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被誤解的白陽圖解

小說:被誤解的白陽圖解

回到武當,武當上下正在忙於準備正式收徒儀式的事物,太一素來不理這類閒事。便將眾女召集起來,將身上的廣成天書副卷拿出來,讓她們各自抄錄一份。廣成天書是不能抄錄的,所以大家輪流參閱。

別人對太一的驚人之舉已經見怪不怪了,獨獨嚇壞了鄧八姑,尤其是眾人一副司空見慣的樣子,想必以前也抄錄過,要知道這是天書,隨便拿出哪一本,只怕都會引起天下大亂的。

若是旁人得了,只怕也會秘而不宣,斷不肯拿出來示人,更別說隨意抄錄。

鄧八姑驚歎之餘,更是慶幸自己此番真的進對了門。

此時,那商風子帶著他老孃也到了武當,太一又去看望了商風子的老孃。

他老孃原來就沒什麼大病,不過是心氣鬱結,情志不舒的毛病,兒子獲得仙緣,心中無限歡喜。人逢喜事精神爽,早就心花怒放了。哪裡還有什麼可鬱結的?

太一將西方野魔雅各達的飛龍禪杖重新煉製成一條龍頭金棍。送給了商風子。

商風子拿了這金棍耍了一回,觸山山崩,觸石石裂。往空中一拋,便化成一條金龍,端的威猛無比。很是歡喜。

太一又將混元幡掏出來,將魏楓娘魂魄剝離,放她進入輪迴。又擺弄半天,暗自可惜,這東西真的有點雞肋的感覺。

太一自從商風子上山就隱隱覺得有件事,只是一直沒有想起來,前日在申若蘭的樹屋裡看見一面菱花鏡猛的想起,記憶中的商風子曾在姑婆嶺附近的野騾嶺北山得了一面寶鏡。乃前古禹王治水搜除水土中潛伏邪魔的至寶。鏡光到處,可以照透重泉,下燭地底,地底三百六十五丈以上,明如觀水,纖微畢現,只是今世商風子入了武當。沒有經過野騾嶺,自然也就得不到這寶鏡了。

這樣的異寶自然沒有放過的道理。

太一來到野騾嶺的北山,搜尋了片刻便找到了一大片棗林。林中心突現出一大片石坪。

太一隱了身形,來到這石坪,只見石坪上面擺定一座石香爐,裡面冒起二三寸寬一條條的黑煙,直飛高空,聚而不散,一會又落將下來,還入爐內。爐後面坐定一個兔頭兔腦的小道士,手執拂塵,閉目合睛,彷彿入定。

再往他前面一看,離那小道士兩丈多遠,有七根石柱,粗均尺許。石柱中有一個妖道,生得相貌異常兇惡,穿著一件赤紅八卦衣,一手持一口寶劍,雙目緊閉,口中唸唸有詞。

這兩個都不是什麼好貨。拿七個幼童煉製玄陰六陽迷神靈劍。

太一現出身形,手指劍出,寒光閃過,將那妖道與小道士的頭斬下,落在石坪上,上前翻了翻妖道和小道士的身上,只有一柄靈劍的劍坯和一個破舊的鏡囊。其他一無所獲,一腳將那石香爐踹倒,香爐底下似有異物,閃閃發光。抄起來一看,乃是一面三寸大小的八角銅鏡,陰面朝天,密層層刻著許多龍蛇鬼魅烏獸蟲魚之類,當中心還有一個紐,柄紐上刻有古鐘鼎文,形式甚是古雅。翻轉身一看那鏡的陽面,寒光閃閃,冷氣逼人。

太一將陽面對準地上,那鏡光竟能照透地面很深,手越舉得高,所照的地方也越大。鏡光所照之處,不論山石沙土,一樣毫無阻隔。那深藏土中的蟲豸,一層層的,好似清水裡的游魚一般,在地底往來穿行。再往有樹之處一照,樹根竟和懸空一般,千須萬縷,一一分明。

太一暗罵自己,若是早想起這寶物,少費多少精神。長嘯一聲沖天飛去。

太一要去的地方是風洞山白陽崖花雨洞,找尋那白陽真人留下的遺寶。

白陽崖花雨洞為昔日白陽真人學道之所,靈蹟甚多,乃人間七十二洞天之一。內洞壁上,有白陽真人遺留的圖解熊經鳥伸,外具百物之形,內藏先後天無窮變化。

原來那個世界,崔五姑將凌雲鳳放在這裡修煉築基之法。凌雲鳳卻是陰錯陽差,跳過了前面的幾圖,導致根基不穩。

這白陽崖花雨洞雖然有號稱天下第一築基功夫的白陽石刻。但是,說破大天去,白陽圖解也不過是天仙法門。太一還看不上的。

築基?他修煉的是武當、崑崙和佛門最精要的法門。若論根基之厚,恐怕普天之下都無抗手。

他此行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多年玩遊戲遺留下來的收集癖而已。因為此洞久傳藏有白陽真人一部針訣和兩匣芒餌,在他眼裡白陽圖解還不如芒餌重要。有了這面寶鏡,別人尋不到的,他未必不行。

這洞共分前、中、後三層,只前洞最為光明整潔,中洞深藏山腹,雖然高大宏深,已不如前洞明朗。

上下壁內到處都是殘破之痕,料是前人發掘遺蹟。走向洞壁盡頭,見有一塊高約兩丈,厚有三尺的石碑,碑上並無字跡。轉過碑後,才是後洞門戶,高只丈許。進門一看,洞內異常黑暗陰森。

洞中彷彿比前、中二個洞還大得多,除當中一個石墩和零零落落豎著許多長短石柱外,並無甚出奇景物。再走向壁間一看,那圖解也隻影影綽綽,有些人物痕跡,不見一字。

全洞方圓只兩三丈,當中一個石墩,前面一條矮石條案,此外空無一物,太一忽然聞到一陣清香,細一尋視,石案後還有一盤粗如人臂的異藤緊貼地下,似蛇蟠一樣,將頭翹起尺許。無枝無葉,梢頭上挺生著一個長圓形的異果,色如黃金,清香襲人,心神為爽。金果香味越來越濃,直往鼻端透入。最後實忍不住,伸手將之摘下,果並無蒂,連柄生於藤頭之上;斷處蜜乳涔涔,汁作銀色,並不黏手。就口一嘗,竟是又香又甜;用手一捏,便分裂成六瓣,彷佛天然削成。試咬一口,甘芳涼滑,無與倫比,並還帶著一點酒香。不禁食指大動,一口氣把六片全吃下去,周身舒服,好似飲酒半酣,有了睡意。

太一運轉玄功,靈臺清明,睏意頓消。

回想一下原來那個世界那凌雲鳳似乎沒見過這果子。不知這是何物。

太一見獵心喜。遇到奇花異卉,向來是挖走不留根的。取出紫煙鋤,準備將這異藤連根挖出。只挖了兩尺,便見地下一道銀芒閃耀。

太一取出八角銅鏡一照,石壁頓時通透分明。只見藤根處竟有一劍型的物品。難不成是把寶劍?

太一緊握藤柄,緩緩往外拔扯,一會工夫便現原形。果如所料,原來是口從未見過的珍奇寶劍,那藤根便生在劍柄之上。太一惟恐有失,不等全身出穴,一把先將劍柄握住,拔出細看。

那劍長僅二尺,精光耀眼。劍尖上有三寸許長一段銀光,奇亮如電;隨著手勢快慢,微一舞動,便似長蛇吐信一般,發出丈許數尺不等的銀虹,光陷閃爍。那麼堅厚的石壁,稍為挨著一點芒尾,立如腐削,端的神物利器,仙府奇珍!

太一不禁喜得心頭怦怦亂跳。只是美中不足,劍柄上帶著那麼粗長一根藤根;連用鞭球猛擊,只聞昨日果香,陣陣透鼻,偏打不掉。

太一對著地面藤根處再照,竟還有一劍匣。將劍匣挖出,仔細一查看,匣身滿布三角形密鱗,比劍身長出三寸,分量甚輕,形制古雅,好似蛇蟒之類皮鱗所制。那長芒尾不知怎會剌他不透?

匣口沿上繫著個非絲非皮、光滑柔細、長約尺許的軟囊,囊口甚小,可以鬆緊;內有一面刻有星辰、雲物、篆符的古銅鏡和兩柄長約五寸的古錢刀。

因那圓鏡形制古雅,朱翠斑爛,深侵入骨,分明入土已逾千年,偏又瑩滑煥光,溫潤如玉。把正面一翻,立有一股銀光照向臉上,奇寒透骨,耀眼難睜。當時毛髮皆豎,機伶伶打了一個冷戰,不禁大驚!趕忙翻過,知道無心中又得了一面寶鏡。

這鏡子系昔年白陽真人用前古寶鏡煉成,取名“辟邪神光鑑”,功能辟邪伏魔,多厲害的妖光鬼邪氣毒氛也難侵害,妙用甚多,威力靈異。又見錢刀上面滿布符篆,鋒口不利而薄,式甚奇詭,從來未見過,想必也非常物。

得了這般異寶,太一更來了精神,拿著鏡子四處亂晃。

就見石墩地下有一穴口,等到石墩移向一旁,再看全穴口,比石墩只稍小一圈。低頭往穴裡一看,那穴道由前往後,斜行下去,看去雖然很深,不過斜徑陡些,並非直落無際。

等到腳踏實地一看,地方不大,石筍林立,均甚粗大。石壁沒有上面平整,到處都是孔竅洞穴,仍有不少發掘過的痕跡。只在一聲形如槎丫的奇石上面洞竅裡有一線流泉,涓涓下滴。想是年代深遠,水滴石穿,已成了一個尺許方圓的水坑。水與地平,也不溢出。用劍一探,不能到底,彷彿很深。張口就著泉流一嘗,竟是甘冽異常。知道不是普通山泉。

太一取出一隻玉瓶,對著瓶底一拍,玉瓶如長鯨吸水一般,將水坑裡的泉水盡數收入瓶中。

出了地穴,太一又搜尋半天一無所獲,這才甘了心。

掏出一匹白絹,將洞壁的白陽石刻拓印下來。見四壁人物鱗介飛潛動躍之形,不特神態如生,三百六十四個圖像,飛潛動靜,無一雷同。

太一猛然發現,這石刻竟然隱隱牽動自身的氣機。驚異之下,太一對照著上面石刻熊經鳥伸,練習起來。

誰知他馬上就遇到了凌雲鳳一樣的難題了。

這起首十二個,除頭一個首略俯,算是坐功起始,調息時的姿態外,後面這十一個既無甚姿態,再仔仔細細察看那十一個圖像的同異之點。除面貌胖瘦、身材高矮不一外,休說姿態相同,連服裝和那衣紋都是一個樣式畫出似的,他也想不出個道理來。

依照石刻強練兩三圖,然並卵。全然不得要領。索性像凌雲鳳一樣從第十三圖練起,又心有不甘。

這十二圖到底什麼意思?十二圖莫不是代表十二經絡?

太一運轉玄功,十二經絡一一遊走一番。還是不對。

太一腦子靈光一閃,福至心靈。原來那個世界白髮龍女崔五姑曾助凌雲鳳通行十二玄關。這十二圖代表十二玄關。

果然,太一按照石刻,通行十二玄關之後,第十三圖竟然自動運轉。水到渠成全無滯澀。

太一大喜過望,按照364幅石刻一一練習,饒是他功行深湛,可以不眠不休,依舊耗了一日夜才堪堪修煉完成364幅石刻。

練完之後,太一暗道一聲慚愧,自己還是小視了天下英雄。

這白陽石刻,雖然是築基功夫,卻是精妙入微。364個石刻,可謂面面俱到,煉五臟、煉六腑、煉髓、煉血、煉筋、煉骨、煉肉、煉皮,甚至連爪、牙、須、發都無一遺漏。

太一回到前洞,對著無字的石碑深施一禮。以示敬意。

這時才發現腳下竟然有一重禁制。破開禁制才發現石碑前面三尺長的石塊之下,還有兩個玉匣。匣中正是太一要尋的芒餌和白陽針訣。

太一將芒餌收起。將針訣抄錄一份,又歸回原處。並再次對著石碑施禮作別。

此行收穫頗豐,有點意料之外。那幾件遺寶,並沒見原來那個世界。

其實,白陽遺寶是很多年後被另外一人獲得。出處是《蜀山劍俠新傳》。太一不曾看過。自然無從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