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隻ETF的跟蹤效果?

如何判斷一隻ETF的跟蹤效果?

有些人可能會去觀察去年的表現,但這並非正確的答案。無論ETF運作的多好,市場都會上漲和下跌,而ETF必然跟隨其所追蹤的指數又漲有跌。

對於這個問題,最簡單的答案是——跟蹤差異(tracking difference)。這是我們評估ETF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什麼是跟蹤差異?

絕大多數ETF都旨在追蹤某個指數,也就是說,ETF的目標是複製指數,試圖提供與特定指數相同的表現。

追蹤差異就是ETF表現與指數表現之間的差異。

追蹤差異很少為零:ETF通常會落後於其指數。這是因為許多因素阻礙著ETF完全複製其指數。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ETF的回報也不總是落後於他們的指數。

在這裡,我們引入一個經常被大家混淆的概念——跟蹤誤差(tracking error)。跟蹤誤差是每天基金總回報與其基準指數總回報表現之間的差額的標準差。簡單點來說,跟蹤誤差衡量的是基金與其基準之間業績差異波動性,而不是業績差異。

如何判斷一隻ETF的跟蹤效果?

追蹤差異=ETF收益率-基準指數收益率


那麼,哪些因素會影響ETF追蹤其基準指數的效果呢?


1. 總費用比率(Total expense ratio)

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指標,來預測未來ETF的跟蹤差異的話,那我們一定會選擇總費用率(TER)這一指標。

如果ETF收取1%來跟蹤指數,而其他因素都相等,ETF收益應該落後指數回報恰好1%。 這就是為什麼TER如此重要,ETF發行人們也在不斷競爭提供最低費用。


2. 交易和再平衡成本(Transaction And Rebalancing Costs)

當指數調整其成分股,比如增加某個新公司或者一出某個公司的時候,ETF也需要進行同樣的操作,來達到跟蹤的效果。於是,ETF必須買賣其底層的股票,而這一系列操作就會產生相關的交易成本。而這些成本必須使用基金賬戶上的資產進行支付,從而增加了跟蹤差異。

同時,跟蹤那種成分股非常多的、流動性差的、或者經常需要再平衡的指數,其對應的ETF會產生更大的交易和再平衡成本,進一步增加跟蹤差異。

另外,在再平衡時,ETF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複制,尤其是投資海外市場的ETF,還存在時差的問題。即使只需要5分鐘的時間,也會給跟蹤帶來差異。


3. 樣本差異(Sampling)

一些指數(尤其是債券指數)中包含數千種證券,而其中一些證券甚至難以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到。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ETF出於成本考慮,會選擇持有具有代表性證券(樣本),而不是把指數對應的所有證券都買入,從而引發較高的交易和再平衡成本。特別是針對那些小權重的證券,其對ETF的影響可能忽略不計,因此,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ETF的管理人就會選擇放棄一些小權重的證券。


4. 現金拖累(Cash Drag)

一些ETF會從其持倉的股票中分紅,進而管理人再將分紅分配給ETF股東。

然而,讓ETF一收到分紅就分給投資人顯然是不實際的,他們會定期這樣做。因此,再“ETF收到股息與向股東分配股息之間的時間段”內,會產生“現金拖累”。此時,管理人可以選擇暫時將這些分紅進行再投資,當然,再投資也有一定的交易成本。 因此,持有部分現金投資組合或進行再投資交易,會讓ETF的回報於基準指數的回報產生略微的差異。(這種差異一般是微乎其微的)


5. 證券借貸(Securities Lending)

一些ETF會把證券借給賣空者,來為其獲得額外的收益。總體來說,證券借貸收入可以幫助降低ETF的成本並提高其收益表現。

而證券借貸所產生的收入取決於特定證券所對應的現行貸款利率。需求比較旺盛的(做空比較多)證券一般需要更高的溢價,進而產生更多的證券借貸收入。


總結

很多因素會影響ETF追蹤其基準指數的效果。對於投資者來說,追蹤差異(tracking difference)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最好的工具,所以在選擇ETF時,一定要加以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