長一些。但不會亡國。


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商鞅變法讓秦國富強是一方面,其實還有好多因素,比如秦自秦孝公,後面繼任的秦王都不差,都注重延攬人才,秦惠文王時張儀對合縱的破壞以及對楚國的削弱,秦昭襄王時白起,魏冉的攻伐,范雎的遠交近攻策略。秦王贏政時,李斯對東方六國搞的一系列離間君臣以及暗殺的,削弱了東方六國,這都是環環相扣的,我們看到正是秦國對人才的重視,在國家管理,外交,軍事等方面都比六國突出,因此才統一了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