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周早已建成,周王朝為什麼不早早遷都洛陽,以避開西戎騷擾?

青春裡的那場雨


周武王姬發在去世前,便讓周公(就是周公旦,解夢的周公,西周盛行占卜,周公旦就是一位占卜高手)多次占卜選下了這一一風水寶地——洛邑(洛陽)。


周公從洛水灣直到伊水灣,發現地勢平坦沒有險阻,是從前夏朝定居的地方。南望三塗,北望嶽北,觀察黃河,仔細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區,這裡離天帝的居室不遠,是建都的好地方,這裡就是洛邑。

周公對洛邑進行了簡單的測量規劃,還沒開始建設,周武王就逝世了,周成王即位,可惜此時的周成王還太小,又有內憂外患,洛邑建都一事也就耽擱了。


周公代行國政七年,周成王長大成人,周公把政權交還給成王。


這時候成王住在豐邑,為了遵循武王的遺旨,想要遷都洛邑。讓周公再次進行占卜說:“這裡是天下的中心,四方進貢的路程都一樣”。

之後進行土地規劃,最終成功建都,並在九鼎上做了記錄安放在洛邑。

但是呢,成王把殷朝遺民遷徙到洛邑,自己卻並沒有遷都,原因有三。

一、軍事方面

東征伐淮夷,滅了掩國,掩國遺民遷徙到薄姑;

徹底消滅了殷朝的殘餘勢力,襲擊了淮夷;

討伐了東夷;

戎狄地區每年都要來朝見周成王,進行朝貢,根本不足為患。

二、政治方面

設官分職用人之法,重新規定了禮儀,譜制了音樂,法令、制度。

大抵是這時候武王“收起干與戈,藏起弓和箭。求賢重美德,華夏都傳遍,王業永保全。”的優良美德,還在影響著周邊諸侯,甸服地區要供日祭;侯服地區要供月祀;賓服地區要供時享;要服地區要供歲貢;荒服地區要來朝見天子。

三、傳承方面

周朝自成王以後,根本就沒有出現賢聖君主,到是昏庸暴君出了不少。

周厲王暴虐無道,放縱驕傲;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

如果周武王多活個幾年,也許早已遷都洛邑,也不至於等周平王因西戎騷擾而東遷洛邑,建立東周了。


侃談歷史人物


原本武王伐紂後,在洛陽青要山“天室”祭祀過黃帝后,為彰顯周人代商的合法性,就欲遷都洛陽,但回宗周不久周武王即病逝,遷都遺願交由兒子周成王來完成,不過那時成王年歲還小,營建新都的事則由輔佐大臣也就是武王兄弟周公旦全權負責,“《尚書·大傳》記載,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作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七年之後還政於已經長大成人的周成王。隨即,周成王即遵照父親周武王遺願遷都洛陽,並在遷都之後在新都洛陽向廣大宗親下屬講述為什麼要遷都洛陽的理由,而其講話內容則被一個姓何的宗親記錄在青銅器何尊上,何尊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史稱成王東遷。

而此時的宗周已成為周朝名義上都城即陪都,但因其為周王室宗祖之地的特殊地位,故歷朝歷代周王都會到宗周巡行,直到幽王時犬戎攻破宗周,宗周這一週王室宗祖之地才被周王室徹底放棄,史稱平王東遷。

洛陽西周都城成周城,目前研究及考古發掘的成果如下:

第一、發現大型西周天子王宮遺址及成周城城牆遺址。而西安所謂西周都城豐鎬遺址考古發掘百年沒有任何發現。

第二、發現西周宗廟祭壇遺址,共發掘出祭祀坑31處,其中23座內均有較為完整的獸骨,3座內有疑似非正常死亡的人骨,另有5座內有成堆擺放的碎獸骨。而西安所謂西周都城豐鎬遺址考古發掘百年沒有任何發現。

第三、發現西周大型青銅器工坊共14萬平方米,及各種形制的陶範(注:鑄造青銅器的模具)。要知道西周時青銅器只有王室才有資格製造,而西安所謂豐鎬遺址沒有任何發現。

第四、西周青銅器《何尊》銘文證據。

第五、《靜方鼎》、《德方鼎》等大批出土的青銅器金文證據。其中成王的有8器、昭王的7器、穆王的1器、恭王的14器、懿王的4器、孝王的3 器、夷王的1器、厲王的15器、宣、幽二王的各2器。

第六、發掘出大量西周高級別墓葬及大批西周車馬坑。

第七、陝西人司馬遷所著《史記》的相關記載。

第八、西周成王遷都洛邑的其他史料記載,如《尚書》、《竹書紀年》、《後漢書》等。

以上為西周都城成周洛邑的相關考古證據與資料。而西安所謂西周都城豐鎬遺址從1933年發掘至今近百年,未發現任何與西周都城有關的考古證據,連一項都沒有,因此,西安自稱建都於西周的可信度與真實性的確值的商榷!



冬夜裡的暖


周朝共傳國君30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分為“西周”與“東周”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陽);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

那麼為什麼要遷都?又不早遷都呢?其實並不是因為怕西戎的騷擾,而是因為西周的衰敗。

因為早在進入西周中期以後,周王室的權勢就日漸衰敗。在周厲王時,由於奴隸主對奴隸和平民的殘酷利削和壓迫,迫使奴隸和平民不斷起來反抗,使周朝的統治發生了嚴重危機。

而在周幽王時期,天下就經常發生地震,旱災等自然災害,糧食欠收,而周幽王卻不理朝政,昏庸無能。非但不考慮民生,還一味地剝削民眾,導致民怨沸騰,這也導致周王朝的政局愈發的不穩。

而隨著周幽王的死亡,周平王的上任,他吸收了周幽王的教訓,決定勵志治國,當時的鎬京因為戰爭的原因已經被破壞的不堪入眼。同時害怕戎狄發展太過迅速,對王室的領土虎視眈眈,周平王才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遷都洛邑。

所以說,其實遷都,是因為政治形式所迫,畢竟新都其實並不如舊都那麼好,怎麼呢?我們來看一下。

因為新都洛邑雖是在平原地區,土地遼闊,但是卻四面平原,這樣就導致其實沒有任何的軍事防禦措施。而原舊都鎬京和關中平原相互依偎,關中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許多農民賴以生存的命根子。而且在鎬京前方有崤山,函谷關兩大天險,易守難攻。

若不是因為周幽王時期的戰爭,導致鎬京官室殘破,國庫被搶一空,無力加以重建。也就不會遷都新地方的。

只可惜到了周平王時期,也就是東遷後,周國漸漸式微,進入了諸侯爭霸的時代,周王室甚至主動將自己的領土讓出來以維持和諸侯國的關係,到最後周王室的領土就只剩下來洛邑周圍幾百裡的區域了。


井夫子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五點理由。

其一,洛陽雖然為天下之中,但地勢坦蕩,無險可守,易被敵軍攻破,防守難度太大,不適合做都城。


其二,鎬京地勢險要 ,左有函谷,右有隴蜀,山河相繞,易守難攻。且沃野千里,糧食充足,更重要的是,經過周朝歷代天子上百年的經營,鎬京已經成為周朝的經濟、政治中心。一旦遷都,朝野必將動盪。


其三,犬戎雖然強悍,但並不是無敵的。 周穆王時期,周兵大敗犬戎,並一直追擊到崑崙山下。到了周孝王時期,犬戎便被迫與周朝停戰。

其四,鎬京是周朝的發源地,不能輕易放棄,遷都是示弱於犬戎的表現。


其五,鎬京有成熟的軍事防禦系統,烽火一舉,諸侯勤王之師立馬趕來,不會那麼容易被攻破的。而且鎬京最後被攻破完全是昏庸的周幽王一手造成的,他烽火戲諸侯,失信於天下,導致犬戎趁虛而入。


欲將書劍學從軍


證據確鑿!洛陽在西周時期只有3個名字:“新邑”、“新邑雒”、“雒邑”,都是周人所起,洛陽從此發端;歷史上從沒有把“雒邑”叫“成周”之說,因為在西周時代,與“周”有關的地名不可能出現在關中之外,譬如“周原”“岐周”“宗周”“成周”等,如果生造為“有”,就一定是悖論。“成周”在西周指鎬京或代指“西周王朝”是確鑿無疑的![贊][贊][祈禱]

比如,一個國家的首都的名子怎麼會出現在其它國家地區呢?,又比如;最簡單的例子,北京,北平、幽燕、燕京。自古到今,只要提起這幾個名字。都知到是現在的北京。其它各地就沒有這些名子。即使是偶然重名。全世界也不認為是中國的首都。

同理;西周給自己的命名。就不會出現在外地了。


白石61


西周早期,武王,成王,康王,穆王等經常居住洛陽,直到後期歷王幽王在西都豐稿居住。犬戎對豐稿屠城以後,平王又東遷洛陽,後代子孫定居洛陽。


東山再起重振旗鼓


周王朝為何不早遷都洛陽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我們中國人都有家鄉觀念,強調落葉歸根,古人更講究。其實宗周也不是周王朝的原國都,周人的發祥地是岐周,現在的陝西寶雞的岐山縣,周武王得天下後才在灃水河西岸建都名豐京,以後又在東岸建鎬京,所謂豐鎬,也就是宗周。雖然從周成王開始成周(洛陽)就建成,但周王的主要辦公地點還是在宗周,畢竟故土難離嘛,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遷都成周的。


切磋琢磨5


古人的思根情懷更重,畢竟那是他們的發源地。再有就是周朝初期,武力比較剛,就像題主說的,只是騷擾,還達不到威脅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