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11位公主远嫁匈奴都被遗忘,唯独她名留青史

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第一次听说和亲是从哪个历史事件开始的。

和亲,在中国封建时代是一项国策,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和亲记录,最早的和亲是从刘邦开始,刘邦经历过白登之围之后,便开始了和亲政策,和亲也是汉高祖刘邦的首创,从汉朝开始算起,到清朝结束,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总共有多打105次和亲记录。作为和亲的发明者,汉朝初始和亲是为了匈奴示好。汉朝刚成立时百废待兴,汉朝实力打不过匈奴,只好委曲求全,以和亲这种屈辱的方式获取宝贵的和平。而和亲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以皇家刘氏子女嫁给他国君主,这些刘氏子女中有的是当朝皇帝自己的女儿,有的是宗室的女儿。不管是哪种,都是皇家子女远嫁边塞。在历史加载中,汉朝与匈奴总共有11次和亲记录,这11次和亲记录有成功也有失败,大多数都是被迫的,唯独只有一次是自愿的。

汉朝11位公主远嫁匈奴都被遗忘,唯独她名留青史

中国历史上首次和亲。

公元前201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10万骑兵围攻马邑,当时镇守马邑的是汉朝将军韩王信,韩王信已不是第一次和匈奴作战,但是与匈奴作战败多胜少,这次面多匈奴大军,自然不敢直接迎战,韩王信只能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而刘邦这边又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就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吓的没有办法,只好向匈奴投降,并且与匈奴一起攻下雁门关,攻打汉朝边境太原郡。刘邦看到手下叛变,自然恼羞成怒,于是公元前200年冬季,汉高祖亲率32万大军攻打匈奴与韩王信。汉军进入太原郡之后,初战胜利,汉高祖刘邦便麻痹大意,认为匈奴不堪一击。而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也是有心计,当汉朝侦察兵来勘察地形时,狡猾的冒顿单于故意将精锐的士兵,肥壮的牲畜隐藏起来,故意让老弱病残和瘦弱的牛马随处可见。勘察兵看到之后自然很高兴的说匈奴可以攻打。但是刘邦的一位勘察兵刘敬确认为此时不可以用兵,认为这是匈奴的计谋,故意引诱汉军进入圈套。刘邦自然听不进去刘敬的意见,还认为刘敬是胆小鬼,将刘敬关了起来。刘邦亲率大军进入匈奴的圈套,结果在白等围困了七天七夜,汉军大败,最后贿赂匈奴单于脱身回来。

刘邦这边回到长安,匈奴那边的骚扰却不曾停止,汉朝打不过,又不能无休止的任匈奴这般折腾。这是刘敬又献计,说将汉朝公主嫁给匈奴单于,让匈奴和汉朝结为儿女亲家,这样匈奴就不会攻打汉朝了,汉高祖刘邦采取了刘敬的建议,初始时想将刘邦的长女鲁元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但是鲁元公主的生母吕后不同意,汉高祖只得另封其他宗室的刘氏女儿为公主,远嫁匈奴,公元前198年,汉朝公主在刘敬的陪同下正式嫁给了当时的冒顿单于,汉朝正式开始了和亲政策,和亲也正式登入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汉朝11位公主远嫁匈奴都被遗忘,唯独她名留青史

深受奇耻大辱,仍要忍辱负重的和亲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原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原以所有,易其所无”

上面这段文字是直接摘至《汉书》,这是当时的匈奴单于冒顿单于写给吕后的一封信。公元前192年,刘邦死后三年,刘盈继位,冒顿单于见汉朝少帝寡母,于是向吕后写了一封信,,信上的一句话如上所述。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冒顿单于向吕后的性爱邀约。如果你看不懂文言文,不妨直接看白话文。“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牧养牛马的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中原游览一番。陛下独立为君,也是孤独寂寞,一个人居住,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两人互相交换,用自己有的东西,来交换自己没有的东西。”。看到这样一封信,一向以礼义廉耻为重的中原政权肯定是怒不可消,吕后自然也气炸了,受到如此奇耻大辱和挑衅,吕后自然要做一些事情来消消气,最直接的就是准备杀掉匈奴使者,发兵攻打匈奴。当然冲动是魔鬼,以汉朝当时的实力,和匈奴作战,胜负难分,更何况高祖的白登之围还历历在目,此时更是不能轻举妄动。季布就出来劝阻,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一通,吕后分析利弊之后,无奈了给冒顿单于回信,“单于没有忘记敝国,还赐给我们书信,我们诚惶诚恐,我年老气衰,头发牙齿都已脱落,走路也不稳,不值得单于为我屈尊玷污自己,敝国没有什么罪过,希望单于宽免了这个要求”同时,继续派遣刘氏宗女和匈奴和亲。

真正的公主远嫁匈奴

与匈奴和亲的公主虽为公主,但都不是真正的公主,即都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都是翁主,即藩王的女儿,直到公元前152年,汉景帝的第二个女儿南宫公主远嫁匈奴,才算是真正的公主和亲。南宫公主是汉武帝刘彻的同胞姐姐,也是景帝的第二个女儿。

“景帝十三男,一男为帝,十二男皆为王。而儿姁(王儿姁)早卒,其四子皆为王。王太后(王娡)长女号曰平阳公主,次为南宫公主,次为林虑公主”

唯一不是刘氏宗女的公主远嫁匈奴

汉朝的和亲公主,虽然只有一位正牌公主,但其他人都是藩王刘氏 族女,都属于皇亲,唯独有一位公主不是刘氏宗女,她就是王昭君,王昭君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里,初始入宫为宫女,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觐汉天子,自请为婿。这是匈奴单于第一次来到汉朝。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将年号改为竟宁。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和以往的和亲公主除了身份的不同,王昭君的远嫁带来的政治影响也是最深远的。汉朝最初的和亲目的是希望匈奴能够减少对汉朝的战争,但初匈奴的11位和亲公主中,真正达到了这一目的的和亲公主只有王昭君一位,其他公主虽远嫁匈奴,但匈奴并没有减少对汉朝的骚扰,相反,还屡屡用兵。远嫁匈奴的公主待遇也不太好。唯独王昭君是例外,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仅达到了边境的目的,而且王昭君本人在匈奴的待遇也非常高。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汉朝与匈奴的11次和亲,派遣了11位公主,这些公主嫁入到匈奴之后,除了王昭君有详细的介绍外,其他公主到匈奴之后都没有了文字资料记载,最终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公主甚至连具体的姓名都没有留下。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王昭君“从 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鸿嘉元年(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 两年不到,王昭君病逝。至于其他公主在匈奴的生活状况,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文字资料记录,这些公主也随着尘烟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汉朝11位公主远嫁匈奴都被遗忘,唯独她名留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