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觀影人次雙雙下滑 內容良莠不齊 院線單腿難行

摘要:2019年一季度全國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次較去年同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中研普華研究院覃崇表示,一個是電影票價格上漲,直接抑制了部分消費者的消費熱情。二是電影質量下降,這無疑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本報記者 於淼報道

票房、观影人次双双下滑 内容良莠不齐 院线单腿难行

儘管2019年票房破100億的時間被提前了六天,電影《流浪地球》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票房、口碑贏得雙豐收,但自春節檔之後,到目前為止無論是票房還是觀影人次較去年同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近日,2019年全國電影票房一季度成績單正式揭曉。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電影票房收入共計186.17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02.22億元,下降了16.05億元,跌幅為8%;前三個月觀影人次總計為4.77億,較上年同期(5.61億)減少了8400萬,下降幅度達到15%。

其中,1月和3月的單月票房均較上年同期減少10億元左右,即便唯一實現票房同比提升的2月,在觀影人次上也同比下降近2%。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一至五線城市的觀影人次都有所下滑,但三四五線城市的觀影人次下滑幅度遠超一線城市。據媒體報道,某五線城市的品牌院線門庭冷落,即使在黃金時段,隨意買兩張電影票,都能享受包場的待遇。

票補取消 票價上漲

“清明節假期回來和朋友們去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原本以為會像春節期間一樣人滿為患,沒想到整個放映廳就我們幾個人,用一張電影票的錢看了場包場的電影,觀影體驗非常棒。”在外省讀大學的山東省某五線城市市民王女士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而一直在這座城市工作生活的李先生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坦言,其實春節過後電影院一直就沒什麼人。主要是票價太貴了,一般不是特別想看的影片就不去電影院看了,在家上網看雖然觀影體驗差了點但經濟實惠舒適度也不錯。

據記者瞭解,和李先生有同樣想法的大有人在。高票價被認為是今年觀影人次大幅流失的主要原因;而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去年開始經濟整體並不向好的大形勢下,很多消費者對於電影這種並非必要的消費會有所縮減。

去年底,票補政策全面取消,9.9元電影票已然成為歷史。票價上漲直接影響行業大盤。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電影市場總出票量4.06億張,場次3138.5萬場,平均票價38.8元。

從數據上看,今年春節賀歲檔確實表現不錯,2月票房達到了111.07億元,高於去年同期。而實際上,雖然票房微增,但是這主要得益於票價的增長,人次卻出現了下滑。春節檔觀影人次1.3億,相比去年春節檔1.45億的觀影人次,下降超過10%。而全國平均票價漲幅也接近5元。

“小鎮青年對價格更為敏感,”有業內人士表示,還有一種情況是,以前一部分觀眾,本身不是電影受眾,因為票價低才走進影院的。“這些都是注水的部分,票補取消後泡沫被擠出,行業也迴歸理性了。”

票房、观影人次双双下滑 内容良莠不齐 院线单腿难行

不過,在導致票房下滑的因素中,平均票價上升是其一,但並非主因。文化行業首席分析師白雪在對2019Q1電影票房數據點評中說道,在3月平均票價下調甚至低於去年同期時,票房依然出現近20%的降幅。影片線上線下放映窗口期縮短以及用戶對視頻平臺黏性增強造成部分觀影人群流向線上。最後是內容層面缺乏爆款,影片題材還有待深挖和拓展。另外,一二線城市和三四五線城市的不同觀影需求與喜好也值得關注,即對細分市場差異化需求的分析、培育和針對性投放宣傳仍有文章可做。

內容匱乏 趨於理性

“票房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電影票價格上漲,直接抑制了部分消費者的消費熱情。三四五線城市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較高,因此價格的變動導致了三四五線城市觀影人數下降。”中研普華研究員覃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二是電影質量下降。這是票房下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如此看來,電影的內容質量無疑更是一個決定性因素。在不少觀眾看來,相對於票價來說,電影缺少吸引力是影響自身前往電影院觀影的更主要原因。

票房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各方都趨於理性,“無論是投資者,還是觀眾,內容與口碑都是市場的絕對導向,這依舊是電影產業最重要的增長點,從這一點看,一季度的票房下滑是正常的,畢竟,內容生產迴歸品質本身需要週期。”影視項目天使投資人凌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從上映影片總量來看,今年一季度共上映的112部電影(包含8部重映影片),整體數量不在少數,觀眾幾乎需要每天觀看一部新片才能欣賞所有影片,但大多數上映影片卻並不具有吸引力與競爭力。

一位娛樂行業資深分析師黃先生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坦言,主要是年初《流浪地球》票房和口碑拉得太高了,可以說如果沒有《流浪地球》,2019年第一季度的國產電影票房將會表現得更為“災難”。另外,電影的內容匱乏,這是老問題了,中國電影市場是商業片市場,一味的商業化,帶偏了觀眾審美和價值,封堵了很多優秀文藝作品的出路。

“觀影者年紀基本在18-35歲之間,上述人群受教育程度高,對影片的質量有一定要求,因此,票房的下滑,影片質量不佳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覃崇認為。

門庭冷落 供大於求

另外,令人擔憂的是,過去幾年,國內院線提出“市場下沉”,頭部院線品牌在三線以下城市跑馬圈地瘋狂擴張。往往一座小城市卻有很多家影院。

在市場縮水的背景下,銀幕數量擴張也並未減速。過去十年,中國銀幕數量高速增長。直至2017年,中國銀幕數超越北美市場,成為全球電影銀幕最多的單一電影市場。2018年國內全年新增銀幕9303塊,到年底全國銀幕總數已達到60079塊。根據拓普數據,進入2019年以來,新增影院511家,新增影廳3200個。

從電影銀幕增速來看,三四五線城市銀幕增速明顯快於一二線城市。有相關數據顯示,相較於2012年,三四五線城市銀幕數量分別增加了2.27倍、3.10倍和3.50倍,成為各大院線新增銀幕的重點區域。

票房、观影人次双双下滑 内容良莠不齐 院线单腿难行

有媒體報道,在查閱新開業的影院發現,大部分都是賠本賺吆喝的狀態。比如3月份新增的重慶渝北重影兩江影城,開業兩週以來總播放場次499場,總人次240,每場電影平均收益12.56元,平均觀影人數0.48。

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行業分析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過去幾年,大型院線公司瘋狂圈地,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盲目擴張。行業發展到現在本末倒置,(電影)內容跟不上,硬件海量投入也只是“單腿走路”。沒有內容支撐,就沒有觀眾,電影院開得再多對整個大盤而言也無濟於事。

他進一步表示,依靠跑馬圈地來贏得票房的年頭已經過去,提高單影院和單銀幕產出才是接下來要面對的難題。

“供大於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很多小城市常住人口本來就很少,只有重大節日才會有很多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因此,增設過多的電影院必定會導致大多數時間“門庭冷落”。

因此,新增影院前要將市場調研工作做紮實,票房成績與城區人口(含人口年齡層)、商圈情況、消費水平等多方因素都有關係。

據瞭解,根據國家電影局去年底印發的《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快電影院建設發展有五個舉措,其中包括:通過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中西部地區(含國務院規定全面比照享受西部開發政策的地區)縣城(縣級市)新建(改擴建)影院,每家新建影院資助不超過30萬元,每家改擴建影院不超過20萬元。對位於“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縣級城市影院的運營發展,給予每家10萬元-15萬元的資助。

可以看到的是,即便有國家的相關政策補貼做支持,但遠遠不夠虧損的額度。因此,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要有內容做支撐。“緩解票房的下滑不是一步到位的事情,最主要的是要保證影片的質量,而好的電影需要精雕細琢,需要時間的積累;當然,加強宣傳、降低票價或者有其他優惠是比較直接的緩解票房下滑的手段。”覃崇補充道。

中國產經新聞

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投稿[email protected]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