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幫”電影裡,老大們為何總喜歡吃廉價盒飯?

陳修修


靠譜的原因被前面答題的小夥伴們說完了。樂哥搜腸刮肚,找出一些不靠譜的原因,大家千萬別當真。

樂哥認為,香港“黑幫”電影中,老大們之所以愛吃盒飯(大排檔),有以下幾點原因:

與香港的餐飲發展史有關。

“大排檔”二戰後在香港興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至頂峰,成為那代人的集體回憶!



“排檔”、“檔口”、“收攤”、“打包”……,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彙,在港片中的“出鏡率”非常高。這與香港的餐飲文化密不可分。



按照《無間道》的時間線,劉德華和梁朝偉在1991年被選出來做臥底時,兩人當時都在18歲左右,也就是說,他們都是70後。以此類推,黃sir(黃秋生)和堔哥(曾志偉)應該是50後。

由此可以看出,兩個大佬級別的人物,出生年代和香港大排檔的興盛年代基本吻合,所以,在他們那一代人的回憶中,盒飯、大排檔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元素。就跟現在很多50後老人愛吃肥肉一樣,肥肉,是那個物質匱乏年代大多數人的幻想與回憶。

我們再進一步發散思維,盒飯與大排檔,是那個年代出生的導演和演員們的集體回憶,也同樣是香港觀眾們的集體回憶。

綜上,“黑幫”大佬愛吃盒飯,是港片“接地氣”、“不忘本”的體現,是由香港獨特的餐飲文化決定的。



生活節奏快,盒飯和排檔更節約時間成本。

香港的生活節奏,比起北、上、廣、深這幾個城市,只快不慢。如此快的生活節奏之下,一起坐在大飯店,邊吃邊喝浪費幾個小時時間,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一般情況下,叉燒飯、臘燒飯、煲仔飯、咖喱飯等各種盒飯,才是填飽肚子的首選。

拍電影也一樣,涉及到吃飯,道具首選盒飯。

當然,盒飯並不完全是低端快捷的代名詞,再高端的菜品,打包之後,都會變成“盒飯”。而且,香港有很多高檔盒飯的價錢也不便宜。

港劇、港片有自己的傳承與傳統。

還記得TVB的傳家寶公雞碗嗎?

要不是網友們眼尖發現了這個“傳家寶”,樂哥根本沒留意到,一個花型的碗,TVB居然用了20年!

怎麼評價好呢?摳?懶?不知變通?

我想,這些都不是最根本原因,就跟小馬哥當年吃盒飯,幾十年後,堔哥還在吃盒一樣。某個場景在港片中出現的次數多了,觀眾們也就有了認同感與親切感,導演不用了,觀眾反倒還不習慣。

小結

樂哥找了些不靠譜的理由,來說明香港電影中的大佬們都愛吃盒飯,期望小夥伴們還有更不靠譜的原因,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樂電影


老大們吃的不是盒飯!不是盒飯!不是盒飯!雖然是在盒飯盒子裡裝著的,但那是餐廳外賣!餐廳外賣!外賣!老大心態有時候類似於暴發戶,哪怕沒有時間去餐廳吃,肯定也不會吃二三十一份的盒飯啊!

盒飯不難吃

香港的盒飯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吃,像很多內地外賣的盒飯,真的很難吃,就連高鐵上的盒飯真的也是又貴又難吃,但是香港的盒飯,在九幾年的時候,從電視上看到的,那些上班族拿著五六份盒飯,大概一百多塊的樣子。

也有很多朋友說了,香港的盒飯很良心,什麼燒臘、燒鵝、沙姜雞之類的,都很好吃,完全比內地的盒飯高了好幾個檔次。所以哪怕老大吃盒飯,從味覺上來說,並不是那麼吃虧。

也是一種“文化”

老大吃盒飯,也說得過去啊,他們只是老大,不是大佬。大佬談事情都是在高檔的酒店裡,而且香港電影裡很多黑幫人都愛自己拼在一起吃火鍋,自己吃,不去火鍋店之類的地方。這也是一種“黑幫文化”吧。

而且我理解的是,這些老大也是從小弟時期做起來的,吃盒飯也是一種習慣。

高檔餐廳送餐包裝

只是更傾向於,這些飯盒裡面裝的,可不是那些二三十的盒飯,而且一些高檔餐廳的外賣送餐。老大吃盒飯說得過去,不去餐廳吃,但是定這家餐廳的外賣也說得過去啊。只不過是從視覺上看上去像是外賣而已。

這些老大們動不動就進局子,吃盒飯、或者餐廳送飯,那更說的過去啊!


入行娛樂


看到這道題,我突然想起了“殺馬特時期”的我所做的一件事,應該可以用來解釋電影中的黑幫老大為什麼喜歡吃廉價盒飯。

記得在前幾年,可能是因為剛剛進入社會的緣故,我變得憤世嫉俗,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惡意,於是我每天沉浸在小說的世界中,看金庸,讀玄幻,覺得小說中所描寫的世界才是“完美世界”。

那段時間我真的很頹廢很頹廢,性情也變得很是暴躁,爸爸媽媽對我好心管教的一句話到我耳朵裡都覺得是一種折磨,會對他們大發雷霆,整個世界似乎只剩下了我自己,沒有人願意接近我,更別提什麼朋友。

...

直到,我看到了他~濟公先生,才慢慢恢復,從黑暗走出。

因為一直覺得如今所拍的影視劇都沒有兒時所看的那些經典更有“嚼勁”,所以看老電視劇和老電影成了我那段時間經常做的事。而我在看到《濟公》得時候,就很納悶,為什麼他能吃的那麼香?

遊本昌老師扮演的濟公,左手端酒葫蘆,右手拿狗肉,躺在樹下,一口酒一口肉,那叫一個舒服。作為純素食主義者的我,第一次因為看一部電視劇產生了吃肉的衝動,也想去體驗一下濟公有多爽。

於是我從家拿上錢,去熟食店裡買了只雞腿,又從爺爺家偷偷倒了半杯酒,就跑到了家附近的公園裡。

正好是中午,烈陽高照,大部分人都回家吃飯了,所以公園並沒什麼人。我也不怕尷尬,找了個能乘涼的大樹,靠在下面,學著濟公的姿勢。左手拿酒杯,右手拿雞腿,還吞了口口水,腦海中儘量讓自己放空,一臉陶醉,然後咬了口肉,喝了口酒。

結果,直接被辣吐了...後來也沒吃,把雞腿拿回家給了我弟弟。

這麼難吃的東西濟公也能吃得這麼香?看來全靠演技。後來過了幾年偶然知道,遊本昌老師在拍那段戲所吃的狗肉還是已經變質的,就更加佩服。


講完這件事,再說回到香港電影中“黑老大”為什麼總吃廉價盒飯。

1、因為看起來香啊,他吃的盒飯,不就是大部分人都吃過的嗎?要是擺一大桌鮑魚和大部分人都沒吃過的飯菜,他還吃特別香,你看到這段,那種感覺肯定就會變得生疏了很多。

就和濟公一樣,他要是吃的不是狗腿,而是正經去大酒樓點一桌飯菜吃,那我當時也不會看著流口水去做那個模仿秀。

2、香港電影中的“黑老大”,像《無間道》中的韓琛,那都是從最底層摸爬滾打才到今天的位置,吃盒飯早已習慣,安排“黑老大”吃盒飯的劇情也能突顯這點。

3、看似是在吃盒飯,其實吃的是氣場。不僅香港電影,全世界帶有“黑社會”題材得電影裡都經常用這種拍攝手法。

比如在《速度與激情》中,汽車就在身後爆炸,但是主角看都不看一眼,瀟灑抽著煙一臉“我最帥”的表情從鏡頭走過。這個鏡頭裡的汽車,就相當於“盒飯”。

再比如大家都熟知的《上海灘》中,許文強點菸然後向後扔打火機,一臉“我最帥”的表情看鏡頭,這裡面的打火機,就相當於“盒飯”。

還有我們的“蘇大強”,也曾是電影中的“黑老大”,背後房子在爆炸,可他卻還淡定抽雪茄,這裡的雪茄就相當於“盒飯”。


哈欠音樂


很簡單的原因。香港的很多黑暗盒飯很好吃。就像我們喜歡吃的方便麵一樣。如今的小朋友家長不允許他們吃泡麵,所以他們就覺得泡麵非常好吃,能吃泡麵在同學裡非常有面子。一個道理。

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黑椒雞排飯,是在油塘某個叫不出名字的工業廠房一樓的food court 吃的。那個food court簡直有點恐怖。燈光昏暗,四面沒有窗戶,就像一個拍槍戰片的片場。這裡一般只有碼頭工人來吃。我是因為去附近辦事,同事帶我去才知道有這個所在。

但是那份黑椒雞排飯著實好吃,飯後我同事還推薦了隔壁攤檔的絲襪奶茶。同樣味道非常難忘。我自己的感覺,比翠華那些高出不知多少。

這個就是所謂的黑暗料理吧!

能帶我去吃的,言下之意就是給足了面子!:)



91拍照聊相機


老大們吃盒飯,主要是符合劇情,另外香港盒飯也在香港美食中佔有一席之地。

吃盒飯符合劇情

導演安排老大們吃著盒飯談著正事,是為了讓老大們更接地氣,更符合人物形象和場景設置。

首先,有的是為了顯示,老大們即使已經掌管一方,骨子裡依然帶有底層小人物的一些習慣和認知,比如吃盒飯,掛大金鍊子,高聲喧譁等。還有的,就是劇中老大們其實吃的是打包的餐廳美食,這是為了突顯老大地位不凡,吃食講究,這些都是為了塑造角色形象服務的。


另外,也有一些特殊場景,比如警察局,監獄,這種地方,大佬們常去,也只有吃盒飯,是符合場景要求。

再次,為一些推動情節的動作設計做準備。比如生氣隨手把盒飯丟出去之類的。

關於香港盒飯

香港生活節奏很快,大部分人都非常忙碌,餐廳裡的服務員很多五六十歲的大爺大媽,用他們的話說,“手停口停”,很多香港人的生活,其實是很沒有安全感的。食用方便,價格低廉的盒飯也就成為普通大眾,快簡就餐的不二選擇。


香港盒飯普遍肉多菜少,常見的一種是燒臘飯,就是各種叉燒,燒雞,燒鵝,白切雞,一種燒臘就是單拼,兩種混合就是雙拼,然後再配一兩根青菜。另一種就是雙送三送,就是普通的家常菜放一起。

對於我來說,是盒飯讓我看到了香港的物價水平。從小看TVB的劇集,劇中富豪們隨時支票百萬千萬的,因為離自己太過遙遠,對這個沒太大感覺。唯獨覺得香港東西好貴的時候,就是劇中外賣小哥提著一袋盒飯,大概四五盒,開口就是“120謝謝”。

九十年代的時候,父母工資一個月才幾百塊,一百塊在當年絕對是大鈔。好傢伙,他們幾盒盒飯就120,二三十一盒。說個暴露家鄉的話,我們那裡當年的豆花飯三五塊一碗,飯隨便加,管吃飽。實在太震撼了,以至於我一度覺得是配音搞錯了。

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我們各大城市普遍盒飯價格也都漲起來了,一二十,二三十的盒飯總算吃開了。這才覺得,嗯,配音誠不欺我。


影視牛扒妞


我想題主一定是一位《無間道》系列的影迷,因為在這個系列中,作為黑道大哥的韓琛吃盒飯的片段出現了多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韓琛在警局吃盒飯的那兩次,從韓琛吃盒飯的狀態來看,他確實挺喜歡吃盒飯,但是這些盒飯是警局的人給他買的啊,也就是說他平時不一定會經常吃這些盒飯。

縱觀其他的出現過類似橋段的香港電影,我發現了一件事,並不是這些電影中的黑道大哥對盒飯情有獨鍾,而是吃盒飯在香港比較盛行,就像吃煎餅果子在天津比較盛行一樣,倘若天津的影視行業也那麼發達,我相信在天津拍的電影中一定會經常出現各種角色吃煎餅果子的橋段。

再縱觀香港其他題材的電影,我們也可以確定吃盒飯在香港確實是一件普及度比較高的行為,如在電影《喜劇之王》中,盒飯就出現過多次,影片的結尾周星馳飾演的尹天仇還配合吳孟達飾演的臥底假扮了一位送盒飯的,這足以說明盒飯行業在香港是比較火的。

那麼,為何盒飯在那個年代的香港比較火呢?這取決於香港這個地方的生活節奏,生活節奏快,外賣盒飯自然而然會受到大家的青睞。進入21世紀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內地的城市的生活節奏也快了起來,於是外賣行業在內地開始盛行,如今的我們不也對外賣盒飯“情有獨鍾”了。

總之,並不是只有“黑幫”類型的電影才會有吃盒飯的片段,可以說在各個類型的香港電影中都會有吃盒飯的片段,因為吃盒飯在香港本就是一種常態行為,既然是常態行為,在香港電影中經常出現吃盒飯的片段也就不足為奇了,不是嗎?


草根說電影


看了好多評論都是從什麼味道、價格、生活習慣、出身等等角度來分析,都沒算到位!要知道中華民族是講究吃的民族,吃的不只是味道和營養,更是文化內涵,香港作為美食天堂更是如此!不同幫派的大佬們談生意時聚會吃火鍋,代表大家在一個鍋裡“撈食”共同利益和平臺要維持;江湖老大在酒樓擺酒請客,是宣示主權或者確立地位的表示;雙方談判或者面對警察時吃盒飯,代表沒把對方當回事,我餓了就要吃,並且沒打算請你,同時也暗示我很忙,吃飯的時間抽空應付一下你;在大排檔談判,就代表務求實際不說套話和形式,甚至做好談不妥就開打的準備;一起吃粥粉面那就絕對是自己人、好兄弟,因為暗示有粥吃粥有飯吃飯,同甘共苦。說回來,飯不是隨便吃的,看電影的時候結合情節,你就明白了!




馬到成功29673086


提這個問題的人首先對粵港飲食文化不瞭解,粵港尤其是香港生活節奏非常快,中午不可能給你充足的時間去吃大餐,工作忙起來更不可能,吃盒飯解決的是效率問題。其次,粵港的盒飯跟內地暗黑廚房的盒飯無論口味,質量不可同日而語,一份正宗的深井燒鵝飯,好或者沙姜雞又或者燒味雙拼飯,脆皮乳豬飯絕對是上佳美味,品質是內地再好的粵菜餐廳都吃不到的!白飯配的都是泰國香米,光白飯聞起來都自帶香氣。再配上一碗是日例湯(都是隔夜開始慢火熬製的高湯),吃盒飯也是一種享受!最後,粵港地區沒有人會看見你吃盒飯就覺得你不行了,上至政府高官,頂級富豪下至打工仔黑社會,都一樣吃盒飯,只是可能吃的內容不同有貴有賤。早期香港人互相吹牛打趣,經常會說“等這單做完發了財,請你去吃魚翅撈飯!”這裡的魚翅撈飯裝個外賣盒,一樣也是你說的“盒飯”。


ReliveDerek


對80.90年代清楚的朋友都知道,在那個時候我國的治安還是很混亂的,就是比較繁華的香港澳門也是一樣,那個時間出現很多的悍匪還有黑幫等,一直二十世紀這種狀況才有所改善改觀。

在當時香港類影視也是比較紅火的發展期,以黑幫,悍匪類的影片很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像無間道、英雄本色等這些黑幫類的影視,但有一個比較奇怪的是,黑幫的大佬們有權有勢的,都是吃的廉價的盒飯和他們的地位有點不相符,其實是也有幾個原因的?

這樣更貼近生活,能得到大多數觀眾的共鳴。還能融合到生活裡面。像這類電影的題材都是根據真事真人改編的,

像那些大佬們都覺得有錢有勢的,麼樣的情況,大家可以自己腦補下,就像曾志偉在無間道中吃盒飯的那個,只有這樣才能更加襯托出場景及人物形象,也就是這樣廉價的盒飯及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反差,這才能襯托出影視中的人物顯得立體化。


勇哥談電影


1、一句話,導演說了:“經費緊張,能省則省”。

2、再說黑道片出現吃飯必掀桌,大魚大肉等會一掀桌浪費就可惜了,留著拍完戲再去安安心心吃一頓多好。

3、黑道大哥帶頭吃盒飯以示親民、廉潔,大哥尚且如此,小弟們豈敢多說?

4、山珍海味大哥不當小弟面吃是對的,以免小弟心生不滿。

5、大哥平時沒事吃一吃盒飯適應一下,一旦哪天出事跑路吃不慣盒飯可非餓壞不可。

6、山珍海味其實早訂了,拍完戲導演帶女一號去吃的,黑道大哥只好吃盒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